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這位曾指責喬布斯的怪老頭,推出的AppleScript比Windows還要快!

這位曾指責喬布斯的怪老頭,推出的AppleScript比Windows還要快!

(知名自動化專家Sal Soghoian)

加入蘋果僅僅六個月,Sal Soghoian的工作就已經上線了。1997年7月,當時的CEO吉爾·阿梅里奧剛被趕下台,蘋果的股票開始暴跌。為了拯救公司,蘋果請回了喬布斯擔任臨時CEO。

喬布斯接任後,他採取行動砍掉了表現不佳的部門,以搶救蘋果剩餘的資源。喬布斯說,蘋果的問題在於失去了重點。公司創造了太多沒人願意購買的產品。

雖然Macintosh操作系統曾經引領過個人電腦業界的創新,但是後來就落後於最大的競爭對手了。喬布斯說,「當年那段美好的時光里我們比Windows快100倍。但是如今我們不行了,但我們還不知道該怎麼辦。」這真是啪啪打臉,因為就在兩年前,喬布斯還嘲笑微軟說「沒有品味」。

Soghoian不喜歡當時的情形。作為蘋果公司的自動化產品經理,他的任務是尋找新穎又聰明的方法,讓用戶在Mac上完成繁瑣且重複的任務,比如一次性組織一堆文件,或調整大量照片的大小,用戶可以寫一小段代碼快速完成這些任務。

Soghoian告訴這位臭名遠揚的CEO,「你錯了」。喬布斯回擊道:「你是誰?

「我是Sal Soghoian,你錯了,我創造的技術比Windows好。」

他是第一個走入喬布斯的房間指責他的人。對於Soghoian而言,這位CEO嚴厲的言辭直接影響了他的工作。他說,「我有點感覺『我可能只是一條圍在院子里的狗,但是我了解這個院子里的每寸土地,現在你踏入了我的院子,那我就會咬你的腿。』」

事實證明,喬布斯當時在打量公司,看看誰對他們的工作有足夠的熱情,可以為之奮戰。而那些人正是他想挽留的人。Soghoian經受住了考驗。

(Soghoian在家中)

Soghoian窮其一生都在努力創建一種技術,可以讓用戶以創造性的方式將冗長乏味的繁瑣工作交給計算機處理。在2000年前後,他創建了一個程序,允許Mac用戶將笨重繁瑣的工作,轉變成隨時雙擊滑鼠就可運行的任務。

這個過程被稱為個人電腦自動化,正是Soghoian擅長的領域。Mac上最初的Automator應用誕生近十年後,一群熱切的iOS開發人員從中得到了靈感,用硬編碼的方式實現了應用之間共享信息。

這個創造建立在Soghian的工作基礎之上,讓iOS更加優雅和實用。目前,Soghian已經離開了蘋果,而他的職位也於2016年被取締。他現在The Omni Group軟體公司就職,他利用自己自動執行重複任務的知識,為新一代的用戶創建工具。

跟隨Script的腳步

1993年,蘋果發布了AppleScript,這是一種用於控制Mac應用程序的簡化語言。AppleScript無法構建完整的應用程序,但可以用來編寫一小段代碼,命令Mac上的程序在後台運行重複性的任務,而用戶可以專註於更重要的事情。

AppleScript成功的關鍵,在於它不依賴於深奧的語法,你可以寫一些非常接近純英文的腳本。例如輸入「tell application "Microsoft Word" to quit」可以關閉Word程序,非常簡便。」

如果你的手很巧,甚至還可以編寫腳本,將郵件轉化成待辦事項,或者找到在某天創建的所有文件,並將它們放入特定的文件夾。

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表示,AppleScript「讓普通用戶無需在這種語言上花費太多精力,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力量。」

AppleScript發布的同年,Soghoian從朋友那裡拿到了一台舊Macintosh,然後他開始擺弄腳本。在掌握了AppleScript之後,他結合了最喜歡的設計應用程序為酒吧和餐館提供菜單。他甚至為Better Homes and Gardens編寫了一個腳本,將它所有的菜單整理成方便列印的格式。

在掌握了這些技藝後,Soghoian開始用他的腳本技術幫助企業克服效率低下的工作環節。他說,「賦予某人力量,讓他們有能力突然改變工作方式,並讓他們有能力處理偉大而複雜的事物,從而發展他們的業務。」

最終他的演講引起了蘋果的關注,1997年蘋果聘請他為公司的自動化技術產品經理。沃茲尼亞克在蘋果公司認識了Soghoian,並稱他「是一個成熟老練的怪才。」

一波三折的演示

七年後,Soghoian預感到了AppleScript的未來。雖然它是一門簡單的語言,但是它仍然有點複雜,普通用戶對它敬而遠之。它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簡單的圖形界面。於是,Soghoian設計了一款應用程序,將代碼行替換成了按鈕和圖標。

有了這個簡單的工具,用戶只需在Mac台式機上點幾下滑鼠就可以製作腳本,這比編寫完整的代碼簡單多了。Soghoian將其命名為Automator,在工具做好後,他開始在蘋果內向所有感興趣的人推銷。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當時蘋果公司的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即將到來,喬布斯正在與團隊為這個大日子做準備。Soghoian試圖闖進他們開會的辦公室,並希望能給喬布斯做演示,但是卻沒能如願以償。於是,從上午10點到下午5點,Soghoian一直逗留在走廊,還發誓見不到喬布斯他就不走。

當CEO喬布斯走出辦公室時,看到Soghoian在廊下徘徊,就問他想談什麼。Soghoian告訴喬布斯,「自動化,對於我們其他人的自動化。」他們匆忙走進了會議室做私下的演示。

在Automator窗口的左上角有一行可以協同工作的應用程序,包括查找、鬧錶、郵件、照片、上網和音樂等。每個類別下面是Automator可以幫助應用完成的功能。

通過逐個選擇功能,你可以按照想要構建的工作流程,把各個命令串起來。無需敲AppleScript代碼,只要手握滑鼠,任何人都可以更改文件夾中所有Word文檔的字體,或者在iTunes中創建一個包含了100首最受歡迎的曲目的播放列表。

Soghoian在Safari上載入了一個網頁,裡面放有家人照片的縮略圖。他打開Automator,將一連串操作拖進腳本生成器,然後創建了一系列的操作,在網站上找到原始照片,載入到iPhoto中,再刻錄到DVD中。所有這一切只花了幾秒鐘的時間。

「等等!」喬布斯喊道。就這樣,他想每台電腦都擁有這個應用程序。「把它換成機器人的圖標。」

幾個月後,在Soghoian登上2004全球開發者大會的舞台展示團隊最新的創作之前,他和喬布斯一遍遍地進行了綵排,每次都希望做到盡善盡美。「他告訴我,『不,索爾,你應該這麼做,』」Soghoian說,「他永遠也記不住我的名字。」

那年六月,喬布斯宣布了這個軟體,並向全球開發者大會的與會人員介紹了Soghoian。「下面有請你們熟悉的索爾登台。」

Soghoian把演示給喬布斯的內容,又演示了一遍,就像你把小學時的藝術傑作貼在冰箱上自豪地向父母展示一樣。

結果與Soghoian希望的一樣。他臉上露出笑容,站在全球開發者大會的舞台上。第二天,他的辦公室出現了一個新的名牌:「你們熟悉的索爾。」

Automator於2005年4月29日作為Mac OS X Tiger的一部分首次亮相,還用上了機器人圖標。

小任務

到2011年的時候,大部分的計算都已經轉移到了移動設備上。軟體開發人員Greg Pierce在為iPhone創建了幾個應用後,渴望找到更好的方式利用iOS。

當時,iOS應用程序無法彼此共享信息。即使在應用之間複製和粘貼也很麻煩。在iOS平台上完成工作需要耗費很多時間。

iOS沒有系統詞典,所以如果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必須選中該詞,複製到剪貼板,再切換應用程序,粘貼到Google中搜索單詞的定義,查完後還需要點擊返迴文章。

Pierce認為這太麻煩了。他希望為其他開發人員創建一種方法,可以直接從他的詞典應用Terminology中提取單詞定義,並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集成提高iOS應用的價值。

經過幾個月的計劃後,他建立了初步的語言,允許應用之間共享字元串文本,並告訴另一應用如何處理該文本。他的名為x-callback-url的方法實現的很好,但是如果沒有很多其他應用的配合的話,它的實用性就體現不出來。

Tumblr的聯合創始人之一Marco Arment抓住了這個機會,在自己的應用Instapaper(一個提供「稍後閱讀」服務的應用)上使用了這項技術。

這樣,兩個應用中都採用了x-callback-url技術之後,就可以在Instapaper中選中一個單詞,點擊菜單項查找單詞,就會自動跳轉到Terminology中,並在屏幕中央顯示正確的定義。

其他開發人員也動過這樣的念頭,但是Pierce第一個想出了讓多個進程相繼運行的方式,就像接力賽跑一樣,所以只需點擊幾下按鈕就可以在多個應用之間共享大塊的文本。如此一來,自動化腳本就在iOS上找到了大展拳腳的方法。

Pierce在做好x-callback-url之後,就立即向所有渴望嘗試的開發人員開放了使用。Arment說,「如果他不這麼做,這項技術就會變成僅限於Instapaper和Terminology之間的巧妙整合。」

可是,它成了獲取應用程序的事實標準,甚至是Google地圖和Evernote這樣的大公司也可以互相共享信息並協同處理相關內容。

軟體開發公司Contrast的創始人David Barnard看到了x-callback-url後,想製作一個可以充分利用這項技術的應用。

2011年12月,他和Justin Youens發布了Launch Center,這是一款位於iOS通知中心的應用程序,它利用x-callback-url創建了一個中央控制面板,其中包括最常見的操作,例如可以輕鬆快速地訪問快速撥號、快速計劃日曆中的事件等。

儘管這款應用設計的很巧妙,但是蘋果卻拒絕了它,蘋果聲稱不允許這樣使用通知中心。後來,Barnard和Youens推出了Launch Center Pro,這款應用放棄了通知中心,並將快捷方式移到了應用內的網格中,就像監視生產的大格屏幕。

可以定製自己的網格,例如記錄電視劇西部世界最新一集的評論,在筆記本應用內快速記錄你的創意,或直接跳轉到Trello的面板看看你的同事找你有什麼事兒。

不過,這倆人的野心更大。2014年,在蘋果發布了大量適用於iOS 8應用的新工具後,Barnard和Youens開始集思廣益,試圖找出如何讓他們的應用變得更好。

他們的計劃是找到一種方法,可以通過連續運行x-callback-urls來創建類似腳本的功能。他們最終的計劃是創建iOS的Automator,但他們害怕再次遭遇蘋果錯綜複雜而又令人困惑的應用審批流程,正是這種恐懼讓他們就此止步。

回顧過去,Barnard說這是一個戰略失誤。

Workflow背後的團隊沒有這種後顧之憂。2014年冬天,它的應用在應用商店首次亮相。這款應用看起來與你想像的iOS版的Automator一模一樣,首先創建一個工作流程,然後選擇想要的功能,在通過拖拽把它們放到一起,就可以完成任務了。

你可以根據當前位置將預計到達時間發送給聯繫人,也可以從網頁上下載所有圖片,或者快速將照片連同你常用的hashtag一起發布到Instagram。

如果在手機上做這些事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重複很多次,這時你可以嘗試使用Workflow,來自動完成任務。它甚至利用x-callback-url將很多應用綁到了一起。

Workflow首次亮相僅兩年後,蘋果就收購了該應用及其團隊,收購金額不詳。蘋果公司尚未明確收購Workflow的目的,但Greg Pierce認為它為自動化的未來帶來了希望。他說,「也許我們會在2018年看到一個工作平台,幫助人們完成更多專業工作。」

Barnard希望蘋果採用Workflow框架,並在移動設備上構建類似Automator的東西。他說,「隨著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iPad和iPhone,並用它們做越來越多的事情,大家勢必會尋找捷徑。」

繞道而行

Soghoian知道人們正在尋找這些捷徑,所以他已經著手研究下一個版本的用戶自動化了。

2016年10月,他離開了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蘋果。事先沒有任何警告,也沒有任何跡象。蘋果只是說他的職位已被取締。Automator在Mac上推出已有13年了,而Soghoian在蘋果最大的擁護者喬布斯也不在了。

不過,他並沒有讓喬布斯失望。Soghoian說,「世事變化,我們只有坦然面對,況且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2016年11月,當開發iOS和macOS生產應用的軟體開發公司Omni Group,因為Soghoian的專家經驗找到他的時候,他欣然接受了這份工作。該公司的工作與Soghoian一拍即合。

Omni Group的應用,為用戶提供一套簡單的工具,允許他們通過細緻的待辦事項清單、完整的提綱和精心設計的線框來組織他們的工作。

Soghoian說x-callback-url是iOS自動化的一個良好開端,但他認為下一步是找到更好的方式方便設備間的相互交流。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是早年的Automator和Workflow時代。基於Web的生產工具加速向雲轉移,在雲端IFTTT和Zapier之類的服務將各種服務結合到了一起。

所以Soghoian和The Omni Group,都致力於彌補這些基於Web的工具,和設備上的應用之間的差距。該公司為其應用開發了一種讀取JavaSCript的方式,因此無需大費周折,自動化腳本就可以在Omni的macOS和iOS應用程序中運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蘋果封殺加密貨幣!
中興換頭;任正非表態中美差距還有 50 年;Google 回應隱私醜聞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