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提了個建議 諸葛亮沒有聽 導致諸葛亮早逝

他提了個建議 諸葛亮沒有聽 導致諸葛亮早逝

文/小冷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蜀軍與司馬懿的魏軍在五丈原對峙,無論諸葛亮命人如何羞辱司馬懿,司馬懿就是堅守不出。

裁剪

司馬懿劇照

當諸葛亮的使者來到司馬懿面前的時候,司馬懿並沒有向使者過問蜀軍軍事,只是問及諸葛亮的寢事、政務方面的繁簡。

蜀國使者答道:諸葛亮夙興夜寐,軍中罰二十以上軍棍者,他都會親自過問,吃的食物非常少。(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噉不至數升。)司馬懿聽了以後說:「諸葛亮活不多久了。」(亮將死矣)

果然,沒過多久年僅五十四歲的諸葛亮就去世了。這段記載雖然表明了諸葛亮事無巨細、勤政的特點,但是,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諸葛亮之死,很大一個因素是勞累過度。

裁剪

諸葛亮劇照

試想一下,八萬多的蜀軍軍中會有多少的軍務需要處置,軍中罰二十棍以上的小事,諸葛亮都要親自過問,他會不累嗎?

史書上關於諸葛亮「事無巨細,亮皆專之」的記載還有很多,比如丞相府中的簿書,諸葛亮都要親自審閱(亮嘗自校簿書),殊不知這些簿書都是有專人負責校驗的。

對於諸葛亮這種大小事都要親自過問的工作作風,有一個人對諸葛亮提出了反對意見,此人就是丞相府的主簿楊顒。

裁剪

諸葛亮劇照

楊顒,字子昭,三國時期荊州襄陽人,史書上關於他的生平記載並不是太多,他曾先後任蜀國的巴郡太守、丞相主簿、丞相東曹屬。正是在任主簿期間,楊顒對諸葛亮提出了「不要什麼小事都親自過問」的建議。

得知諸葛亮越俎代庖審閱簿書後,楊顒直接對諸葛亮說道:「治理國家是要遵守制度的,上下級之間不可互相侵犯。現在請讓我來為您舉個例子。」(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請為明公以家主喻之)

楊顒繼續說道:「現在一個家主安排奴隸耕種,婢女燒火做飯,公雞負責天亮時報曉,狗負責有盜賊時狂叫,用馬來長途跋涉,用牛來運送物品,什麼事情都沒有耽誤。突然有一天,這個主人想要自己做這些事情,結果他一件事也沒有做成,並且身心疲憊。」

裁剪

陳平劇照

「所以古人才說坐著談論道理的為三公,起身去做事的為士大夫。陳平不會回答國家賦稅的問題,因為他覺得這是有專人負責的。」

「如今您治理國家,親自審閱文書簿冊,幾天以來您都汗流浹背,難道您不累嗎?」(今明公為治,乃躬自校簿書,流汗竟日,不亦勞乎。)諸葛亮聽後,非常感謝楊顒。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楊顒的建議非常的正確,身為蜀國丞相的諸葛亮是非常沒必要處理一些細小的瑣事的,這樣只會導致諸葛亮身心疲憊。

裁剪

諸葛亮劇照

公元228年,楊顒去世,諸葛亮哭了三天(亮垂泣三日)。諸葛亮為什麼會這麼做呢?一是對當初楊顒的敢言進諫感動,二是為蜀國損失一個人才而悲痛。(諸葛亮:「掾屬喪楊顒,為朝中損益多矣。」 )

不過,對於楊顒的建議,諸葛亮並沒有聽進去,他依然「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最終,諸葛亮勞累過度而死。

參考資料:《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教史進武藝的王進結局如何?母子可能都被高俅殺了
三國演義中他的戲份很少 正史上卻是一名猛將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