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1000個千萬富翁背後:3個問題看透財務自由的本質

小米1000個千萬富翁背後:3個問題看透財務自由的本質

本文轉載自栩先生(ID:superMr_xu)

小米在經歷多番波折後,7月9日上午終於在香港成功上市,發行價17港元。

從資本角度看,小米剛一上市,就已經成了一個龐然大物。按照之前估值的543億美元,至少和早他十多年上市的百度比肩。

就在昨天,雷軍給所有小米員工發了一封名為《明天,讓我們一起見證偉大時刻!》的公開信。

信里說:截止今天,我們一共有超過7000名員工持有股票或期權,IPO後大家將獲得資本市場給予的福報。

據此推算,小米上市後至少會有上千個千萬富翁。

之前還有媒體作了精確大膽的估計,這7000人里將會誕生數十個億萬富翁,5500個千萬富翁。

我不由想起此前的兩場造富運動。

2005年,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一夜之間造就了7個億萬富翁、51個千萬富翁、240多個百萬富翁。當時百度的員工只有750人,多數剛剛走出校門不過數年。

2014年阿里上市,不但造就了日本首富孫正義、大陸首富馬雲,還至少造就了30個億萬富翁、1000+個百萬和千萬富豪。

按照目前的評判標準,無論是百度還是阿里,通過上市,都批量產生了大量的財務自由者;而小米則後來居上,保守估計,從它這裡將誕生一個團甚至是一個旅的財務自由者。

未來的多少年內,他們都可以不用工作,僅憑股票套現或者是分紅就能活得很滋潤。

相信小米上市後,又會有很多人談論財務自由的話題。但絕大多數人根本沒弄明白到底什麼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後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我想了想,準備借這個機會,用三個問題講一講財務自由到底意味著什麼。

1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財務自由?

老克是我朋友里已經財務自由的人。

上市公司高管、原始股、N套房、投資理財……從我認識他的第一天起,他就是我人生期望達到的目標。

但我最早和他討論關於「財務自由」話題的時候,他的一些話卻顛覆了我很多固有的看法。

那時候我一直以為,財務自由最大的意義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各種喜歡的事情。

但他糾正我說:你錯了。財務自由最大的意義,不是你可以去做你喜歡做的事情。財務自由,意味著你可以選擇不做你不喜歡做的事情。比如我現在做的工作,我如果不喜歡,覺得不合適,我就會說「NO」,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上班。

他怕我不明白,又舉了一個非常接地氣的例子:在很多人看來,我已經算財務自由了,雖然我最想做的事情比如和高圓圓談戀愛,還是做不到,但至少,我不會為了錢去和鳳姐談戀愛。

老克最後說:財務自由不是讓你可以隨心所欲,而是你可以掌控自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可以有所不為。

我一瞬間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想到了另一個經常和財富放在一起討論的詞:權力。

我之前看一本書的時候,裡面關於「權力」,有一句通俗易懂的解釋:

權力,就是強迫他人做不願意做的事情的魔法。

這種魔法,可以來自直接的壓迫,比如領導讓你加班,家裡逼你結婚,研究生導師讓你給他買飯……

還可以是間接的壓迫,比如負擔的房貸,同齡人的攀比,他人的評價。

表現形式很多,但歸根結底都是讓你身心不自由,心裡再憋屈,最後卻又只能忍了。

中國古代,再多的財富也不可能去對抗權力的壓迫。

比如明朝首富沈萬三,出錢幫著朱元璋修了南京城,還主動提出要出錢幫國家犒勞軍隊,結果被流放充軍;明成化年間,東廠總管尚銘更是喜歡欺壓富人,一有什麼案件就把京城的富豪們抓起來問罪,讓家人拿了贖金來贖人,而且誰的財富排名越高,就越危險;即使到了清末,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岩從煊赫一時到衰敗沒落,也不過短短數十年,最後落得家破人亡。

而現代社會,只要不違法、不出格、不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就是可以憑藉財富獲得相對自由。

沒有公司可以強迫你加班,沒有同事給你穿小鞋,沒有父母抱怨你沒出息,更不會有SB領導天天找你的茬。

不管財務自由以後會不會去做喜歡的事情,哪怕你就是天天躺著睡覺,也沒有誰能夠站在你面前,指著鼻子讓你趕緊起來。

我至今仍記得幾個當年帶給我深深刺痛的新聞:一個保姆因為一點小事被僱主打了,還要打碎牙往肚裡吞,給僱主寫檢討;一個工廠車間因為某個環節發生失誤,一車間員工被迫向老闆下跪承認錯誤……

誰願意啊,誰忍得住啊,誰受得了啊,還不是為了混口飯吃。

有錢的不一定是英雄,但沒錢卻可以難倒英雄!

沒有財務的自由,何談身心的自由。

只有當你可以選擇不做不喜歡的事情,你才真正有底氣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否則,隨時可能會被打回原形。

財富自由,就是擁有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之事的護城河。相對於那些籬笆都扎不起的人,財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

知乎大V張佳瑋曾經說過:財務自由了,人生還有其他煩惱,但你從此會過不慣非財務自由的生活。而且回憶從前時,會詫異:之前那麼沉重的生活,我是怎麼忍下來的?

這種體會特別像很多人都做過的一個噩夢:大學醒來時,以為自己還在準備高考,或是夢見自己在高三數學/物理小測驗的考場里。

你一旦跳出了高考衝刺時的那種緊張和壓迫,就很難再忍受同樣的情況了。

就像老克說的另外一句話:財務自由帶給我的最大改變就是,我很可能這輩子都不需要用到一個叫「忍辱負重」的成語了。

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很佛系,對掙錢毫無興趣。

去國外留學後,就一直留在那裡研究當代藝術,到處逛藝術展,自己花錢辦刊物,完全不考慮生活之類的現實問題。

而她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在她的父母那一輩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到了她這一輩,就完全可以順從內心去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業了。

實現了財務自由不代表就可以不用工作,而是在選擇工作時可以將內心的熱愛放在第一位,而不用去考慮收入/職位等外在的東西。

事實上,有兩種情況最容易取得工作的成就,一種是在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逼著自己努力幹活;一種是在財務自由之後,可以心無旁騖地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喜歡的事情上。

從這個角度講,財務自由這個東西,越早實現越好,世界上很多事情,本來就是年輕才有興趣。

到了七老八十不缺錢了,但這輩子該吃的苦已經吃了,該受的委屈也都受夠了,精力不在、興趣不在,財務自由了又能幹什麼呢?

2

第二個問題:什麼是財務自由?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翻了很多書,也問了很多人。

發現關於財務自由的定義很多,最後我選了一個比較標準化的說法(也是《年輕退休》這本書里的說法):財務自由,就是被動收入超過支出。

什麼是被動收入呢?就是區別於主動收入的,指的是不需要工作就能夠獲取的收入,如投資、股票、租金、版權、專利等等。

但按照這種定義,一個每月固定有幾百塊零花錢、但自己能省著花幾十塊的小學生,也能算財務自由了。

這顯然不科學。

事實上,按照我的理解,財務自由其實有兩種概念,一種是絕對財務自由,另一種是相對財務自由。

所謂的絕對財務自由,就是從整個社會的總財富來講,公認已經處於財富分配的中上層,不需要付出勞動,僅憑現有積累,就可以維持很高的生活水準。

在中國,這個門檻很高。

比如,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8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里提出:一線城市1.3億可以達到財富自由,二線城市8000萬可以達到財富自由,三線城市6000萬可以達到財富自由。

也就是說,按照絕對標準,至少身家千萬才有資格談論財務自由。據統計,中國目前大概有147萬人達到這個標準,比例大概是0.1%。

這個比例遠遠低於每年考上985的幾率。和財務自由比起來,讀書考名校真的是一件不算太難的事了。

像小米這樣,能批量造就一個團以上千萬富翁的畢竟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難以觸摸到這條線。

也就意味著,談論絕對的財務自由,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沒有意義的。

但別怕,除了絕對財務自由,其實還有相對財務自由。

那就是你不再為了生活開銷而努力工作的狀態:當工作不是你養家糊口的唯一手段時,便可以達到相對財務自由。

按照這個概念,有人提出了財務自由的9個階段,比如菜場自由:在菜市場里想買什麼買什麼;飯店自由,想去吃哪家飯店就去吃哪家飯店等等。

在合法的前提下,不用出賣時間去換錢,而是想做什麼做什麼、想吃什麼吃什麼、想買什麼買什麼。

這種條件下的財務自由,說白了,只要你的被動收入能夠滿足你的慾望支出,就是自由。

有人說,按照你的說法,相對自由很容易達到啊。

我只要降低慾望不就行了嘛,佛系青年、四大皆空嘛。

這個問題我後面還會再說,這裡只說一點:所謂的降低慾望,對於像老克這種打拚多年已經有了一定積累的人有用,對於剛出社會一無所有的年輕人是看起來很美的廢話。

背後有父母需要贍養,前面有結婚生子的現實需要,即使你什麼都不幹,也要面臨生病去醫院的風險。

自己或者親人的一場疾病,足以讓你體會到什麼叫命不由己,什麼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什麼才叫做痛不欲生。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上映的電影《葯神》,能觸到那麼多人的痛點。

生活里的這麼些壓迫與重負,豈是一句降低慾望就能解決的?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所謂的降低慾望應該是在「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一層次上降低要求,而很多人其實還處在生理或者安全需要的層次。

遇到公司破產、失業生病、家裡出事,你的慾望往哪去降?

更何況,就是表面上的「降低慾望」,很多人也壓根做不到;多數人的降低慾望,只是躲進電影、遊戲之類的世界裡,裝作無所謂而已。

所以很多人根本搞反了邏輯。

財務自由是身心自由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當你財務自由了,你才可以佛系、無所謂,而不是你無所謂就可以說自己財務自由了。

明明沒錢,還要努力勸你不要去掙錢的,這是真正的毒雞湯。

人生的財富過程就是在做三件事:一是創造並獲取財富;二是駕馭並使用財富;三是管理並保有財富。

這裡的第一步,是先要努力去走向絕對財務自由,在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後,稍微降低慾望,從而實現相對財務自由。

比如那些前半生在北上廣打拚掙錢,三四十歲後去三四線城市生活的人。

只要國家大的形勢保持穩定,他們可以很自由。

就像《舌尖上的中國》里那對離開北京去了大理,在蒼山洱海邊悠然生活的小夫妻。

3

第三個問題:怎麼實現財務自由?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澄清的一點:

誰也不可能手把手教你實現財務自由,就像我看一本書《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看得再認真,寫下再多筆記,也不可能看完之後立馬掌握暴富的法則,發現賺錢的門道一樣。

凡是告訴你有什麼方法立竿見影暴富的,基本不用懷疑,可以打110報警了。

我只能給你一個獨立思考的角度,一個產生可能的方向,一個值得探討的觀點。

我一直相信,相對於那些亂七八糟的發財之道,我們更需要的是去不斷打開自己思路,拓展自己對財富思考的格局。

而我之所以想寫這些,是因為發現那些關於財富的暢銷書或者理財課程里,說來說去無非兩點:

一是存款、二是理財。

但在我看來,拿著幾萬塊錢存款,理財理出個財務自由的,那是傳奇。

就像一個笑話說的:

一位年輕人無意中碰見了一位百萬富翁,年輕人很尊敬地請教那位百萬富翁:「如何才能成為百萬富翁呢?」

百萬富翁告訴年輕人,「第一天,我用5毛錢買了一個蘋果,很仔細擦乾淨後,以1塊錢賣了出去。」

年輕人聽了,覺得好像有點意思,於是很仔細認真地繼續聽。

「第二天,我用那1塊錢買了兩個蘋果,很仔細擦乾淨後,以2塊錢賣了出去。」

年輕人又聽了,心裡在猜想,「他是不是想告訴我什麼道理呢?」於是把耳朵豎得高高的,聚精會神地捕捉著富翁的每一個字...

「第三天,我老爸死了,留下了600萬家產給我,我就成為百萬富翁了。」

這個笑話在調侃了我們絕大多數人單純的「致富思維」的同時,恰好指出了實現財務自由最有效、可靠的方式:拼爹。

在我看到的一本書里,作者研究了德國的億萬富翁人群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德國最富有人士中,有56%通過繼承獲得財富。

在一個相對成熟固化的社會裡,繼承將會是實現財務自由最大概率的方式。

但在中國,固化的效果還沒有那麼快顯示出來。在過去的幾十年和未來的幾十年里,我相信,在戰略上做到這三條中其中一條的人,最容易實現財務自由。

第一條,分得比別人多。

這個分主要指的是一次分配,是最大可能地從GDP里直接分錢。

真正影響財富分配的是大機遇,而非小機會。小機會決定你的下限,解決糊口問題,大多是小錢,真正讓財富實現大幅分配轉移的是大機遇。

你可以不懂經濟周期理論,但一定要知道周期的存在。然後盡量在周期內,接近財富分配的第一線。

比如08年四萬億後,超發貨幣大量集中在大型央企和銀行手裡,而這些錢又被央企大量用來搞房地產(不知道大家還記不得當年政府連下通知叫停國企買地)。

所以那個年代,如果能通過任何方式把錢從銀行貸出來或者進入房地產,你就成了第一輪分到蛋糕的人。

在財富分配的法則里,越是最後分到蛋糕的人,就越要為整個體系的注水買單。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意味著把蛋糕做大越來越難,所以分蛋糕和吃蛋糕很可能將會變成未來社會經濟的主旋律。

用老克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國家經濟永遠是緩慢通貨膨脹的,超發的貨幣不會憑空消失,你得看著大錢都去哪了,然後第一時間跟進去,即使沒吃上肉,喝點湯也比別人辛辛苦苦幾十年賺得多。

說得很現實,但也很真實。

第二條, 跑得比別人快。

多數比別人跑得快的,都不是自己跑,而是搭上了快車道,比如早些年去阿里、華為、小米的,早些年做淘寶的,囤比特幣的。

搶跑的人有時候很可能不被人理解。但要想不被社會發展甩在身後,就一定要保持靈敏的嗅覺,一定要去關注社會和經濟,去看都在發生一些什麼大事,去研究哪些與自己息息相關。

說一句夠狠的話,最近股票大跌,一個自詡從來不碰股票,所以沒遇到過熊市的人;另一方面,在08年/14年大牛市的時候,也永遠趕不上機會。

都知道房子賺錢,我老家縣城的房子已經過萬了,但這時候還敢進去的,都是真的勇士。

很多人都是比特幣炒到幾萬一枚的時候,才知道這個東西,拍著大腿說早點怎麼沒參與。請問,早期去哪買比特幣,知道么?

雲里霧裡想個十天半個月,很可能還不如搜索引擎+知乎+微信搜搜里看半天資料。

實在不行,花點錢約個牛人出來,當面問問。

所以,永遠要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甚至越早的時候受點教訓,之後也會大有幫助。

我在剛工作的時候開始玩股票,很快就被上了課,虧了好幾萬;所以,幾年後股市逼近5000點的時候,我有一次坐的士,聽到司機邊開車邊催著別人趕緊開幾個賬戶,搞配資炒,回去二話不說就把幾乎所有股票清倉,僅留了一點點陪著看最後的結局。

這件事上,我為什麼比別人跑的快?沒別的,提前受到過教訓。

第三條, 做得比別人好。

這裡的做,特指實打實的職場干工作。

打工也是能財富自由的,前提是你的能力和付出值這麼多錢。

華為的收入高眾所周知,特別是持股員工,每年光是分紅就能達到近百萬,與此相對應的,是華為研發人員工作時間每年達到驚人的2800小時。

再看看小米,八個創始人中六人是頂尖工程師,兩個是資深設計師,當年都已經是各自領域內的佼佼者了。

王者榮耀項目組,曾經發過100個月的年終獎,背後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壓力。

所以如果只會老老實實上班,也並不意味著就失去一切機會。

巴菲特經常講複利,持續的做,就是複利。選擇一條賽道進行投入,把自己的能力打磨得足夠強,把一件事情做到足夠好,普通人也能緩慢實現財富的逆襲。

上面說的三條主要是戰略層面的思考。

篇幅有限,只能是浮光掠影地點一點,其實每一條細講起來都有很多東西值得闡釋。

而在戰術層面,最核心、最便捷的路徑是兩個,一個是:混圈子。

混圈子本質就是認識領路人,如果你的朋友里連一個真正財務自由的都沒有,你會很難摸到實現財務自由的門道。

開心麻花、德雲社、愛笑會議室,當年也曾窮得到處走穴,但等到喜劇火起來的時候,賺錢的基本都是當年就在這個圈子裡混的人。

還有一個是:做生意。

不是忽悠大家去創業,做生意的意思,就是努力從生產者進入投資者的行列。

法國著名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對整個現代社會資本回報比率和勞動回報比率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資本平均回報率遠高於勞動平均回報率。

用《百萬富翁快車道》一書里的說法,一輩子努力工作是可能財務自由的,但就像是在慢車道上行駛,無論多努力,上限是固定的,而且速度很緩慢;而做生意則像是在快車道上行駛,不僅財富積累的速度快,而且幾乎沒有上限。

永遠要記得在工作的時候,思考、發現有沒有做生意的機會,即使自己沒有天分,看準了也可以找人蔘股、合作。

這就像是在慢車道里行駛,但眼睛要始終盯著快車道,一有機會就趕緊換道。

4

對身心自由的理解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孔子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這裡的「回」說的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顏回。

在孔子看來,顏回不管生活如何艱辛,卻始終保持著喜樂平和的心態。

就像我們曾經學過的《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蔽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經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只不過,就像我前面說的,很多人以為我口頭說著降低慾望、消費降級,我就能知足常樂了,卻不知道,要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往往需要非常艱苦卓絕的思考、求索、修行。

不是我只要一根網線,一個手機或者電腦,一碗泡麵,那麼簡單。

能苦苦探索後頓悟的,都成了聖或者佛。

相對於修心成聖,賺錢反而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畢竟,多少有錢人,說是財務自由了,但身心並沒有真正自由。

陌陌上市前,唐岩的身家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但他卻焦慮得成天失眠;馬雲爸爸已經是中國首富了,私底下卻拜「氣功大師」王林為師……

他們也有自己的執念放不下。

財務自由,並不能給你真正的自由,只有擁有足夠強大而又自由的心靈,才是真正的自由。

而真正想要做一件事情,更並不需要等財務自由了再來做。

這最後的幾句話,才是我在這篇文章里,最想對大家說的話。

作者:李栩然。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質量原創,知乎粉絲數超過14萬,出版有作品《所有的奮鬥都是一種不甘平凡》。善於從獨特的角度,深度思考時代大潮下的個人成長······被粉絲親切稱為「學長」。本文首發於栩先生(ID:superMr_xu),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聘網 的精彩文章:

報告老闆,工作你看著辦,我要休「球」假了
工作15年,我找到了專治焦慮的解藥

TAG:獵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