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半年央企 單月利潤創歷史新高

上半年央企 單月利潤創歷史新高

本報記者 張一鳴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7月1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上半年央企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持續提高,環比增速呈加快態勢,上半年比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速加快1.4個百分點;利潤增速比第一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中央企業上半年單月利潤超過2000億元,超過今年3月份時的最高點1600多億元,其中6月份當月實現利潤2018.8億元,同比增長26.4%。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賈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上半年央企的成績單非常亮麗,尤其是6月份的利潤超過2000億元,說明央企在完善公司治理、推進市場化體制機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中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也承擔了很多社會責任和社會貢獻。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有17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20%,43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10%;實現利潤8877.9億元,同比增長23%,有37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20%,5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10%;累計上交稅費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47家企業上交稅費增速超過10%。

工業經濟是上半年央企利潤增長的重要支撐力。今年上半年,中央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152.8億元,同比增長33.9%,高於中央企業平均增幅10.9個百分點。增利額佔中央企業利潤增量比重的78.6%,也比一季度提高了9.7個百分點。

在經濟增速創歷史最好水平的同時,中央企業的降槓桿、減負債效果也在顯現。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央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到6月底為66%,比年初下降了0.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彭華崗透露,下一步,國資委將從六個方面強化央企的降槓桿減負債。一是進一步強化工作組織,主要負責人親自抓,確保責任落實到位;二是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切實轉變過度依賴舉債投資的觀念;三是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處僵治困」的收官工作,堅決化解過剩產能,力爭提前完成「壓減」任務;四是全面加強資金管理,加強現金流管理,做好「兩金」壓控,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五是進一步優化資產質量,積極穩妥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推進提質增效,多渠道降槓桿減負債;六是全面加強風險防控,加強金融風險、債券風險、債務風險防控,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

市場化債轉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降槓桿的重要措施。彭華崗透露,國資委推進了5000億元市場化債轉股的協議,目前落地已有2000多億元。此外,通過民營企業以及各種所有制企業引進了資本。而第三批的混改試點也在積極推進過程中,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在積極穩妥向縱深推進。上半年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股票市場,引入的社會資本超過880億元,促進了負債率的降低。

對於央企的兼并重組,彭華崗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力度,通過推動無償劃轉、有償收購、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業邊界推進專業化整合,實現資源向優勢企業、主業企業集中。同時重點圍繞協同效應發揮,切實加強重組後的內部整合融合。通過加強專項督查、開展重組效果評價等途徑,指導推動重組企業加快同類業務橫向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縱向整合,加快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

對於下半年央企面臨的環境,中美貿易摩擦是發布會上關注的重點,對下半年國有企業的經濟運行有潛在的影響。

彭華崗表示,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希望有明確的、確定的貿易規則,而不應該由任何一單方隨意調整,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公平的貿易環境,而不是一個阻礙世界經濟復甦、增加更多不確定性的貿易環境;希望有穩定的、積極的市場預期,而不是損人不利己,沒有任何贏家的任性行為。中央企業對於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也在做認真的研判、積極的應對。總體來說,一方面要做好風險防範,另一方面,還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合作。

賈濤指出,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加大、國內經濟增速可能受影響而放緩,對國有企業的整體經營情況產生影響,經濟形勢可能更加複雜。但從長遠看,外部貿易條件惡化,可能會倒逼產業、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加速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防控金融風險並行不悖

TAG: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