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戊戌六君子」行刑時,百姓為什麼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

「戊戌六君子」行刑時,百姓為什麼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這是一句十分著名的詩,是「戊戌六君子」之首,譚嗣同所作。19世紀末,有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向光緒皇帝進言,倡導向西方學習,發展新政,然而此舉卻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戊戌政變後,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梁啟超紛紛逃向海外。而譚嗣同為首的部分人卻留在國內,遭到慈禧太后的迫害。1898年秋天,以譚嗣同為首的六人在北京慘遭殺害,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戊戌六君子。

但是在當時的老百姓們看來,這六個人卻是十惡不赦的六名逆犯,不但對他們沒有絲毫惋惜和同情,反而一個個恨不得唾口唾沫在他們的臉上,明明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但卻恨得牙痒痒。這就是清朝人民的悲哀——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主見,也沒有絲毫的遠見,只知道盲目的追隨。

清朝的百姓們把利益看得比較重要,並且從來沒有經過任何的思想上的教育。他們還停留在吃飽穿暖,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物質需求的階段,對於國家興亡,對於精神需求他們不是不需要,而是根本就沒有概念。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跟他們談什麼愛國談什麼情懷,他們只知道不反抗朝廷,不反抗執政者就有飯吃、就能活命。至於當不當亡國奴,當了亡國奴又會怎麼樣?就好像跟一個還在玩泥巴的小孩,談你將來的工作是要為了夢想,還是為了生活一樣,根本就是對牛彈琴。

新政也是這樣,戊戌變法所做的確實是長遠的打算,也確實是利國利民的考慮,而我們站在未來者的角度去看當下所發生的事情,確實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誰對誰錯,因為我們已經切身的感受到了,新的政策所帶來的利益。而且現在的人們普遍素質比清朝時期高出何止是一星半點,清朝人普遍不識字,而我們現在多數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清朝的男人們只知道老婆孩子熱炕頭,女人們只知道嫁漢穿衣吃飯,他們看的是當下,是眼前,是今天,是明天。而我們現在的男人知道事業、奮鬥、實現理想,女人嚮往愛情、自由、追求夢想。我們看的是未來,我們的未來,甚至下一代的未來。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在刑場上所做的這首詩,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在上小學。那個時候覺得這首詩,還有寫這首詩的這個人真是個豪氣干雲的英雄!但是如今讀來卻覺得萬分悲涼。譚先生在臨死之前,雖然仰天長笑,大呼快哉,但是他內心究竟有多少無奈,又有多少絕望,才讓他放棄本可以逃生的機會,反而選擇留下來赴死呢?

我是作者笛聲來何處,歡迎大家關注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笛聲來何處 的精彩文章:

古代神話戰力最強五大的女仙,女媧僅排第二,第一我們熟悉卻忽視她!
教科書中把岳飛除名,專家對此作出回應,原因令人震驚!

TAG:笛聲來何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