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幾味葯的操守

幾味葯的操守

一次,我到藥鋪里取葯。大夫將一種葯倒進鐵窩裡叫我搗碎,我說這是什麼葯,為什麼要搗碎呢?

他說這叫五味子,因一葯含五種味道而得名,搗碎是讓葯的成分在煎的過程中有效析出。這是我第一次認識五味子,也因其藥名的別緻,讓我更多地了解了它的藥性。

五味子,是一種木蘭科植物的果實。

宋朝名醫蘇頌說過:「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見也。」中醫認為,凡中草藥皆有辛、甘、酸、苦、咸五味,味不同,則作用不同。這是因為葯食「入口則知味,入腹則知性」,古人據此將中草藥的滋味與作用聯繫起來,並用滋味來解釋葯的作用,這樣就形成了中醫的五味理論,即辛味能發散,酸味能收斂,甘味能和緩滋補,苦味能瀉火清熱,鹹味能軟堅潤下。因此,五味之味,既有藥味之味,又含藥用之味,並與其他事物一樣,具有陰陽五行的屬性。

《黃帝內經》云:「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

《尚書·洪範》謂:「酸味屬木、苦味屬火、甘味屬土、辛味屬金、鹹味屬水。」

具體為:酸入肝,肝屬木;苦入心,心屬火;甘入脾,脾屬土;辛入肺,肺屬金;咸入腎,腎屬水。故有「五味適度護五臟,五味偏嗜傷五臟」之說。

別小看五味子這一種葯,就含有五種藥味之功效,正因為它是一種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實,正好能對人體五髒髮揮平衡作用,很早就被《神農本草經》列為葯之上品。

中國古人不但將目光放之四野,將生長於自然的藥草用於人的葯補食療,同時也將人的身體看作一個自然之體,是金(肺)、木(肝)、水(腎)、火(心)、土(脾)五行相生相剋的和諧整體,是天地之氣蓄養的自然機體。以五味調五臟、以草本固人本、以人之內心小世界適應自然大宇宙,方可得養生大道。

藥草有五味,生活也有五味。一葯叫五味子,人之一生也要經歷五味,五味生活同樣可以調節人之五行,涵養人生,成就大我。

《西遊記》第三十六回中,有一首唐三藏抒發情懷的詩。前四句曰:「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詩中的王不留行,是一味中藥,一個奇怪的中藥名,實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熱、果皮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晒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晒乾。除華南外,全國各地區都有分布,具有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的功效,用於經閉、痛經、乳汁不下、乳癰腫痛之癥狀。

《本草綱目》中說:「此物性走而不住,雖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這種說法反映了其名字與藥性的關係,符合中國人命名規則。

雖有王命而不能留其行,這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李白,其放蕩不羈的豪放性情有如王不留行藥物一樣,性走而不住,少年遠遊,吟詩作賦,寄情于山水之中。

他同時代的詩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酒後的李白,而不是飲前的李白;是文學形象中的李白,而非現實中的李白。在千百種中草藥中只有一種葯叫王不留行,那麼,在芸芸眾生中敢不從王命的人又有幾位呢?

車前子,也叫車前草,在家鄉的田埂、路畔隨處可見,一種寂寞開無主的野草。

小時候,我們把剛從地面上探出頭、分出幾個小葉片的嫩車前草當做野菜吃。車前草開花之後,長長的花稈上渾身會掛滿籽實,我們稱其為車串籽。

父親就把成熟的籽用手捋下來,貯備起來。因為父親給生產隊飼養牲口,他知道車前籽可以消腫利尿。不過遇到牲口草結之症,父親多用與車前子同生於道旁的辣辣籽與麻子油一道灌牲口,很是見效。

車前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據說與西漢名將霍去病有關。

相傳,霍去病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爭中,被圍困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時值六月,暑熱蒸人,兵營中糧草將盡,水源不足,將士們紛紛病倒,許多人出現尿赤、尿痛、面部浮腫現象。面對這一困境,霍去病焦急萬分。正在萬難之際,將軍的馬夫忽然發現所有的戰馬都安然無恙,他將觀察到的這一情況報告給霍將軍。原來,這些戰馬是由於吃了長在戰車前面的一種野草。霍將軍立即命令將士們用這種野草煎湯喝。說也奇怪,將士們喝了這種野草湯以後,疾病皆奇蹟般地痊癒了。士兵們又英勇奮戰,打擊匈奴,並取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霍將軍大喜,遂將這種生長在停放戰車面前的有功之草取名為車前草。從此,車前草治病救人的美名傳揚開了。

經過歷代名醫發掘試驗,車前草即成為一味治療多種疾病的常見中草藥。車前子是一味治病的草藥,車前子又是一位寫詩的詩人,他的真名叫顧盼。上初二時,他想給自己起個筆名。家裡有藥典,翻開以後閉著眼睛隨便一指,車前子,就是它了。從此,他用車前子的筆名寫詩,一門心思想成為李賀或拜倫。至今,這位蘇州人仍然在北京的某個衚衕歲月里,覓著江南的水墨詩情。

你知道藥草中有一種叫沒藥的葯嗎?明明是一味行氣活血、療傷止痛、消腫止血的葯,卻起了一個怪怪的名字。一旦我們知道這個名字的意義,不但見怪不怪,甚至為古人的命名嘖嘖讚歎。

宋代《諸蕃志》中記載:「沒藥出大食、麻啰抹國。其樹高大,如中國之松,皮厚一二寸,采時先據樹下為坎,用斧伐其皮,脂溢於坎中,旬余方取之。」沒藥之名始於宋代,據其文獻記載,沒藥主要是由阿拉伯人輸入到中國的。

既然是由阿拉伯傳入中國的,沒藥就是根據阿拉伯語murr的音譯而來。古人為什麼要選擇沒藥的音譯呢?因為沒的字義是隱藏、消失在水中或土裡而見不到的意思。沒藥的炮製是「用斧伐其皮,脂溢於坎中,旬余方取之」,即讓樹脂滴入土中,是一種看不見的葯,故為沒藥。

中藥中還有一種葯叫乳香,它與沒藥同屬橄欖科樹種的樹脂,掛於樹榦的稱乳香,滴下埋於土裡的就叫沒藥,傷科醫生將這兩種葯同時運用治療傷痛。

乳香與沒藥就像一位母親的兩個孩子,雖然一個在高處,一個在低處;一個在外邊,一個在家鄉;一個的名字響亮,一個的名字默默無聞,但它們形貌相似,難分伯仲,都干著治病救人的事,它們永遠是親兄熱弟,有時會走到一起共同解除病人的疾苦。

厚朴,一個鄉土味濃濃的詞語,每次看到它,我就想起鄉村,想起故鄉,想起坐在村前大柳樹下的憨態可掬的鄉親,他們厚道的待客方式和樸實的笑容,成了世間開出的最美好的人性花朵!

厚朴,一位我熟識的朋友,由於早年在一起當過教師;後來,我調到另一個鄉鎮,聽說他也去了外地。他最近幾年回到老家,做了一些助人為樂的光彩事業,曾獲得全省道德模範提名獎。前些天,他背著一架電子琴,手裡拿著自己譜寫的一首曲子找到我,想在學校里現場彈唱,以此傳遞正能量,播撒愛心的種子。這種憨厚朴誠的想法,恰恰和他的名字一樣,期望把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傳揚下去,讓自己感覺到充實和快樂。

其實,厚朴是一味中藥,因其質樸皮厚而得名。厚朴,砍厚朴樹剝取干皮和枝皮,對不進行更新的可挖根剝皮,然後進行精細加工。厚朴味辛、性溫,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痛、降逆平喘的功效。

厚朴既是藥名,又是對其葯操行的一種評價。厚,淳厚;朴,質樸。淳厚與質樸是中國人一向讚美的品德,把這樣一個美好的詞語巧妙地用在了一味藥草上,不僅是對厚朴藥用的一種形象說明,更是古人托物言志對行醫人自身修養的推崇與期待。

轉載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中國中藥雜誌微信(CJCMMYC)平台編校發布,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公眾號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及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百病從肝治,護肝有5個技巧,2個動作,簡單易做,不妨試試!
夏天,高血壓者,謹記早起「三不要」,防止血管「崩盤」!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