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淵裡真有的「哥斯拉」?

深淵裡真有的「哥斯拉」?

GIF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熱愛自然的心~

上期【無盡探索】板塊說到,深淵底的壓強是大氣壓強的1000倍,別說是我們人了,就是被「鐵皮儀器」包裹著,也可能會被壓扁哦~就在這種沒有陽光,壓強賊大的地方,居然有生物的存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哥斯拉」吧~

前段時間,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進行科學考察。連日來深潛發現,深度超過6000米的深淵區竟然生活著眾多的動物,它們不僅在極端的條件下生存著,而且還以優雅的方式存在著。

潛航員在6600多米深的海底看到兩條獅子魚,它們張開雙鰭,像大鳥在空中翱翔一般。

在海溝深淵區,生活著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和肉眼能看到的一些大型生物和巨型底棲生物。在蛟龍號帶回的生物樣品和現場拍攝的視頻中,有常見的海參、海星、海綿、海葵、魚、蝦等。

專家介紹,深淵區有高壓、低溫、無光照及相對封閉的生態特徵,生存著大量特有物種,同時保存著一些「活化石」物種,是研究生命演化的天然實驗室。同時,蛟龍號看到的一些常見動物,雖然在淺海和日常都能看到,但它們一旦生活在深淵區,與生活在淺海里的同類相比,看似相同,但長相、生理構造、生活習性等都大為不同。

那麼,在更深的地方,還有生命存活嗎?

前不久,一組外國研究人員用水下探測器,從距離馬里亞納海溝海床以下10公里的南查莫羅語泥漿火山附近的海底,提取了46個蛇紋石樣本。研究人員發現了大量有機物質的痕迹,與微生物正常存活環境中留下的痕迹相似。這說明,科學家在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的海床以下10公里的地方,找到了生命存在的證據。

GIF

為什麼在那麼深的海底會有生物存活呢?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也不難,因為海洋生物生存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GIF

條件一 食物來源

海洋生態鏈以小型浮游生物為基礎才建立起來的。深海中幾乎沒有小型浮游生物,因而建立起生態鏈極為困難。但這也不是很嚴重的問題。在深海中,有許多像雪花一樣的物體在飄落下沉,其中有礦物結晶,也有許多是上層海洋生物死亡後的碎屑,這些碎屑都可以作為深海生物的營養來源和生存基礎。其次,深海中也有一些獨立於上層海洋生物的生態系統。如海底火山附近,以深海自養型微生物和管狀蠕蟲為基礎的深海局部生態系統,其中以耐高溫的蠕蟲和蝦、蟹類為主。一旦有深海海底火山噴發,這樣的生態系統很快就能建立起來。而一旦海底火山停止噴發,這類小型局部生態系統也會隨之解體。

條件二 深海水壓

這個應該不成問題,只要深海動物體內壓力與外界水壓相平衡就可以了。生存於深海的海洋動物都能夠適應深海水壓,它們的體內壓力與外界水壓是平穩的。當然,它們也只能在深海高水壓的地方生存,到不了淺海。這也是淺海動物到不了深海,而深海動物也到為了淺海的原因。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形,深海魚類在打撈出水後,其內臟會從口中翻出體外,就是因為外界水壓突然下降,而體內壓力過高,內臟就被內部壓力壓出體外了。也因此,深海動物在打撈出水後,極少有活的。

就以上兩點看來,深海中的魚類們為了生存對自身的構造發生了改變哦~比如骨骼變得柔軟易彎曲,身體上產生一層薄膜可以讓海水充盈以保持體內外內外壓強相等,等等啦~

GIF

以上信息均整理自互聯網,僅用於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公眾號ID

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我們期待您為自然貢獻的力量,哪怕簡單的關注和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 的精彩文章:

那個留在歌聲里的地方,澎湖灣

TAG: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