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褚遂良楷書如何臨創?不妨臨習《倪寬贊》!

褚遂良楷書如何臨創?不妨臨習《倪寬贊》!

褚遂良的楷書作品是唐楷中極有個性、極具變化、極富美感且清遠蕭散的代表,其傳世書跡有《伊闕佛龕碑》《倪寬贊》《大字陰符經》《雁塔聖教序》等經典法帖。

劉熙載在《書概》中對褚遂良有這樣的評價:「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唐之廣大教化主」七字,足以概括褚遂良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崇高地位。故而歷代書家對其推崇備至,「褚體」也深受當今眾多楷書愛好者的追慕。

褚遂良《倪寬贊》

但喜歡褚楷的書友們在學習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這幾本法帖看起來都不錯,我該先從哪本字帖入手呢?

我都學了一兩年褚楷了,怎麼感覺還沒入門呢?

我臨了這麼久的褚楷,咋還不會創作?

多次以楷書在全國展入展獲獎,對楷書研究頗深的張助剛老師認為,學習褚遂良楷書,先從《倪寬贊》入手,能夠熟練掌握楷書筆畫豐富的變化和楷書中參以隸書的巧妙用筆。

次學《大字陰符經》,可以感受筆畫的偃仰起伏、順勢連帶和書寫中節奏的多變,這也是學習行書的雛形。

接下來再學《雁塔聖教序》,重在體悟唐楷承接魏晉後筆法的變化和「瘦硬通神」的審美趣味,理解褚楷婀娜多姿的字態和"美如嬋娟"高妙意境。

對於許多書友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一直停滯不前,進步緩慢的問題,張助剛老師也分享了他20餘年學書的心得體會:

1.在書法臨摹過程中,我們要盡量做到眼、手、筆的高度配合,大眾都看得到的地方,是共性,少數人看得到的地方,是個性。一本帖再好,沒有找到開帖的鑰匙,帖就永遠是帖,只有理解了筆法、字法、章法、師承等關係,才能走進帖的世界,真正與它對話。

2.每個書寫者都會有慣性書寫方式,當你寫的越順手,就當謹慎,順手之後易滑、薄、輕,也會以一種常規方式思考和書寫,慢慢就會落入自我陶醉的怪圈。反而書寫越不順手,往往是提升的時候,不順手便會有疑惑,解感之後,自然又上一台階。

3.臨摹字帖,宜先讀後寫,先單字後局部再通篇,如果把字帖中的筆法、結構、章法、墨法等產生的許許多多細節比作晴朗夜空中的星星,我們既要做到滿眼望去一片星光,又要善於捕捉到其中極為耀眼的幾顆,那幾顆就好比帖中最精彩的幾處細節。一本帖,若沒有和少了重點和精彩處,終歸是平淡無奇的。

4.為什麼楷書中可以參入隸意,為什麼隸書中不可以參入楷法,只有理清學書脈絡,才能理解「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的道理,往上走是源,往下走是流,源頭的水一定是純正而清澈的,支流的水往往泥沙過多,容易渾濁。

5.當你不斷地重新認識書法時,真正意義上的清淤才剛剛開始,固有的偏見和執念會束縛你的思考,唯有思想的改變,我們才能改變自身的手。

《倪寬贊》

褚楷的幾大經典法帖中,《倪寬贊》用筆富於變化,表現運鋒著實的同時,也往往參用飄灑與靈活的筆墨,起筆或輕或重,收筆沉著有力,結字工整秀麗,筆勢舒展,給人以立姿輕盈、秀麗古雅的感覺。

且《倪寬贊》中還有《大字陰符經》與《雁塔聖教序》所不具備的特點,例如:

1.《倪寬贊》中橫畫的書寫,大都起筆較重,行筆輕過,收筆往右下稍頓回鋒。這種橫畫的書寫方式,對後來的顏真卿影響很大。也有些橫畫的收筆向上,化隸入楷,別開生面。

2.《倪寬贊》單字中筆畫粗細對比非常明顯,粗處厚重而有力,細處飄逸而輕靈,相比「褚體」其它帖,更顯得落落大方、容夷婉暢。

3.《倪寬贊》為墨跡本,字字在界格中書寫,相比「褚體」其它帖,更多了一種穩健和平正。整篇書寫心氣平和,這也與歐陽詢、虞世南的筆畫平直,結構嚴謹內斂的風格一脈相承。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與書法 的精彩文章:

荷塘因她們生姿,她們因荷塘增色!
張藝謀新作《影》的海報亮了——借鑒中國的潑墨山水畫

TAG:國畫與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