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品黃釉瓷器您手上有嗎?

精品黃釉瓷器您手上有嗎?

明嘉靖黃釉宮碗

尺寸:口徑18cm

沒錯!就是這隻大明嘉靖款識的黃釉宮碗。

提到黃釉,想必大家已經熟知了它與皇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黃釉是皇家控制最嚴格的一種釉色,金黃是至尊之色,「黃」與「皇」同音,明清兩代黃釉只有皇家才能使用。

據清宮記載,清宮內對於黃釉瓷器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範,後宮不到一定的級別可是用不上黃釉的。

今天小編要講的並不僅僅這黃釉與皇家的關係,而是面對這件估價近百萬的黃釉碗,一定有很多藏友會有疑問「它憑什麼這麼貴」?

萬千拍場「好色之徒」的寵兒

說到這裡小編就不得不講一講近兩年明清官窯瓷器的拍賣行情,從整體上來講是偏軟的。

一方面,中國瓷器市場「二傳手」的比例有點高,另一方面,真正藏家的眼光越來越挑剔,這就使得回調期下行情分化,真正的好東西仍然不缺買家,但是普通一點的生意貨,賣來賣去難免越賣越低了。

而在明清官窯瓷器中,單色釉瓷器的行情一直相對不錯,有著較為固定的粉絲群,尤其黃釉的官窯,一旦出現,就會成為眾多「好色之徒」的掌上明珠,從而引來眾多藏家的圍觀上手。

小貼士:學者解讀嬌黃

我國傳統的低溫黃釉,是一種以氧化鐵(Fe2O3)作著色劑、以氧化鉛(PbO)作助熔劑的著名顏色釉。

從西漢以來,低溫黃釉陶瓷歷代多有燒造。但明代以前的低溫鐵黃釉多施於陶胎上,且色調多為黃褐色或深黃色,不夠亮麗。

而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低溫鐵黃釉瓷則在瓷胎上掛釉後焙燒而成,釉面光亮,釉層晶瑩透澈,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其呈色深淺雖略有不同,但基本上趨於明黃色。

自明代洪武朝至清代宣統朝,其燒造幾乎未曾間斷。由於我國明、清時期低溫鐵黃釉瓷器一般以「澆釉」法施於經高溫燒成的素胎上或白瓷上,然後再經低溫焙燒而成,因此俗稱「澆黃」

其中明代弘治時期澆黃釉瓷器燒造技術達到歷史最高峰,因呈色淡雅,給人以恬淡嬌嫩之美感,人們遂給它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嬌黃」

——摘自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呂成龍《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黃釉瓷器概述》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一看近些年黃釉官窯瓷器的市場表現。

2015保利香港秋拍

清康熙黃釉搖鈴尊(一對)

高 18.3cm

估價 HKD3,200,000-3,800,000

2015年保利香港秋拍

清康熙黃釉橄欖尊

高12.5cm;直徑5.5cm

估價 HKD1,500,000-2,000,000

2016年北京保利春拍

明嘉靖 嬌黃釉金鐘杯(一對)

直徑12cm

估價 RMB 3,800,000-5,800,000

成交價:RMB 9,085,000

201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

明嘉靖 黃釉撇口杯

直徑8.2cm

估價 HDK 2,000,000-3,000,000

成交價:HDK 4,300,000

◆◆◆

經營範圍:瓷器、玉器、青銅器、木器、雜件及礦物質(隕石)

1、瓷器:清乾隆以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為主,宋瓷為佳;

2、玉器: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玉;以「潤、透、白」為佳;

3、書畫:名人字畫;以古代名家字畫為主;

4、雜項:各類精品雜項,如佛像、石章、各類雕刻、隕石等;

5、青銅器:各類器具;寶劍,銅鏡,佛像,鼎;金銀器等;

古玩收藏與鑒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A古玩藝術鑒定 的精彩文章:

珊瑚玉雖然屬於玉石領域,但是卻可以跨度的珠寶領域

TAG:AA古玩藝術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