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村習俗,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古村習俗,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古村習俗,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古村習俗,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在福建省南部的官陂鎮,有著這麼一個習俗,如有人過世,要「三朝」(即三天)才能「出山」(即出殯),這是有原由的。

古村習俗,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相傳四百年前,天地會在閩南一代活動頻繁,驚動了當朝天子,於是多次派兵打壓。

但因天地會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使得官兵屢戰屢敗。

天地會難道就那麼深入民心?有一日,康熙在朝廷坐不住了,他帶上三兩侍從,微服私訪江南,以體察軍政民情。

康熙來到江南,卻震驚地聽到,1653年火燒少林寺時,從少林寺逃出來的十個弟子,他們在天地會創始人洪二和尚(漳浦人)的資助下,躲進深山老林,並在那裡建起了寺廟,這就是官陂林畲村的長林寺和大溪高隱村的高隱寺。長林寺的開山僧是「道宗和尚」。

康熙對這一傳聞產生了興趣,便要去造訪長林寺。

古村習俗,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且說康熙一行雖是「微服私訪」,當地官員哪能不知道?他們早早就下了命令,要求康熙一行要經過的地方的所有居民,家家戶戶要吊紅燈,挂彩旗。

這一日,康熙來了官陂,卻見鎮上一大戶人家,門前不但沒有吊紅燈籠,反而綁著白布,屋頂也沒有挂彩旗——這倒顯得與眾不同。

康熙納悶了。

按說這人家也算是大戶,怎能不掛燈籠、彩旗呢?

肯定不是因為窮,或許有什麼隱情。他隨即差人調查。

古村習俗,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原來,這戶人家剛好有一老人過世,原本打算今日「出山」,卻突然來了道命令,說不準「出山」,家家戶戶必須披紅挂彩。

這一命令讓這家人不知所措,也忘了把門前的白布換成了紅燈籠,一家人都躲在屋裡痛哭呢。

雖然滿人剛搶了漢人的天下,康熙總還算個明君。

聽了這件事後,說:「死生亦大矣!怎能夠人為地阻擋先人歸天呢?還是儘早把他安葬了吧。」

就這樣,老人在這一天「出山」了,這剛好是他過世的第三天。

於是,康熙走後,官陂就有了這樣的規矩:無論男女尊卑,一律在過世後「三朝」「出山」,不再拖延了,以免勞民傷財。這實際上也體現了「喪事從簡」的思想。

-end-

古村習俗,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且說康熙一行雖是「微服私訪」,當地官員哪能不知道?他們早早就下了命令,要求康熙一行要經過的地方的所有居民,家家戶戶要吊紅燈,挂彩旗。

這一日,康熙來了官陂,卻見鎮上一大戶人家,門前不但沒有吊紅燈籠,反而綁著白布,屋頂也沒有挂彩旗——這倒顯得與眾不同。

康熙納悶了。

按說這人家也算是大戶,怎能不掛燈籠、彩旗呢?

肯定不是因為窮,或許有什麼隱情。他隨即差人調查。

原來,這戶人家剛好有一老人過世,原本打算今日「出山」,卻突然來了道命令,說不準「出山」,家家戶戶必須披紅挂彩。

這一命令讓這家人不知所措,也忘了把門前的白布換成了紅燈籠,一家人都躲在屋裡痛哭呢。

雖然滿人剛搶了漢人的天下,康熙總還算個明君。

聽了這件事後,說:「死生亦大矣!怎能夠人為地阻擋先人歸天呢?還是儘早把他安葬了吧。」

就這樣,老人在這一天「出山」了,這剛好是他過世的第三天。

於是,康熙走後,官陂就有了這樣的規矩:無論男女尊卑,一律在過世後「三朝」「出山」,不再拖延了,以免勞民傷財。這實際上也體現了「喪事從簡」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