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01

前幾天看了《不可思議的媽媽2》,沒想到第一期就有點兒看不下去了。

蔡少芬帶著兩個女兒湯圓和包子參加,沒多久就被節目環節嚇哭了……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孩子們被安排了一個特殊的任務——要在最喜愛的玩具,和代表媽媽的「媽媽陪伴卡」之間做出選擇。

一起參加節目的其他幾個孩子都選擇了「媽媽陪伴卡」,只有湯包姐妹選擇了玩具。

工作人員解釋說:「如果你選擇了陪伴卡,媽媽就可以陪你;如果你選擇了玩具,媽媽就不能陪你了。只能選擇一個。」

姐妹倆沒當回事,依舊選擇玩具。

接下來,工作人員做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當著兩個孩子的面粉碎了「媽媽陪伴卡」,然後說:從今以後未來幾天,媽媽都不能再陪著她們了。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兩個孩子當場就懵了。

妹妹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但是不是,在香港可以,可以找媽媽?」

工作人員肯定地說:「你們沒有選擇媽媽,媽媽已經被碎紙機給『碎』掉了。」

妹妹的眼眶刷就紅了。

這時懂事的姐姐在妹妹耳邊說了一句悄悄話,然後妹妹低聲說著:「但是,是假的。」

工作人員竟然補刀:「但是你們也選了,是真的。」

「可是因為媽媽都沒死……這個是假的……但是我想跟媽媽一起……我真的想……」孩子話沒說完,眼淚就忍不住地往下流。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在其他房間看監控的蔡少芬忍不了了,小跑著趕到拍攝現場,一左一右摟緊姐妹倆妹,一個勁兒地安慰:「媽媽沒死,媽媽沒死,媽媽不會離開你的。媽媽在這裡,不用怕!」

媽媽的擁抱和親吻,終於化解了孩子心中的恐懼。

蔡少芬解釋說:「她們不明白那個重要性。她們覺得陪伴,不需要卡,我都會陪她們啊。」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節目組在後期效果中,打出這麼一行字:「第一次意識到,玩具不是幸福的全部」。彷彿幫孩子們提高了思想境界似的。

而真相是,這姐妹倆太聰明了,知道只是遊戲環節,根本沒當真,所以選擇了玩具。

於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重要性」,工作人員就嚇唬說:媽媽真的被碎掉了,不能陪你們了。

或許,節目初衷是好的,想讓孩子們珍惜媽媽的陪伴。但這種操作,給孩子的心靈造成的傷害不是更大嗎?

02

前幾天我帶果果去公園,看到幾個帶孩子的家長聚在一起閑聊。其中一個孩子是老人和媽媽一起帶著,大約2歲內;另一個男孩是老人自己帶著,不到3歲的樣子。

三代一起遛彎的那家老人,就逗那個男孩:「你媽媽去哪裡了呀?怎麼沒陪著你?」


小男孩說:「去上班了。」

老人說:「你媽媽不要你了吧?」

小男孩很生氣,說:「沒有!我媽媽上班了!」

老人又說:「媽媽都是陪著孩子的。你看我們就是。你媽媽上班,是不要你了。」

孩子忽然就大哭了,撲到自己家奶奶/姥姥懷裡。老人哈哈一笑,也沒往心裡去,安慰孩子說:「這個姥姥逗你玩呢,媽媽沒不要你,媽媽是去賺大錢了呢,一會兒下班就回來了。」

可是怎麼哄都哄不住,老人有點兒急,又訓斥道:「你一個男孩子怎麼總哭哭啼啼的,這麼點小事至於嘛。」

結果孩子哭得更委屈了。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加快腳步,趕緊遠離這些「熊家長」,心裡又忍不住替那個正在上班的媽媽想:

當媽多不容易,自己去上班不能陪伴,對孩子心懷愧疚;本來就擔心分離焦慮的問題,不知每天要鋪墊多久才出門,卻沒想到別人三言兩語,就把自己努力做的心理建設輕易摧毀了。

更可憐的是孩子。

這麼小的孩子還不能清楚地分辨事實和「玩笑」,他們會對這些話信以為真,覺得媽媽真的不要自己了,陷入巨大的恐懼。

在孩子的世界裡,媽媽就是頭頂的天、腳踩的地,是所有安全感來源的基礎。而輕易出口的一句「媽媽不要你了」、「媽媽沒有了」,足以讓孩子的世界天崩地裂。

即使後來大人對孩子說「是假的」,甚至媽媽親自出現、安撫,但當時對孩子安全感的傷害,卻不是立刻能好的——因為我們都知道,要破壞一段關係很簡單,要重新修補卻很難。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03

去年的綜藝節目《放開我北鼻》里,就有這樣一幕。

幾個男明星要在封閉環境裡帶孩子幾天,本來就很挑戰孩子的安全感,沒想到林更新直接對剛離開媽媽的小蔥花說:「你媽不要你啦!」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本來十分乖巧聽話的小蔥花,立刻就哭了。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林更新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趕緊開始哄。小蔥花的安全感卻已經被擊碎,開始了動不動就哭著要媽媽模式: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直到午飯後,小蔥花還是沒有看到媽媽,徹底哭崩潰了。走投無路、心力交瘁的林更新,只好讓小蔥花跟媽媽視頻通話,孩子這才稍微放心。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其實,後來從小蔥花乖乖吃飯、玩遊戲、到了時間就睡覺等等細節,能看出來,她是個非常乖巧、聽話的孩子。

她的反應充分說明——再懂事再有安全感的孩子,見過多大世面的孩子,都受不了這句「媽媽不要你了」的刺激。

04

網上流傳著一個事件:有個媽媽二胎是男孩,2個多月,老大是女兒,已經7歲。

這天中午媽媽要去廁所,讓姐姐幫忙照看一下弟弟,沒多久聽到窗外「咚」的一聲,隨即傳來女兒的驚叫。

媽媽跑出來一看,竟是老大將老二從八樓丟了下去!她飛奔到樓下,發現孩子當場就沒了生命跡象,只能癱倒在地嚎啕大哭。

後來找到導致悲劇的導火索——原因竟是,早上孩子到鄰居家玩兒,鄰居大媽說了一句無心的話:「你媽媽生了弟弟,不要你了!」

小女孩聽後整個早上都悶悶不樂,沒想到中午就出事了。

成年人一句無心的話,不僅毀了兩個孩子,也毀了一個家庭。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包括我們的孩子。

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接受我們的照顧,卻會和我們漸行漸遠,終將和我們分離。

這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修行;而每一次分離,也都是孩子逐漸成長、成熟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我們給予孩子的安全感、親子之間的信任感,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

不管孩子多大,多有本事,走得再遠,當他知道,家的大門永遠對他敞開,才會安心。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孩子年幼時,爸爸媽媽用心的呵護與培養。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卻總有一些成年人,把「傷害」當「有趣」,用一句「媽媽不要你了」、「媽媽不在了」,換取孩子驚恐哭泣的面孔,完全不顧對孩子心理發育造成的影響。

甚至有些家長也不把孩子的感受當回事,就像我在公園裡遇到的小男孩,因為被告知「媽媽上班是不要你了」而大哭,卻被責備:「至於嘛」……

事實上,這些話除了讓害怕和恐懼在孩子心裡蔓延,有時甚至會讓孩子對媽媽產生憤怒和抵觸情緒。

童年時遭遇的安全感缺失,還可能在孩子的性格中,埋藏下不安、焦慮、懷疑的種子,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智力和情商發展。

對孩子說出這句話的人,請一定要遠離!

所以,如果有人對孩子說這種話,即使是玩笑,也一定堅決地當場否定,並告訴孩子:「媽媽永遠不會不要你,媽媽愛你。」並帶孩子遠離這種人。

只有重視語言暴力對孩子產生的無形傷害,才能保護好孩子的安全感。

也就像我在《女孩遭男同學脫衣刺傷,男孩媽媽稱「只是一時糊塗」?!》文中寫到的,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尊重和平等對待孩子,從我們每個人做起。

來源 | 慢成長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孩子越長大,越需要媽媽離遠一點!
「一個媽媽比得上幾百萬個心理諮詢師」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