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宋人之美!

宋人之美!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藝術——

宋徽宗 《聽琴圖》

導讀: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文化高峰,宋代審美由唐代花花綠綠、濃脂艷抹的審美風格突然轉向淡雅的極簡美學,因此,宋代無論從宋汝窯的素色瓷,到徽宗的瘦金體,再到范寬、郭熙的大山水,用如今的眼光看依舊並不過時,無不閃爍著高超的審美情趣和雅緻的藝術追求。

中式美學的巔峰

出現在一千年

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之美,簡單、自然、溫和

清逸而高雅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葉皆是浪漫

無處不是禪意,無處不是生活

論極簡之美,宋朝的極簡遙遙領先西方

甚至影響了後世千百年

宋徽宗 《瑞鶴圖》(局部)

壹 | 宋朝之美,美在瓷器

宋朝被西方學者認為是

「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

宋瓷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

與元瓷相比,多了分細膩

與明清瓷相比,又少了些柔媚

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定窯,古色古香。

定窯白釉十二瓣形洗

鈞窯,艷麗絕倫,變化萬千。

鈞窯方花棚

汝窯,似玉、非玉、而勝玉。

汝窯天青釉菊紋碗

哥窯,美在自然破裂的殘缺里。

冰裂紋瓷器

官窯,高雅大氣,溫潤如玉。

官窯青瓷葵花式小碗

耀州窯,剛勁有力,刻花生動。

耀州窯外刻花碗

磁州窯,白地黑繪,水墨畫風。

黑剔花折枝牡丹紋梅瓶

建窯,光華流轉間的的天人合一。

建窯黑釉兔毫盞

宋朝的瓷器,工藝精湛複雜

但最後呈現出來的瓷器卻極其安靜,極其樸素

也許正應了道家所說「大道至簡」

越是高級的東西越是簡單

簡到極致,便是大智

簡到極致,便是大美

汝窯青瓷蓮花式碗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嬰戲牡丹紋碗

貳 | 宋朝之美,美在畫中

宋朝繪畫不僅僅是追求技術,

更追求畫中意境

少了矯飾之氣,多了份自然平和

夏圭 《山水十二景圖》

宋畫的山水,善用水墨,擅長留白

讓畫面保持一種清明和空靈

而不是塞滿的狀態

營造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美感

幾條疏枝便可以成畫

多一枝為多,少一枝為少

宋徽宗 《山禽臘梅圖》

懂得留白是一種大智慧

有舍才會有得

馬遠《十二水圖之洞庭風細》(局部)

馬遠《十二水圖之層波疊浪》(局部)

馬遠《十二水圖之黃河逆流》(局部)

馬遠《十二水圖之雲生滄海》(局部)

宋朝的山水畫另外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

人常常只是山水中微小的存在

把自己放低一點

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和更美麗的風景

「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馬遠 《舉杯玩月圖》

有人說:

宋畫之美,美在簡單、含蓄、

謙卑、輕柔的文藝態度

宋朝的畫有壯闊的山水,

也有渺小的昆蟲

你可以看到山水氣勢非凡。

范寬 《溪山行旅圖》

可以看到孩童嬉戲打鬧。

蘇漢臣 《嬰戲圖》

也可以看到花鳥相映成趣。

趙佶 《梅花綉眼圖》

還可以看到昆蟲瓜果的可愛。

佚名 《草蟲瓜實圖》

宋畫里,一座山是美的,一條河是美的

一截枯木,一片殘雪,

一隻昆蟲,也是美的

懂得發現生活中的每一點美好

我想這是宋畫最可愛的地方了

叄 | 宋朝之美,美在書卷

宋朝書法講求一個「意」字

正如蘇軾所說「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

宋人寫字不像唐人那般

規規矩矩寫楷書,

而是很隨意

你可以在宋朝書法里

看到書寫之人的感情

或激動,或悲傷,或洒脫,或瀟洒

很自由

蘇軾 《寒食帖》

黃庭堅 《花氣熏人貼》

說起書法

便不得不提瘦金體的開創者宋徽宗

宋徽宗不是一個好皇帝

卻是一個藝術天才和全才

他的字,他的畫都是藝術史上的瑰寶

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

如屈鐵斷金,鋒芒畢露

將他對藝術的執著表現得淋漓盡致

宋徽宗 瘦金體書法

宋徽宗 《欲借、風霜二詩帖紙》

除了書法

宋朝的版書也是絕美

即使今天看來依然驚艷

「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格用單邊,間多諱字。用墨稀薄,雖著水濕,燥無湮跡。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

宋版書簡潔、大方、實用

紙墨考究、裝幀大氣、

刊刻精美、勘校嚴謹

沒有現在很多圖書繁冗的裝飾,

卻獨有魅力

所謂墨香紙潤,秀雅古勁,

宋刻本之妙盡之矣

肆 | 宋朝之美,美在態度

宋朝人心中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宋代文人不僅擅長詩詞歌賦

而且精通繪畫、音樂、書法,成就斐然,

世所公認他們中間的很多人

不講究物質的條件,

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尋求內心最舒適的狀態

宋徽宗 《聽琴圖》

宋朝文人即使在朝為官,

心中依然嚮往自然

知道春天來了應該去外面走走

下雪天該出去踏雪尋梅花

休息的時候聽歌、喝茶、焚香、插花

若發朋友圈,估計少不了類似的句子: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如此美句,能不點贊嗎!

佚名 《春遊晚歸圖》

李嵩 《觀燈圖》

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

很單純,很悠閑,很豐富

只要懂得捨棄,

不沉迷於對財富和權利的追逐

生命微若輕塵

活得簡單一些、素樸一些

也就會心平氣和許多

佚名 《蓮舟仙渡圖》

自宋代之後

明、清兩代各自有對極簡美學的傳承

明代傢具

延續了宋代「簡單明快」的審美風格

近代著名收藏大家王世襄曾說:

「明及清前期傢具陳置在我國傳統的建築中最為適宜,自不待言。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見到幾處非常現代化的歐美住宅,陳置著明式傢具,竟也十分協調。不難設想,如將上述的情況倒轉過來,把近二三百年來,豪華的西洋傢具擺在我國的古建築中,必然會感到不倫不類,而為什麼明式傢具和現代生活卻能這樣合拍呢?思考一下似乎也不難理解,正是由於西方現代生活所追求的簡潔明快的格調在本質上和明式家具有相同之處的緣故。」

黑漆嵌螺鈿雲龍紋大案,四足內收,是明代的一種流行式樣。通體髹黑漆嵌螺鈿雲龍紋。案面嵌5條飛龍,蜿蜒雲中,案其餘部位均飾龍戲火球紋,嵌制精細。案底面以螺鈿嵌「大明萬曆年制」六字款。

黃花梨寬邊方桌,桌面邊料甚寬,冰盤沿下起陽線。桌腿間連接牙條,兩端留牙頭,下裝高拱羅鍋棖與牙條相抵。桌面四角下方另裝小牙頭,形成一腿三牙,共同支撐桌面和固定四腿。四腿圓柱形,側角收分明顯,此桌此桌具有典型的明代傢具特點,造型簡潔明快,穩重大方,無雕刻裝飾。

紫檀書案,通體以紫檀木製成,案面光素,面下為素牙板,四腿中起陽線,兩側腿間安委角方格棖,下有托泥。明清以來,考究的案多用紫檀木、黃花梨木等名貴的木材製成,做工精湛。此案為典型的平頭案,它的特點是用重材,顯得格外渾厚凝重,邊抹寬度達15.8cm,厚6.5cm,紫檀傢具用如此大料實屬罕見。此案造型方正,工藝精緻,裝飾簡潔,是一件典型的明代傢具。

黑漆扶手椅,此椅搭腦、扶手、聯幫棍皆用弧形圓材,靠背板微曲。座面鑲板落堂作。通體髹黑漆,屬素漆傢具,是明代製作和使用最為廣泛的傢具品種。據原登記檔案,此椅為上書房之物。上書房位於乾清內左側,清代雍正時設,為年及6歲的皇子及近支王公子弟的讀書處。

黃花梨方桌,方桌四腿直接桌面,腿間安羅鍋棖,棖上各施兩組雙矮佬。四腿及棖子均用圓材。方桌造形簡練舒展,具有濃厚的明代傢具特點。據檔案記載,此桌曾在壽安宮陳設和使用。

而清代

最推崇極簡美學的皇帝是雍正

雍正朝瓷器

可到了現在

隨著時代變化和

各種政治運動的「折騰」

中式美學的特點再也不是極簡了

而變成了繁複和誇張

比如這樣:

或者這樣

還有這樣

這些東西可能有些人感覺好看

但真的好土

而日本人則把宋代美學發揚光大

甚至衍生出了

「侘寂」、「物哀」等審美流派

日式「侘寂「之美

「侘(chà)」來源於日本戰國時期著名茶人千利休創造了「侘茶」,把精神與茶追求的美融合在了一起。「寂」在古語中也寫作「錆」,意思是「舊化,生鏽」。字的原義固然是來自於中文。如今,逐漸產生出了一層美感的含義:從老舊的物體(人)的外表下,顯露出的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駁,或是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甚至會加強)的一種震撼的美。侘寂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它是一種思想,一種美學,一種世界觀。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

日式「物哀「之美

「物哀「之美是日本江戶時代國學大家本居宣長提出的文學理念,也可以說是他的世界觀。這個概念簡單地說,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觸外部世界時,觸景生情,感物生情,心為之所動,有所感觸,這時候自然湧出的情感,或喜悅,或憤怒,或恐懼,或悲傷,或低徊婉轉,或思戀憧憬。有這樣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有點類似中國話里的「真性情」。懂得「物哀」的人,就類似中國話里的「性情中人」了。「物の哀れ」,是「我」(主體,內在)與「物」(客體,外在)的共振和同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與藝術 的精彩文章:

12篇微小說,短到極致,看完催人淚下!
他隨手寫下的6個字,卻讓13億人民「愛不釋手」!

TAG:生活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