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黃均:畫家應該工筆寫意兼修,才能開拓出更廣闊的國畫領域

黃均:畫家應該工筆寫意兼修,才能開拓出更廣闊的國畫領域

他常對學生說:「一個畫家應該是既會工筆,又會寫意,古人云:『金針度綉、巨刃摩天』,只有掌握了工筆和寫意的全能,才能開拓出更廣闊的國畫領域。」他認為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而文學又能使人從生活中探索出繪畫的意境,文學和繪畫是不可分割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經常以此告誡青年學生。

黃均

(1914-2011年),生於北京,號懋忱,祖籍台灣淡水,福州候官縣台江聖王廟金墩街人。著名工筆人物畫家、美術教育家。新中國成立後,黃均先後擔任中央美術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古都書畫研究院院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中山書畫社顧問、東方書畫社顧問及中國口岸協會書畫研究會顧問。

黃均自幼酷愛繪畫,他熱愛文學,書本和詩篇是他左右不離的良伴。他也擅古典詩詞,題在畫上,使二者相得益彰。1928年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在四存中學肄業後,加入徐世昌(洋軍閥總統)主辦以金北樓為首的的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學畫會中名家躋躋,由齊白石、陳半丁、秦仲文、馬晉、吳鏡汀、徐燕蓀、王雪濤等分別授課。最初黃均從徐燕蓀習人物畫,繼而從師陳少梅、劉凌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0年,他又拜溥心畲為師,學北宗山水畫和書法。1934年在中國畫學研究會畢業後,被聘任為該會助教。1938年進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先後擔任助教、講師。

抗日戰爭勝利後不久,徐悲鴻任該校校長,對黃均很器重,約定他每周必須交兩幅新畫,徐誠摯地給予指導,並極力倡導國畫創新。黃均同徐悲鴻相處八年,在如何推陳出新方面,受益匪淺。

1985年加入北京市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為盟員。1987年2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2011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黃均工筆人物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在線 的精彩文章:

《九成宮醴泉銘》結字的基本方法——俯仰欹側
孫竹籬花鳥作品,生動可愛,真純自然!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