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秦始皇祖母的「皇家動物園」

秦始皇祖母的「皇家動物園」

秦始皇時期,皇家苑囿裡面鳥獸興旺成群,是動物生存繁衍的最佳場所,因而當時珍禽異獸多聚於此,無異於一座天然動物園。

文/記者 何從 編輯 陳永傑

供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採訪專家

胡松梅(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丁岩(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秦始皇祖母的「皇家動物園」

陝西一座大約2300年前的戰國秦陵園,墓中發現的頭骨和下頜骨非常 獨特,科學家認為這些骨骼屬於現已滅絕的長臂猿屬。

樹枝間遊盪的身影和高亢優美的啼聲讓長臂猿成為叢林中的「明星」。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云:「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而今,李白穿過的長江兩岸,長臂猿已經絕跡,中國現存長臂猿的皮毛樣式也與中國國畫中所描繪的大相徑庭。日前,已經滅絕的長臂猿存在的實證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現身,那就是一座古墓。墓主疑似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該墓距今已有 2300 年歷史。墓中發現的頭骨和下頜骨非常獨特,科學家認為這些骨骼屬於現已滅絕的長臂猿屬。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22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並宣布這一新的長臂猿屬種為「Junzi Imperialis」,即君子屬帝國種。

曾陪秦始皇奶奶玩耍的長臂猿

近日,美國《科學》刊文稱,中英兩國學者研究發現了全新屬種的長臂猿。該長臂猿遺骸出土於陝西一座大約2300年前的戰國秦陵園,其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2004年到2008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對位於西安市南郊的神禾原大墓,疑似為秦始皇祖母夏太后墓葬陪葬坑K12出土的長臂猿骨骼進行實驗室研究。該坑呈長條狀,北段陪葬的是「珍禽」,南段陪葬的是「異獸」,異獸從南到北依次是猞猁、豹、黑熊、綿羊及在東側存留的長臂猿殘頭骨、下頜骨和前肢骨,是名副其實的「珍禽異獸」坑。

動物考古專家、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曾在第一時間進入發掘現場。她介紹,長臂猿在墓葬的陪葬坑中屬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這個陪葬坑中有靈長類動物的殘頭骨、下頜骨和上肢骨,它的犬牙非常大,和其他陪葬坑出土的疑似獼猴、金絲猴的頭骨完全不同。靈長類動物在自然環境中死了以後骨骼很難保留。」後來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靈長類專家趙凌霞鑒定後確認,這些遺骸確實屬於一頭長臂猿,但確認不了是哪一種。

長臂猿習慣棲息在森林中,它們死後骨骼往往迅速分解,因此不論在哪裡找到如此古老的長臂猿遺骸,都是極其罕見的。在中國長臂猿的化石和骨骼發現很少,且多為零星的牙齒和碎骨,給屬種的鑒定帶來很大的困難。此次發現的長臂猿除殘頭骨外,還有一些不完整的上肢骨,為屬種的鑒定提供了較好的第一手資料。

長臂猿的骨骼遺存比活體還要稀有,此次出土的骨骼相當珍貴。發掘人員顯然意識到了這些骨頭的重要性,並與倫敦動物協會、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展開合作,嘗試鑒定這具長臂猿骨架究竟來自哪個種屬。

科學家從面部比較結果來看,墓葬中發現的這隻長臂猿與現生的任何種屬都不一樣。與現存的長臂猿相比,新發現的這個物種有著相對較扁平且較小的面部,且按該物種的大小來說犬齒特別的長。這個長臂猿的具體骨骼測量數據也和現在已知的四個長臂猿屬(長臂猿屬、白眉長臂猿屬、黑冠長臂猿屬和合趾猿屬)沒有聚合,通過3D數字掃描並將其形狀與亞洲數百個長臂猿科動物以及德國和英國收藏的標本進行比較,該物種特徵十分突出,與其他屬種明顯不同。

這一切都說明,陵墓中發現的長臂猿個體不能被歸入任何現生種屬,它應當來自一個無人知曉的、已經滅絕的長臂猿新屬新種。為此,研究人員給它起了一個富有象徵意味的新名字:君子屬帝國種長臂猿。

胡松梅表示,對長安神禾原戰國秦陵園K12陪葬坑長臂猿進行研究,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古DNA研究,下一步將與相關研究機構和專家進行合作,擬解決該新物種在分類演化中的譜系及與其它長臂猿的近親關係。

秦始皇祖母的「皇家動物園」

疑似秦始皇祖母墓陪葬坑發現長臂猿遺骸,學者命名為新屬種。

李白和蘇軾曾聽它的歌唱

近年來,在長臂猿種群不斷衰減的同時,人類仍在發現新的長臂猿種類——它們大多藏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然而科學家們從未想到的是:有一天會在中國戰國時期墳墓的陪葬坑裡發現一種全新的長臂猿,而墓主人居然還是秦始皇的奶奶。

中國古人對長臂猿並不陌生,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婦孺皆知的詩句告訴我們,在李白的時代,長臂猿的分布北及長江。長江兩岸的森林曾經是長臂猿的棲息地。猿的體形比較大,而且和人類較相似,靈活機敏、個性溫和。

或許正因為如此,在傳統的中國文學和繪畫中,常以猿為描繪的題材,更多於顯得急躁難馴的猴子。北宋畫家易元吉善於畫長臂猿,他畫的猿栩栩如生。但是他畫的長臂猿,據中國靈長類學會理事、長臂猿研究專家中山大學范朋飛教授考證,和已知的現生任何長臂猿都明顯不同,意味著畫中的物種可能也滅絕了。

秦始皇祖母的「皇家動物園」

北宋畫家易元吉 作品《喬柯猿掛》 局部

穿越歷史,如今長臂猿在中國的分布已經退守西南一隅,對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猿聲」只能停留在書本上了。如今中國還分布有6種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東黑冠長臂猿、白頰長臂猿、海南長臂猿、白掌長臂猿和東白眉長臂猿。其中最凄慘的要屬海南長臂猿,現存數量極少。近年來通過保護、恢復植被等方式種群得到些許恢復。在2017年底海南省西部霸王嶺保護區相關調查顯示,海南長臂猿的數量為4群20餘只。

秦始皇祖母的「皇家動物園」

中國曾經分布有6種長臂猿,其中白掌長臂猿和北白頰長臂猿已經滅絕。

長臂猿與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同被列入猩猩科,此科又稱類人猿科。歸入此科的動物,尾巴退化,智力僅次於人類。此次戰國秦陵園陪葬坑長臂猿的發現證實,在中國歷史進程中,長臂猿的分布區退縮是神速的,種群的滅絕速度超出以前人們的預期;也說明長臂猿種類分化的多樣性,顯示出它在環境中的脆弱處境。

荷蘭職業外交官、漢學家高羅佩在專著《中國長臂猿——中國動物傳說札記》中提到,一直至公元10世紀,長安附近都有人捕捉長臂猿。從長臂猿在陝西的分布歷史和文獻記載來看,幾千年以前,陝西秦嶺北坡一帶的森林中,還是有一定數量的長臂猿分布的。

中國古代長安地區氣候比現在濕熱,森林茂密,適合長臂猿的生存。今天已經瀕臨滅絕的海南長臂猿,在中國古代曾經也是一種廣泛分布在海南島山林里的「山大王」。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被流放海南時,也曾看到過海南長臂猿的身影,留下了「柏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鳥樂」的詩句。

家園被破壞 成「最孤獨人類親戚」

據史料記載,長臂猿在中國古代分布要廣闊得多。那時圍繞長江的原始森林有很多,湖北、湖南和四川就有大片原始森林。一些專家認為,古代長臂猿分布北線可達長江三峽甚至到陝西一帶,並以唐代大詩人李白傳誦千古的名句「兩岸猿聲啼不住」作為證據。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高耀亭先生等人認為,長江三峽地區崖陡水急,除長臂猿這樣的天生「歌唱家」外,沒有其他任何種類的叫聲能蓋過舟行峽谷時的急流水聲。在險灘激流的喧囂聲中,只有長臂猿群體的呼應性齊鳴,才能成為當時李白航行三峽聽到猿鳴的一大特色。

為什麼李白能聽到「兩岸猿聲啼不住」呢?這是因為長臂猿的喉部長音囊,歌唱、喊叫的時候,喉囊可以脹得很大,因產生共鳴,使喊聲變得極其嘹亮。儘管潛伏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動物,在蠻荒的熱帶原始森林中,長臂猿特別喜歡喧鬧、鳴叫,形式有雄者的「獨唱」、雄者和雌者的「二重唱」和雄者及其家庭成員的「大合唱」等等,堪稱「音樂會大全」。

長臂猿還是動物中的高空「雜技演員」,手臂特別長,站直身體,兩手下垂幾乎可以觸到地面。兩條靈活的長臂和鉤形的長手,使它們穿林越樹如履平地。長臂猿離不開森林,它喜歡在樹與樹之間攀援、跳蕩自如,很少下地。它們的路就在樹上,它們的家也在樹上。長臂猿在樹上快速行進時,依靠單手握住樹枝,身體懸空,雙腿蜷曲,形同盪「鞦韆」。藉助身體擺動的慣性,鬆手之間身體悠向空中,另一隻手已經準確有力地握住前方的樹枝。

如果讓長臂猿離開了森林樹枝,別說在林間草地自由穿行,連幾步路也走不好。科考人員對此也做過測試,他們想辦法將長臂猿引到樹下來,果然,它那長臂就失去了優勢,而那兩條極短的後腿,幾乎沒有行走的功能,就像剛學走路的嬰兒,不斷地摔跟斗,東倒西歪,前進的速度極其慢。

望不到盡頭的森林林梢,就是長臂猿的「高速公路」,人類曾經破壞了人家多少「高速路」,讓「高速路」成了「生命的邊緣路」啊!作為人類的近親,長臂猿在生理上有許多與人類的相似之處,是研究從猿進化到人必不可少的活化石。祈望人們保護森林環境,使長臂猿的歌聲能永遠回蕩在地球之上。

秦始皇時期的「皇家動物園」

那麼「愛唱歌」的長臂猿為什麼會出現在秦始皇祖母大墓的陪葬坑中呢?胡松梅認為,可能墓主生前喜歡打獵或者愛好動物,死後專設動物陪葬坑。這可能也說明當時秦國皇家苑囿有各種珍禽異獸,供皇家貴族們觀賞玩樂。而長臂猿「像人類一般可愛,身體毛絨絨的」,是「異獸」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種靈長類動物。

2004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秦嶺北麓神禾原一帶發現了一座大型戰國秦墓。雖然墓葬被盜嚴重,但一駕「六馬鞍車」的出現,還是讓考古專家興奮不已。因為按照禮制,用六匹馬拉車是天子出行才能享受的待遇,正所謂「天子駕六」,它的出現意味著這座墓的主人身份異常的高貴。

那麼它的主人是誰?基於墓葬形制、出土器物風格,神禾原墓的建造年代被推定在戰國至秦漢時期。按照《史記》的記載,「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夏太后獨別葬杜東。」夏太后本名夏姬,是秦莊襄王的母親,也就是秦始皇的祖母,她的級別完全夠得上以王禮葬之,而且墓葬的位置也與文獻的記載較為吻合。作為秦始皇祖母的墓,完全可能享受天子的待遇。此外也有學者猜測墓主可能是秦二世胡亥、周赧王或是某個不知名的秦皇子。

夏姬原為秦孝文王的偏夫人,其子秦莊襄王即位後,尊其為夏太后。從文獻的記載來看,夏太后並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所有關於她的事迹,僅僅是《史記》中的寥寥數筆。《史記·呂不韋列傳》載:「子楚母曰夏姬,毋愛。……秦王立一年,薨,謚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華陽後為華陽太后,真母夏姬尊以為夏太后。」

這位夏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作為就是生了一個著名的兒子——子楚(又名異人、異,即後來的秦莊襄王)。而現在她可能又多了一項功績,在皇家「動物園」苑囿中養了一頭君子屬帝國種長臂猿做寵物,並且在自己死後也一起帶上「玩耍」。

春秋戰國時期,人類生存活動地域相對狹窄,原始森林破壞輕微,人類生存環境與森林生態環境基本一致,到處一派自然山林風光。然而虎豹成群,給人們生活造成嚴重威脅,人們不得不自衛還擊。但是,野生動物又是敬天通神、祭祀食用,甚至娛樂的上好「佳品」。

當時群雄逐鹿,百家爭鳴,戰爭和文化絢麗燦爛,娛樂生活也是必不可少。各國王室都修建皇家苑囿,裡面有大片的森林、草場和成群的野生動物,供王侯貴族們狩獵賞樂。在中國文獻中關於「動物園」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夏桀時代。《太平預覽》引用《管子》中的記載:「桀之時,女樂三萬人,放虎於市,觀其驚駭。」這項記載表明,在近4000年前中國已開始飼養野生動物。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有人工飼養野生動物的記載。

雖然野生動物禽獸被飼養在皇家苑囿中,主要供王公貴胄打獵或賞玩,但苑囿具有得天獨厚的原始森林植被,客觀上為動物繁育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苑囿裡面鳥獸興旺成群,是動物生存繁衍的最佳場所,因而當時珍禽異獸多聚於此,無異於一座天然動物園。

當今天的人們普遍吶喊「生態平衡」,「返璞歸真」時,可能千年前的中國古人已經付出實踐。穿梭千年看到秦始皇奶奶的陪葬坑出土的長臂猿,也讓我們可以遙想當年,秦始皇陪著奶奶,在苑囿中觀賞鹿鳴魚躍、虎嘯猿啼的天景野趣的景象。

TIPS:長臂猿種群滅絕速度超預期

據考證,中國曾經分布有6種長臂猿,其中白掌長臂猿和北白頰長臂猿已經滅絕,海南長臂猿和東黑冠長臂猿的數量不足30隻,天行長臂猿不足150隻,而數量最多的西黑冠長臂猿也僅有1000~1300隻。陝西省考古學家此次的發現,證實長臂猿的分布區退縮相當快,種群的滅絕速度超出以前人們的預期;也說明長臂猿種類分化的多樣性。

據文獻記載,長臂猿在18世紀以前開始減少,例如在三峽等地的絕跡,而這一時期,陝西鳳翔的長臂猿種群也已絕跡。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長江以北分布的殘存地點統統消失了。考古學家希望此次的發現,能引起更多人關注中國長臂猿的保護,不要再有美麗的動物從我們身邊消失。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日本研發超小型衛星助盧安達搜集資訊
《獻血法》頒布實施20周年 全國無償獻血量增加5倍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