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灣公共電視的新劇,拍攝了五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奇幻寓言

台灣公共電視的新劇,拍攝了五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奇幻寓言

台灣公共電視的新劇,拍攝了五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奇幻寓言

2018 年 7 月 7 日起,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台灣公共電視播出。這部電視劇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故事都與「那些黑暗、扭曲、壓迫的親子關係」有關。

紀伯倫有詩句「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作者吳曉樂改編了紀伯倫的詩句作為標題,寫了 9 個被考試成績綁架的家庭的故事。吳曉樂從高中時期就兼職做家教,之後家教的兼職不斷找來,她也陸陸續續做過很多。這些故事都來源於她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真實事件。

台灣公共電視的新劇,拍攝了五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奇幻寓言

當初她把這些故事記錄在網上,被台灣大塊文化出版公司發現,出版成集。導演陳慧翎於 2014 年看到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原著,受到震動。在此之前,她曾執導收視率突出的偶像劇《下一站,幸福》,也執導過《那年,雨不停國》這樣關注人物情感更細膩,並獲得過台灣電視金鐘獎肯定的劇集。

陳慧翎挑選了其中 5 個故事拍成五個獨立的故事。《必須過動》、《孔雀》、《貓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茉莉的最後一天》,每個故事兩集,一共 10 集。最初,台灣公共電視想以青春偶像劇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故事。但最後,他們捨棄了原先的設定,改為尊重原著故事的風格。

從拍攝之初,台灣公共電視就給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個設定——血淋淋的奇幻寓言。這部劇集被加入了科幻的元素,故事的風格會更加魔幻和強烈。

關於為什麼會這樣呈現原著中的故事。導演陳慧翎曾在接受採訪時有過解釋:「與編劇討論多次劇情的改變,若太溫馨會流於一般,無法深入探討複雜或暗黑面,但太熱血又會過度戲劇化。希望劇情能讓觀眾有思考的空間,同時兼具娛樂性。」

台灣公共電視的新劇,拍攝了五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奇幻寓言

2014 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原著出版時,出版社本來只預期 35 歲左右的父母關注這本書籍。但這本書找到了很多更加年輕的讀者。現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拍成電視劇播映後,在台灣也受到好評和關注。

在大陸,觀看它的觀眾不多,但在豆瓣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200 多位觀眾為這部劇集評分,大部分的評分在 4 星到 5 星。從評論來看,他們關注這部劇的題材及改編方式,但有很多人提到這部劇還是會有偶像劇風格亂入。這影響了觀眾對它的觀感。

宣傳曲視頻

題圖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來自台灣公共電視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那艘全民關注的大豆船還是沒有及時到港,可能得多交 4190 萬元關稅
Prada 2 位資深高管離職,這家公司的調整還在繼續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