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世界上很多事情,實際是經不起等待的

《我不是葯神》:世界上很多事情,實際是經不起等待的

導讀

眼下的一系列抗癌藥降價和鼓勵國產仿製葯政策,預示著國內的藥品行業在朝好的方向發展,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新葯研發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當下,對於患者來說,只要價格差存在,到印度買葯可能將長期存在。

來源 | ANBOUND產業經濟研究中心

綜合自 信用風險 2790期、拾遺、JIC投資觀察、知乎

《我不是葯神》上映之後大火,許多網友也紛紛分享出自己與疾病的故事,一行行的白紙黑字背後,是無數家庭在絕症和天價葯前支離破碎的悲劇:

一直沒有勇氣去看《葯神》,影評卻都一一瀏覽,今年初我老公因為白血病去世了,35歲,從確診到離開不到一個月,第一次化療就沒有挺過去,留下父母、我還有兩個孩子,兩個孩子一個10歲,一個十個月,幸福的家瞬間就轟塌了,那種絕望的滋味,沒有經歷過的人根本不會知道,其實得了絕症還有靶向葯可以吃算是幸運了,我不止一次的想過,老公要是慢粒就好了,經歷次事我變得很消極很恐懼,也開始有抑鬱症,半年多了,為了孩子在強撐,日日自我折磨,身體已經有很多不好的信號,如果確診,我會安靜的離開,人間不值得,唯有兩個孩子放心不下。—— 大偉

我從來不查體,因為小病沒什麼,大病治不起, 不是不想查,是不敢查我父親是得腺癌去世的,沒有錢,沒有做手術,沒有吃藥,撐了3年半年前走了,骨瘦如柴,父親走了,我拉著父親的手我的內心是又多悔恨,恨自己沒有能力。哭著寫這條評論——A0周琪13864447

今年33歲,兩個月前查出來是乳腺癌,已經做完手術了,去了一趟醫院就知道,病痛會迅速榨乾一個家庭的積蓄,現在手術結束還要每三個月複查一次,只希望自己能度過五年生存期。—— 大旭

我國是癌症發病和死亡大國。根據最新統計結果,2015年,中國有280多萬人死於癌症,平均每天7500人。

在患癌生存率方面,目前中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30%左右。而在美國這一數值可以達到73%,日、英等國也能達到68%左右。

除了治療觀念和治療手段、藥物研發的差距,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他們吃得起抗癌藥。

絕大部分中國老百姓是吃不起抗癌神葯的,「兩年吃掉一棟房子。」所以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絕望死去。

為什麼中國的抗癌藥

這麼貴?

新葯研發的高成本、高投入、高風險,使得抗癌藥定價必然高昂,這是市場規律決定的。

過去一般認為一種進口抗癌藥物的研發成本需要10億美元左右。不過一項數據表明,開發一個新葯的費用遠不止這些,拿研發格列衛的瑞士諾華公司舉例,在1997年到2011年間研發花費大概在836億美元,在這期間只批准了21個新葯,平均算起來每個新葯花費為40億美元,這其中還包含了很多研發失敗的項目。

縮短的專利保護期,進一步推高藥品的價格。新葯研發涉及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申報註冊和上市等漫長過程。而新葯的專利保護期一般是20年左右,一般從進入臨床試驗期開始計算,即使獲得延長期(一般不超過5年),上市後專利的保護期已僅剩十餘年。

專利保護期一過,大家都可以仿製,葯價就會呈現「斷崖式下跌」,如果葯企在專利保護期內無法拿回成本,那他們面臨的就是破產。

來源: 知乎

此外,稅費及流通環節使得葯價「再攀新高」。在中國大陸,還會針對進口葯徵收3%-6%不等的關稅,以及17%的增值稅。此外,還有15%的醫院加價,以及20%的流轉費用。而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藥品的增值稅為0。

所有的加價,最終都是要患者買單,被病魔幾乎擊垮的患者經濟上再遭剝削。

為何選擇印度?

「葯神」陸勇

和電影中講述的一樣,國內仿製葯代購一般選擇印度,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出於我國仿製葯不行的無奈,二是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難以承擔昂貴的藥費。

目前,我國的仿製藥水平整體落後於印度,仿製技術亟待提升。我國醫藥企業長期處於「散小弱」的市場格局,陷入「低成本-低利潤-低研發」的惡性循環,我國4000多家製藥企業中,90%以上都是仿製葯企業,但70%以上的國產仿製葯藥效與原研葯存在顯著差距。

此外,目前國內僅有少數領先葯企具有快速跟進的能力,仿製葯在時效上難以快速跟上。而即使進入醫院流通環節,國產葯也較難與原研葯競爭。

反觀我們的鄰居印度,仿製葯大多可達到歐美標準。並且印度葯企通過仿製,逐步實現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為其仿製葯進入全球市場打下基礎。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葯,印度藥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疫苗和生物製藥產品出口到150個國家。美國市場上的仿製藥品近40%來自印度。

除此之外,價格優勢,加上部分仿製葯與原研葯幾乎無差別的藥效,印度也因此被稱為「世界藥房」,並成了患者尋求廉價救命葯的目的地。

印度葯為何如此便宜?

這事兒得從WTO說起。印度和中國同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原本都要遵守一些規範——保護藥品的專利權,就是其中之一。

但世貿組織在2003年通過了《多哈宣言》,該宣言表示,成員國在發生公共健康危機時,比如艾滋病、瘧疾、肺結核和其他流行性疾病時,可以不經專利權人同意,實施強制許可制度,生產、銷售其他國家和企業的專利產品。

印度因此對很多種藥物採取強制許可的形式,不承認原研藥物的專利,進行仿製。仿製葯因為沒有高昂的研發成本,而生產成本是極其低廉的。

為什麼我國不採取強制許可的形式呢?

首先癌症不是流行性疾病,還沒到公共健康危機的程度,印度實施「強制許可」,說白了是在「耍流氓」,而中國是一個大國,是要顧及大國形象的。

而且濫用強制許可,也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印度的舉措就多次引起美日的憤怒,美國和日本就曾多次威脅,如果印度不撤銷泛濫的強制許可,便將向WTO提出申訴,並推出相應的經濟制裁,所以近十年,印度收斂了很多。

印度買葯

將長期存在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印發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相關規定,為減輕廣大患者特別是癌症患者藥費負擔並有更多用藥選擇,自2018年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

僅僅降低關稅,還不能顯著降低進口抗癌藥葯價。目前政府在進口葯的國家談判中,對抗癌藥極其重視,2017年談判的品種中,大多是重大疾病、療效好但價格非常高的靶向治療藥品,其中抗癌藥佔據較大份額。

更進一步,在葯價大幅下降後,抗癌藥進入醫保目錄將成為可能。在一些省份,治療白血病的格列衛以及國產仿製葯自2017年起逐步進入乙類目錄,報銷的比例可以高達80%。

國家還準備對某些藥品實施強制許可,這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葯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意見》里有這麼一句話:「依法分類實施藥品專利強制許可。」

但從根本上,要降低抗癌藥的價格,是國內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仿製葯。

在仿製葯生產方面,中國與印度還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雖然也是仿製葯大國,但卻不是仿製葯強國,存在著仿製葯評價參比製劑不規範、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仿製葯質量參差不齊。

眼下的一系列抗癌藥降價和鼓勵國產仿製葯政策,這是必然的方向,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新葯研發水平提高,非一朝一夕。對於當下的患者,只要價格差存在,印度買葯也將長期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邦諮詢Anbound 的精彩文章:

TAG:安邦諮詢Anb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