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它是古代禪師們的常用物品,現已絕跡,了解一下?

它是古代禪師們的常用物品,現已絕跡,了解一下?

古代禪師們拿紙做衣服和被子,你聽說過嗎?

皆仁法師

記得前面在提起契嵩禪師的故事時,有人曾經問:「古代的紙被是什麼?紙那麼薄,怎麼做被子呢?」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禪門中的紙衣和紙被吧。

紙衣,顧名思義,就是紙制的衣服,最早據說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紙被,即是用紙作成的被子。

(圖為紙衣)

紙衣的製作方法,據文獻記載,是用菎蒻等球莖植物作為原料,先洗乾淨,煮熟之後冷卻到一定的溫度,然後剝去植物的外皮,搗成漿糊狀,然後粘纏到一定的厚度製作成衣服,最後塗上柿子的澀汁,晒乾之後,用手把紙衣搓軟。再把這衣服放在露天晾一晚,那柿汁的味道就會消失了。這樣製作出來的紙衣,不但質地強韌,而且可以抵擋風雨。

這種紙衣不但輕便舒適、價格不貴,而且還可以遮擋風雨嚴寒,所以常為禪門苦修者的首選衣物。

尤其在古代北方嚴寒之地,白天穿紙衣禦寒,晚上蓋紙被入眠,比一般的衣被更為合適,所以紙衣慢慢地從唐代以後就變成了禪僧們除了三衣、常服之外的重要衣物了。

宋代的蘇易簡在《文房四譜·紙譜》中記載:「山居者常以紙為衣,蓋遵釋氏雲,不衣蠶口衣者也。」

甚至到了明朝的時候,紙衣、紙襖(加厚版的紙衣)還是僧眾們常穿的衣物。

(歷朝的紙衣)

紫柏真可禪師還特地寫了一首《紙襖歌》,在其中感慨道:「行著輕,坐著暖,坐卧相應便舒捲,八風一任作風濤。」可見,紙衣有多麼的輕便舒適了。

雖然紙衣、紙被相對絲絹等織品來說價格低廉,但是許多禪師還是對其格外珍惜的,這也是禪宗行者惜福的一種表現。

就像《枯崖漫錄》中記載的亮禪師,為人向來節約。他曾經有一床紙被,縫縫補補多年,可謂沒有一處沒有修補過,可還是一直在用。後來他的侍者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偷偷用一床絹被換下了他的舊紙被,亮禪師發覺之後責備侍者說:「我自認平生福報不夠,所以生平從來不用細絹為被,而且我這床紙被已經跟了我三十年了,又怎麼可以輕易拋棄它呢?」可見禪師們的惜福之風。

但縱使是紙衣、紙被這麼低廉的製品,在要求嚴苛的禪師眼中看來,還是有些奢侈。以前說過的那位曾經立誓說「如果自己不能開悟,就一輩子不倒單」最後終於開悟的何山守珣禪師門中,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

有位名叫彥威的禪僧,在嚴寒的冬天,用蘆花作絮製備了一件紙衣。守珣禪師一見他穿著用蘆絮填充的紙衣,就大聲責備他說:「你年紀輕輕就這樣追求溫暖舒適的享受,又怎麼會有心求道呢?」彥威被罵得摸不著頭腦。

等他退下來偷偷問其他僧人時,這才知道:在寺中穿蘆絮紙衣的只有三四位,而且都是年紀上了七十的老年禪師。

由此可見禪門要求之嚴苛。

值得一提的是,紙衣除了蔽體和禦寒之外,在禪師們的手中,它還有另外一個妙用。機智如你,猜到了嗎?

沒錯,就是拿來記錄禪師的開示。

因為有些大禪師為了可以讓門下弟子直下領悟,是不讓門人記錄自己的開示的,以免他們當面錯過機緣。

而機智如禪師們,又怎麼會沒有對策呢?

據《五家正宗贊》中記載,香林澄遠禪師當雲門禪師的侍者的時候,他就用紙衣來記錄禪師的開示。可以說我們現在能見到的雲門禪師語錄,香林禪師可是一大功臣。當然,紙衣的作用也是相當大的。

也許有人認為禪師們穿著簡陋,生活實在是太苦了,但是對於修行者而言,身穿紙襖之樂還真不是世間法所能比擬的。

(中峰明本禪師像)

元朝的中峰明本禪師也曾經做了一首《紙襖歌》,盡述了身著紙襖快樂心情:「道人活計無價好,一幅溪藤裁個襖。脫白露凈光浮浮,絕勝形山如意寶。有時坐,冽冽風霜吹不過;有時行,藉藉春風動地生。有時不動亦不靜,表裡虛明照心鏡。」

關於古代禪門中的紙衣和紙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翻看更多的禪門語錄,相信一定會更有收穫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演員計春華因病去世,曾飾《少林寺》中的禿鷹,和李連杰搭檔多次
佛經中說:夢中見到這四種相,是最吉祥勝相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