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小蝸牛」說再見

和「小蝸牛」說再見

要幫助寶寶克服做事磨蹭的習慣,首先需弄清楚寶寶做事慢吞吞的原因。可能是寶寶當時正專註於某事,注意力無法轉移;也可能是寶寶的能力有限,無法達到媽媽的要求;還可能是寶寶對媽媽要求的事情不感興趣,故意拖延。清楚原因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比火冒三丈地催促更有效。

從寶寶的興趣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同樣的事,如果媽媽稍微轉變一下指令,也許寶寶就會非常樂意且快速地完成。比如早上起床後的刷牙洗臉,媽媽可以用比賽的方式,來激發寶寶的興趣。媽媽還可以用故事來引導寶寶思考慢吞吞做事會帶來的後果。同時媽媽還應了解寶寶做事情的具體過程,如真正因為碰到困難而影響速度,則可以與寶寶一起做,逐步幫助寶寶養成好習慣。

適時、適當、具體的指令

成人應在合適的時候提出指令。有時寶寶正在認真搭積木,媽媽卻要寶寶趕緊給爺爺打電話,這對寶寶來說很困難,寶寶就會表現得慢吞吞。因此媽媽在給出指令時需觀察寶寶,如果寶寶正認真地做某件事,媽媽應適當等待,給寶寶一定的時間,並用遊戲的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另外,指令要具體、直接。「快點、快點」「還有5 分鐘」這樣的指令太過於抽象,寶寶無法理解。媽媽如果要求寶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事,可以通過數數的方式,更符合寶寶的思維特點。

教授正確的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提高做事效率的基本保證。寶寶做事慢,很可能是方法不當所致。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做事的過程,及時教授寶寶一些正確的方法。比如寶寶穿衣服時經常無法將胳膊伸入衣袖,不斷反覆。這時,媽媽應該耐心指導寶寶穿衣服的合理順序和正確方法,讓寶寶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必要時還可以通過示範的方式讓寶寶學習,從而提高做事效率。

練習鞏固並及時鼓勵

任何良好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往往需通過反覆練習和不斷提醒才能實現。因此媽媽在教授寶寶方法的同時,也需給予寶寶練習的機會,耐心等待寶寶的成長。媽媽要給寶寶一定的思考空間來反思自己的行為。當寶寶有點滴進步時,媽媽都需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寶寶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併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強自信心,從此和「小蝸牛」說再見。

睡前故事隨心聽,育兒知識輕鬆學

請關注「嬰兒畫報訂閱號」官方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嬰兒畫報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TAG:嬰兒畫報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