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眾所周知的「教父」,一生狂放不羈,還在奧斯卡典禮上幹了件大事

眾所周知的「教父」,一生狂放不羈,還在奧斯卡典禮上幹了件大事

「我從來都不喜歡當一個電影明星,不管我說什麼、做什麼,人們總是把我神化了。」

說這話的人是馬龍·白蘭度,在好萊塢的電影史上,他是最傳奇的男星,被人奉若影壇神靈,卻又不屑於表演,好萊塢造就了他,他卻憎惡好萊塢,一生寫滿了狂放不羈,可離去時卻以最安靜方式消逝。他是世人眼裡永遠的「教父」,口口相傳的傳奇。

白蘭度

白蘭度出生於20世紀初,父親冷漠刻板,母親嗜酒如命,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長大的他,自幼叛逆,桀驁不馴,青年時期被要求退學是常有的事,哪怕後來進了軍校也沒有絲毫改變。可以說,在他英俊的外表下,有著一顆不羈的心。

1944年他步入演藝圈,三年里憑藉著一部《慾望號街車》成為劇壇一顆冉冉升起的巨星,人們迷戀他的瀟洒,沉醉於他的表演之中。而後來拍攝的《碼頭風雲》,讓白蘭度拿下了電影界的最高獎項奧斯卡金像獎,一時之間,他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巨星。不過這還只是一個開始,真正讓白蘭度走上事業巔峰的,是眾所周知的《教父》,這部電影讓他再度封帝,影片里,白蘭度用低沉的嗓音、近乎凝固的表情,教科書式的演技,成就了無法超越的經典。

《教父》劇照

在事業成功給他帶來盛名之外,白蘭度也一直負面消息不斷,他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讓人又愛又恨。從演藝事業上來說,首先,他從來不背台詞,最喜歡的就是臨場發揮,有時臨場發揮都沒有,就靠著提詞板的提示,如果不是他擁有精湛的演技,每一場電影都超越觀眾的期待值,沒有哪一個導演願意和他合作的。

其次,他喜怒無常,1954年拍攝《埃及事件》時,因為與女演員發生衝突,一氣之下退出拍攝,之後與福克斯公司對簿公堂。這次事件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經過這場官司之後,白蘭度的性格變得極端怪僻孤獨,甚至與世隔絕,於放蕩不羈,傲慢無禮中,變成了真正的「浪子」演員。

在私生活上,他的感情更是一筆理不清的爛賬,處處留情,與幾任妻子各種糾紛,不斷曝光情人和子女,官司不斷,甚至債台高築。

白蘭度

世人對白蘭度的所有印象大抵就是以上所述了,可是,這其實僅僅只是白蘭度為眾人所知的一面而已,在他的狂放之下,是少有人懂的難以理解的落寞。白蘭度是率真的而又矛盾的,他率真,面對一切永遠具有鬥爭性——他第二次問鼎奧斯卡影帝的時候,沒有去領獎,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位印地安女孩打扮的代表,宣布了他的一項聲明:「因為美國印第安人在電影和電視中受到歧視以及最近發生的迫害印地安人事件,他拒絕接受這份榮譽。」他矛盾,對人生充滿糾結——「我本可能是另外一個人,只要不是現在的我。」

白蘭度

美國西部時間2004年7月1日,白蘭度結束了他頗具爭議的一生,他走得很安詳,死亡是他做的最安靜的事,人們除了知道他離去了,別的一無所知。那大概是他最後的心愿了吧,這個世界他來時璀璨奪目,離去時只想低調收斂,就像他的一生,其實都在追尋內心的寧靜,只是求而不得,直到最後時刻,他終於獲得了,含笑而逝,收斂了俯瞰的姿態,留下的是人們對他永恆的懷念。他不再狂放是狂放的「教父」,而是真正的馬龍·白蘭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張國榮與梅艷芳,他們驚艷了對方的時光,也驚訝了世人
她是好萊塢當之無愧的絕色美人,錯過了一個男人,從此寂寞了一生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