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沒出名之前在幹嘛?

魯迅沒出名之前在幹嘛?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周六專欄|老照片

文/宋燕

魯迅出名於民國七年,也就是1918年。這年四月,他寫出了小說《狂人日記》,刊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一夜成名,被目為文學革命思想革命之急先鋒。

這一年,魯迅38歲,已經在新政權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工作了6年,在北京獨自生活了6 年。名氣大、高收入都是1918年後的意外之喜,那麼未成名之前的小公務員魯迅(那時還叫周樹人),都在做些什麼呢?

(魯迅與許壽裳在東京同學時。認得出哪個是他么?)

1912年,留日歸國的魯迅在紹興的一個學堂當著教員,薪水不高,「不足自養」,工作又很無聊。在好友許壽裳的引薦下,得到時任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先赴南京,後進北平,在教育部做了一個科長(僉事)。魯迅任職於教育部三大業務部門之一的社會教育司。社會教育司是全新的機構設置,其職責範圍既包含整個社會文化工作,又加上自然科學這一部分,對社會的教育可說是囊括殆盡。其下所設3個科室又以第二科直擊現代文明的核心一文化、科學、美術,魯迅具體從事的便是第二科(後改為第一科)的工作。

在教育部的工作很閑,"人們好兒天才有一件公事辦。我們兩個並不是閑的,沒公事辦,有私事辦。恰好我們兩個人都喜歡讀書,我們每天對面坐下各讀各的書,記得好像他是經常讀的一本西文書(德文,他在日本學醫,懂德文),他津津有味地看,天天如此。同事們佩服他看書有恆心。總之,他是整天看書,不把吋間浪費在閑談上"〈冀貢泉《我對魯迅壯年的幾點印象》〕。

據回憶,魯迅"不著西服革履,冬季只著長棉袍,戴氈帽、提手杖(留日習慣),鬚髮稍長,退而忘理"〈李維慶《我的回憶》〕。"他的鞋子只有兩種,一是普通布鞋,一是那種膠底帆布鞋,冬夏常年都是如此,從來沒有穿過皮鞋之類。"魯迅自己對人說過,獨自一個人過活,生活不妨簡單點。後來舉家北遷後,小腳夫人到位了,然而魯迅的"獨身"生活沒有本質的改觀。夫人好意給他做了棉褲,但是魯迅拒穿。

趙延年 1961年作 《魯迅先生》

魯迅剛開始當公務員的時候,十分熱心,很有大展宏圖的志向。1912年,蔡元培號召以美育代宗教,並以教育部開辦了"夏期美術講習會",熱愛美術的魯迅為此專門撰寫了《美術略論》講稿。自6月21日迄7月17日,基本上是每周演講一次。可惜聽眾並不像期待的那樣熱心,每次只有十幾二十幾人,甚至有一次一個聽眾也沒有。後來蔡元培去職,這個講習會也就消失了。魯迅在《日記》中對此非常氣憤:"聞臨時教育會議竟刪美育。此種豚犬,可憐可憐!"

魯迅還曾上《擬播布美術意見書》,強調保護自然(名曰「保存事業」):「當審察各地優美林野,加以保護,禁絕剪伐;或相度地勢,闢為公園。其美麗之動植物亦然。」意見書還強調文物保護:凡著名的建築,如伽藍宮殿「所當保存,無令毀壞」「其他若史上著名之地,或名人故居,祠宇,墳墓等,亦當令地方議定,施以愛護,或加修飾,為國人觀瞻游步之所。」為了推進這個主張,魯迅還曾去先農壇等地考察,希望將這些地方開闢為國家公園。遺憾的是,這些都沒能有下文。

魯迅還努力推動京師圖書館、京師通俗圖書館、歷史博物館的建設,並捐贈了一些文物給歷史博物館。這幾件工作雖曠日持久,也屢遭變故,但還算有成績。1912-1913年,教育部搞國語注音工作,與會者爭成一團,魯迅與朱希祖、許壽裳、馬幼漁等幾位舊友一道創造了 一套注音字母(諸如々、々、門、匚……〕表決時竟得到多數人認可,這套注音字母一直使用到新中國成立。

1912年冬,魯迅還被袁世凱接見過一次。在他自己的日記里,只記了這樣一句:"述關於教育之意見可百餘語,少頃出"。

經歷了一些挫折之後,魯迅不復初來時的意氣風發了。1918年魯迅給好友許壽裳寫信時曾感慨自己的職場生涯是"一別忽已過年,當枯坐牙門中時,懷想彌苦。"這與1912年剛開始做公務員時寫下的「枯坐終日,極無聊賴」幾乎一模一樣,6年就這樣閑過去了。

工作上不如意,倒是讓魯迅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這6年,魯迅的業餘生活非常忙,比如忙著寫信。他1912年5月到京,到當年年底,他給弟弟周作人寫了76封信,1913年也寫了76封,1914年83封,1915年97封,1916年106封。他弟弟的回信也基本相當。考慮到那個年代的郵遞速度和對方回信的周期,魯迅實在可稱得上寫信狂人了。況且,他也並不只有周作人一個寫信對象。

第二忙的事是逛市場,總結起來,主要是逛宣武門內的小市和琉璃廠,目標是買書、買紙、搜集碑帖拓片墓誌、買山水畫冊、古錢等等,魯迅的薪資,有相當比例都花在了買這些東西上。

這個是1913年的魯迅

此外就是與朋友、同事們吃飯喝茶。在那幾年裡,魯迅的社交生活特別頻繁,僅1913年一年,他在日記中提到的外出活動就有294次,朋友同事同鄉來訪有209次,最多的時候一天有5次。他和朋友有時候是一起去逛市場,有時候是一起去下館子喝酒,常下的館子是廣和居,每個月都要去喝三四次,還經常叫外賣送到家。他在北京最好的朋友是許壽裳和齊如山的弟弟齊壽山;錢玄同也一度私交甚篤,他寫小說投給《新青年》,就是錢玄同的主意,但後來兩人交惡。錢玄同曾經評價過魯迅的性格弱點,一為多疑,二為輕信,三是遷怒。

如果不是錢玄同的鼓勵,魯迅可能走不上寫小說寫雜文的道路。在做公務員的那幾年,他的愛好是修訂古書,一本《嵇康集》就校了不知道多少遍,還輯錄《謝承後漢書》,搜輯《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等,還有段時間沉醉於讀佛經。

如果教育部的工作一直這樣下去,可能魯迅就不會成為後來的魯迅了。1920年,北洋政府越來越動蕩,公務員的薪資開始拖欠,很多公務員在外兼職解決生計,魯迅也到北大去兼職講小說史。隨著他連續發表文章,名聲越來越大,在教育部無法繼續下去,他的公務員生涯慢慢走向了終結。

資料來源:

《時為公務員的魯迅》

許壽裳《魯迅傳》

《困窘的瀟洒:民國文人的日常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候的春運什麼樣
司馬懿vs諸葛亮,是勁敵,也是好友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