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人說,香港房價必須這麼貴!

香港人說,香港房價必須這麼貴!

經常看香港電影的就知道「千尺豪宅」這個詞很常聽到,聽著很唬人,其實也就是92平方米左右。

對絕大多數香港人來說,50平米以上的房子就很少見了。70平米是畢生奮鬥目標,住到千尺豪宅則是想都不敢想。

住到30多平米的一室一廳是香港人標準配置,絕大部分工薪階層小康之家,一家三口四口,一輩子就住在這樣的房子里。

但是隨著樓價越來越高,香港很多人連30多平米都買不起。

上面所言在香港其實是常態,在中國,某些區域的房價可能已上到了一個天文數字。說到底,每個區域不同的房價水平是由整個經濟基礎面來決定的,在一些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密集的勞動力、不斷發展的高科技及高昂的人力資本都可能持續推動房價向上。

可你們知道嗎?要輪瘋狂的樓市,北京上海只能算第二名,第一名當之無愧的屬於香港地區,房屋單價為世界第一,各項地產價格數據完勝東京、紐約、北京等城市,高到什麼程度呢,一個車位能賣600萬元,車位比車貴,房子比人貴。整個香港的房屋均價目前是22-30萬一平米,注意是全港均價而不是最貴的豪宅區。

很多人說,香港人多啊,且人口持續湧入,所以房價必然上漲,但是其實,100年來,香港的人口始終是爆髮式增長的,但是歷史上香港的房價從來沒有成為人民的沉重負擔。

由於特殊的歷史和政治因素,香港的土地歷來由政府擁有,政府通過估算市場需求和財政需要等因素,有計劃地推出土地數量。在政府壟斷土地供應的基本格局下,必然導致土地價格高企,從而導致房價偏高。

因此除了極少數富裕階層以外,大多數香港居民的居住條件都比較差,50-70平方米的戶型很普遍,人均住房面積較低,當然,香港政府注重住房規劃,配套的公共設施比較完備,尤其對交通和教育等投入比較充分,因此居住的便利性等方面條件尚可。

香港房屋均價很高,意味著普通市民要把大部分的收入用來支付房租或者按揭,對於普通香港人置業支出都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供樓是壓在許多工薪階層長期的生活壓力。因此,時間比較長的按揭期限,和較低的首付比例往往是基本的模式。

目前的現狀是,香港一方面房價暴漲,一方面仍有大量的儲備土地和閑置土地,全香港1100餘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郊野公園就有400多平方公里。

從市場供需來看,香港房子的買家也不可能是所有居民。香港每年的新房供應量只有約20000套。但香港有250萬個家庭,供需比率還不到1%,或者說,只要不到1%、甚至0.8%的家庭買得起,也就可以了。

香港大部分的房子不是賣給用家,而是投資者。

現在香港的房子,很多甚至也不是賣給「用家」,而是賣給投資者的,所以,現在香港的房價反映的其實是投資者的偏好和實力。

投資者考慮最多的,不是房子的實際用途,甚至不是運營用途,而是值不值得進行資金配置,如果投資者現時的偏好是房產,那就會有大量資金湧入。

從歷史經驗上看,在黃金、債券、股票和房產之中,投向香港房產的資金回報率是最亮麗的,得手後的投資者們覺得自己是高手,會有成功的路徑依賴,於是會再加碼。

據香港政府統計,2017年香港月工資中位數為1.5萬港幣,摺合人民幣為1萬2。

而當時,房價已經是每平米18萬,其中優質社區的房價近100萬!

從房價負擔能力指數上來看,2017年,香港的數值是15名次,遠超紐約、東京、倫敦、巴黎等國家城市,更何況這兩年來,房子在猛漲!

因此,香港也連續八年被評為房價最難承受的城市。

而對於隔岸的整個內地城市來說,香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房地產市場樣本,從這個樣本的對照下,我們也看到了政府「房住不炒」的決心。

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房產已經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手握著的百萬房子,未必可作為有效的資產,從現在看未來,這也代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總之,選擇順應時代、符合自身的投資工具,才能更快實現財富自由。

世界盃 |魔都|樓市

↓這裡還有更多文章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界 的精彩文章:

成立三年用戶近三億?拼多多「野蠻」生長的背後

TAG:財經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