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電擊大腦,可以降低犯罪意圖,提高道德水平?

電擊大腦,可以降低犯罪意圖,提高道德水平?

儘管令人震驚,但這種對待潛在犯罪行為的方法正引起科學界的關注。一篇最近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論文指出,對特定腦區的電擊刺激或許可以降低人們的犯罪意圖、提升道德意識。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手段能否減少實際的犯罪行為還有待進一步證實;此外,這項研究中施加電擊的腦區、電擊強度等都有嚴格的限制,電擊療法也絕不可以被隨意濫用。

撰文 | Ian Sample

翻譯 | 馮思桐

審校 | 吳非

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注意到,大腦中前額皮質遭受的損傷和暴力行為存在關聯,因此他們開始探究通過刺激大腦來抑制犯罪的可能性。

刺激前額皮質

研究團隊招募了86位健康的成年人,並向其中一半受試者施加了持續20分鐘的大腦刺激。隨後,他們要求所有受試者閱讀兩個虛擬的場景:一個描述了人身傷害,另一個是性侵犯。緊接著,受試者需要評估他們像故事主角那樣施暴的可能性。

對於那些大腦被電擊過的受試者,他們表述出的進行人身傷害和性侵犯的可能性,比另一組分別低47%和70%。在第一個場景里,克里斯因為喬和他女朋友聊天,就把酒瓶砸到喬的頭上;在後一個場景里,一晚上親密的前戲,導致了約會時的強暴行為。

論文中點擊組與對照組的對比。來源:研究論文

南洋理工大學的心理學家奧利維婭·喬伊(Olivia Choy)說,雖然神經科學家很久之前就建立起受損的前額皮質活動和反社會行為之間的聯繫,但這是否誘發了暴力行為,還不甚明晰。「我們想測試,那部分腦區是否是原因所在。」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奧利維婭·喬伊

按照經顱直流電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的流程,喬伊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同事阿德里安·雷恩(Adrian Raine)、羅伊·漢密爾頓(Roy Hamilton)向受試者的前額皮質傳輸了2毫安的電流,來提高此區域的活性。

預防犯罪的生物學因素

這篇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描述了對大腦的刺激如何降低人們的犯罪傾向、讓他們從道德上排斥這種行為。但至少在實驗室中,這種刺激沒有減少實際的暴力行為。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允許受試者們在巫毒娃娃身上發泄他們的情緒,結果不管他們大腦有沒有被刺激過,巫毒娃娃都被扎滿了針。

科學家強調,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來確認刺激大腦是否對減少犯罪行為有幫助。但如果這被證明是有效的,雷恩相信這種療法可以和其他更傳統的干預措施一同用於罪犯。

「大部分人在想到犯罪時,總是聯想起糟糕的街區、貧困和歧視。他們是對的,」雷恩說,「但我們也相信,犯罪同樣存在生物學的因素,而這在過去往往被忽視。我們的研究表明,可能會有新方法來減少社會上的罪行和暴力。」

能否奏效?

不過,也有科學家對這項研究提出了質疑。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心理學家卡羅琳·迪·勒夫特(Caroline Di Bernardi Luft)指出,該研究不是在罪犯身上實施的,所以很難證明大腦刺激能減少現實中的罪行。

腦電刺激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她說:「它會給大腦一點推動力。如果增強了大腦中已有的想法,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差。」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應當在實施電擊之前,安排人們做一些旨在提升道德意識的任務,她補充道。

研究人員現在希望用更具針對性的腦電刺激方法,在更多人身上開展試驗。他們希望通過提高腹側前額皮質的活動,幫助人們控制導致衝動暴行的情緒。

「如果之後的科學研究證實這種方式能改變人們的行為,那在徵得對方許可的情況下將此作為一種選擇,又有什麼可怕的?」雷恩說,「我能預見這種手段的應用,我們要為此做好準備。」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8/jul/02/electrical-brain-stimulation-may-help-reduce-violent-in-future-study

清華量化交易系統實戰技術專題講座

(第六期)

費用:49元/人

2018年7月14日13:30-17:00,北京清華大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神秘「垃圾基因」人類DNA中重複50萬次,約佔細胞1/5
感受持續盈利——abc戰法解盤直播

TAG:大數據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