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零容忍」,令人無法容忍

美國「零容忍」,令人無法容忍

今年4月,美國政府開始對非法移民實施「零容忍」政策,導致2300多名兒童被迫與父母分離,遭到國內外各方人士的猛烈抨擊。分析認為,囿於政治分裂的現實,美國當前千瘡百孔的移民政策體系難以得到根本性修復,普通民眾將成為最終受害者

「帳篷營地」上演骨肉分離悲劇

美國得克薩斯州最西部邊境城市埃爾帕索,與墨西哥城市華瑞茲只有一牆之隔。「零容忍」政策實施後,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衛局在埃爾帕索附近的小鎮托尼洛建起了第一個安置非法移民兒童的「帳篷營地」。

本報記者日前從華盛頓輾轉抵達托尼洛,在前往「帳篷營地」的路上,看到數輛當地電視台的直播車停放在路邊,一些記者在離檢查站還有五六百米的地方,架起攝像機進行現場報道。他們非常驚訝於中國記者的到來,告誡說,在和邊境執法人員打交道時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跟他們頂撞,否則「後果很嚴重」。

他們的告誡讓人心裡平添了幾分壓力。按照指示牌左拐右拐,我們最終抵達邊檢站停車場。停車場旁是用鐵絲網圍起的大片空地,裡面排列著數個巨大的帳篷,這裡正是引發激烈爭議的「帳篷營地」。

我們在鐵柵欄外剛拍了幾張照片,邊境執法人員就突然出現了,大聲呵斥著,並將我們帶離現場問話。在詳細查問了我們的身份和到訪目的後,他們用對講機通知了附近的警察。很快,一輛警車呼嘯而至,兩名警察要求我們立即離開邊檢站工作區域。

無奈,我們只好撤到幾百米外。視線里的「帳篷營地」,只剩下一點點白色尖角。

在小布希和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對於攜未成年人入境的非法移民一般處理方式是,在成年非法移民的腳踝處安置一個追蹤器,然後將其釋放。該非法入境案件由法院繼續跟蹤處理,並在開庭日前通知其去接受審訊。不過,一些非法移民往往會剪去追蹤器,消失在龐大的移民社區中。

特朗普政府指責這種做法過於寬鬆,為此決定收緊移民政策,並加大了對非法移民的打擊力度。今年4月,美國司法部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實施「零容忍」政策,將對所有非法進入美國境內的人提起刑事訴訟,刑期最長達6個月。由於美國一家聯邦法院1997年曾作出「弗洛雷斯判例」,規定對非法入境的未成年人(18歲以下)最長拘押期不得超過20天,為了繞開這一判例,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衛局執法部門對攜未成年人入境的非法移民實施「骨肉分離」政策。成年非法移民被送至移民關押中心,等待接受進一步判決,而未成年移民兒童則被執法人員強行帶至「帳篷營地」等臨時安置點集中,然後送往全美約100家兒童安置中心,直到這些兒童找到在美國的合法監護人,或者要求自願遣返回國為止。

美國總統特朗普為「零容忍」政策辯解稱,「美國不會成為移民收容營,不會成為難民安置中心。」美國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強調,此舉「將會給那些試圖非法進入美國的人帶來強大的威懾效應」。

因「零容忍」政策被迫同父母分離的兒童,如果遲遲無法同父母團聚,身份就變為了「無人陪伴兒童移民」。據得州難民服務中心「無人陪伴兒童移民」項目部主任金伯莉·阿爾瓦雷斯介紹,「從過去的情況來看,這類兒童最終能實現家庭團聚的比例不到10%。」

「不知道如何找回自己的孩子」

「美國政府對非法移民家庭採取的『骨肉分離』政策是一種道德上的恥辱,將在美國歷史上留下恥辱的一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雷特斯·蒂芬斯說。

隨著一個個家庭骨肉分離悲劇的不斷上演,「零容忍」政策遭到了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強烈抨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大聲疾呼:「難民和移民也應該享有尊重和人格……家庭團聚的權利必須得到尊重。」包括梅拉尼婭·特朗普、希拉里·柯林頓在內的5名美國總統夫人紛紛發聲譴責這種做法「不人道、令人心碎」。

6月30日,數十萬美國民眾走上幾十個城市的街頭,抗議特朗普政府的「骨肉分離」政策。從華盛頓到芝加哥再到休斯敦,人們都對這一非人道做法表達出強烈的憤怒。本報記者在休斯敦市政廳前的廣場上看到,當天上午10點半左右,廣場上已聚集了上千人,人們打著各種各樣的標語:「不要把孩子從父母身邊奪走」「美國是移民國家,而不是移民監獄」「撤銷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衛局執法部門」……示威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凱耐克·菲利普斯說:「『零容忍』政策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幫助那些因為經濟、動亂等原因而流離失所的人。」聲勢浩大的集會,在烈日下持續了3個多小時。

迫於重重壓力,特朗普政府在6月頒布行政令,停止把成年非法移民與其隨行子女強行分開的做法。但是在被強行與父母分離的2300多名兒童中,仍有約2000名兒童未能回到父母身邊。其原因是「零容忍」政策出台後,在具體執行中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孩子在被帶離時未進行完整的信息登記,直接導致許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找回自己的孩子」。

「我不喜歡美國,等退休了就回墨西哥」

特朗普上任後,美國的移民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只針對非法移民實行「零容忍」政策,對於合法移民,政府也設置了重重阻礙。

在美國,由於種族歧視根深蒂固、貧富差距不斷增大等因素,移民和少數族裔的生存狀況一直令人擔憂。即使是取得了美國合法身份,甚至在美國生活了多年的移民,在教育、就業等方面也面臨許多困難。《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指出,白人中產階層和富人階層,努力要在好的學區購置房產,而許多收入水平不高的非洲裔和拉美裔家庭的孩子們,卻只能在設施簡陋、管理鬆散、教學質量堪憂的學校就讀。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去年10月公布的數據,在20歲至29歲的大學畢業生中,非洲裔的失業率為21.6%,同年齡段白人的失業率為8.8%,前者幾乎是後者的2.5倍。另有報告顯示,雖然非洲裔和拉美裔勞動人口佔美國勞動人口的比例都超過12%,但非洲裔在白領勞動力中僅佔2%—3%,拉美裔佔5%。

遇見墨西哥移民福勞利斯時,他正站在埃爾帕索的美墨邊境隔離牆美方一側,一旦看到有偷渡者試圖穿越隔離牆,就趕緊按下旁邊的報警器,通知附近的美國邊境巡邏隊。

在一些美國人眼裡,這份工作是十足的苦差事:每天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工作,月工資1500美元僅夠養家糊口。但福勞利斯覺得作為沒有一定技能的移民,能找到這份工作已經相當不錯了。

據統計,美國拉美裔人口總數已達5747萬,約佔總人口的17.49%。他們為了尋求生活水平的改善來到美國,從事的往往是白人不願意乾的臟活、累活,如餐廳服務員、搬家公司員工、清潔工、農場工人等,收入也遠低於社會平均工資。「我不喜歡美國,等退休了就回墨西哥。」福勞利斯說。

「我們的移民政策體系一片混亂」

在埃爾帕索的入境口岸,人群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經估算,平均每分鐘約有9輛車駛入美國,從橋上步行進入美國的人則難以計數。據官方統計,每年約有1000萬人次自該口岸從墨西哥進入美國。埃爾帕索的許多超市服務員、計程車司機等,都是墨西哥國籍,白天穿過口岸到美國上班,晚上下班後再返回對面墨西哥華瑞茲的家中。

在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上,外籍勞工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與現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移民政策對於外籍勞工規定的頑固不變。「非法移民問題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在於多年來,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無法為美國制定出一個符合美國經濟社會需要、同時符合國際法規定的移民法律體系。」美國邊境人權網路政策主管羅伯特·海爾曼對本報記者說,「我們的合法移民體系已經無法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所以就催生出了數量龐大的非法移民群體。」

圍繞移民這個美國社會面臨的巨大難題,華盛頓似乎已無能為力。移民政策朝令夕改,特朗普政府先是出台「零容忍」政策,其後迫於壓力表示將允許父母與兒童團聚,並稱將創造條件讓母親與兒童在一起關押。隨後,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衛局局長凱文·麥卡南又表示,由於沒有足夠的關押場所,美國將暫時中止對攜兒童入境的成年非法移民提起訴訟。美國媒體分析認為,這事實上又回到了對非法移民「抓了就放」的舊模式上。

「我們的移民政策體系一片混亂。我作為在這一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員也只能保證,給你介紹的所有情況現在是正確的,明天管不管用,我也只能看新聞才知道。」阿爾瓦雷斯無奈地說。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移民問題專家丹妮爾·倫威克認為,移民問題數十年來一直是美國政治辯論的熱門,但總是有討論無行動。國會多年來一直未能就綜合移民改革達成協議,每個州針對非法移民的政策也不盡相同。鑒於目前的政治對立和分裂現狀,通過一個全面的移民改革法案前景渺茫,兩黨一致努力改革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美國的移民政策體系已經崩潰了,可是我們卻要讓無辜的孩子們為此付出代價,這是非常可惡的。」美國時事分析師琳達·斯佩琳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5G+」未來已來,巨變將至
再見了,足球老將!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