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感到膝蓋疼?來看看如何保護我們的膝蓋吧!

常感到膝蓋疼?來看看如何保護我們的膝蓋吧!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個公眾號哦!

GIF

專題6:保健養生專題

GIF

如何正確使用膝關節?

好多朋友在上下樓梯、久坐或久蹲後起立,會感到膝關節疼痛。在骨科門診50歲以上的就診者,以膝關節疼痛就診的也不在少數,甚至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就膝蓋疼。這是為什麼呢?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機器,每個器官、部位都有最初的設計使用壽命。和機器一樣,人的每個器官、部位也需要正確使用和保養。就比如膝關節吧——

15歲以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不知疲倦」;

30歲-40歲,膝關節周圍的髕骨軟骨,出現早期輕度磨損,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

40歲-50歲,在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

50歲以上,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了。

常見對膝關節的影響因素

①生理因素。男女膝蓋壽命不同。

男性膝關節在30歲左右出現短時間的退變,60歲之後出現全身機能衰退,可能有腰椎壓縮骨折、膝關節明顯退變、髖骨骨折等現象。

女性可能會在生育期(如產後調養不當)留下膝蓋問題;在30歲後,骨齡通過峰值後,骨量開始流失,骨密度下降,會出現膝關節疼痛;50歲左右停經、進入更年期,出現膝關節明顯的退變,還可導致腰椎壓縮性骨折、髖部骨折等。

②體重。膝蓋的最大承載力在20歲左右形成,如果20歲左右時的體重能維持一生,膝關節老化速度就會大大減慢。

③運動、鍛煉。鍛煉要從年輕開始,20歲以前如能把膝關節鍛煉得很強壯,30歲-50歲之間,即便使勁運動,對膝關節的影響也不大;若之前運動量不大,30歲以後可以從游泳、練腹肌、腰背肌等非負重運動開始,慢慢再過渡到負重運動,那樣膝關節就不容易受到傷害了。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運動要有屈有伸。損傷膝關節的運動包括:深蹲、爬山、強迫體位(如長時間蹲、跪等),要注意避免。

④濕寒。膝關節本身血液循環就不是特別好,如果再遇到濕寒,會嚴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衰老。要穿乾燥的衣褲,帶護膝、做熱敷等,避免吹冷風。

⑤補鈣。年輕人一般不需要專門補鈣,通常曬太陽、正常飲食,鈣攝入量就能滿足身體需要。50歲以後,由於胃腸功能和轉化能力下降,鈣攝入減少,才建議補鈣。但補鈣前一定要去醫院檢查血鈣和骨密度,由醫生根據檢查結果科學補鈣。

⑥關節軟骨。是負責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的,如果關節軟骨破損,關節在活動的時候摩擦力增加,就會出現疼痛。可以口服一些氨基葡萄糖等來幫助營養破損的關節軟骨。

如何保護好膝關節?

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關節之一,而膝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骨關節退行性疾病,我們該如何保護好膝關節呢?

①日常保養。一揉二按三拍打。揉膝關節內側的痛點,按足三里、陽陵泉、血海、陰陵泉等穴位,拍打兩邊膝蓋,可以幫助膝蓋氣血運行溫經通絡。

②閉目單腳站立。鍛煉閉目單腳站立10分鐘以上,可以加強對腿的感知和操控能力,增加膝關節各個肌肉協調性。

③保持正確的運動模式。如下蹲、跳躍等運動時,要先屈髖再屈膝,多用臀肌少用股四頭肌。

④膝關節炎的康復訓練。當關節疼痛腫脹明顯改善時,在康復醫生定期的指導下進行訓練。如股四頭肌力量訓練、直抬腿練習、不負重下肢關節主動屈伸、靠牆半蹲練習等。

溫馨提示

在關節明顯的疼痛腫脹時,應以休息為主,避免上下樓梯、跑步等使膝關節負重的運動,行走時應使用拐杖以減輕關節負擔。

關於「護士媽媽說」

護士媽媽有著30多年從業經驗,做過的科室有神經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燒傷科、ICU、急診科、內科、小兒科……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不過,她最厲害的,是能夠把枯燥的醫學問題解釋得通俗易懂。連她的「生物盲」孩子都懂了。

那些眾說紛紜、大醫院不值得跑、網路搜索怕不靠譜、敏感到不好意思問但是仍然很想知道的醫學問題、護理常識,不如來聽聽她怎麼說吧。

對了,她喜歡「護士媽媽」這個稱呼,是因為她的孩子小時候寫過一篇作文叫《我的護士媽媽》,得了優秀作文一等獎。

如有護理問題諮詢或想要了解的專題,歡迎您後台留言。

為你的健康提供「媽媽式」陪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膝蓋 的精彩文章:

佟麗婭亮相某活動,一身穿著簡直讓人不敢恭維,網友:陳思誠也不管管她,膝蓋真黑
抖音繼《That Girl》後,又一首歌被唱到收費,網友直呼:要這膝蓋有何用!

TAG:膝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