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動駕駛無,隱,私

自動駕駛無,隱,私

很多造車新勢力認為車輛是由一個個模塊組成的,做好一個模塊裝上車就行,但他們恰恰忽略了汽車產品的一大核心技術就在於系統的集成和匹配。

泰伯網 李靖一 報道在中美貿易戰的特殊時間,汽車領域,蘋果公司和中國造車新企業夾雜著敏感的知識產權話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當地時間7月9日,美國北加州地區法院正式以竊取商業機密罪對蘋果原自動汽車研發項目硬體工程師張曉浪提起訴訟,張或將面臨最長達10年的監禁和25萬美元的罰款。而張曉浪本人已於當地時間7月7日在聖何塞機場被捕。據悉,當時張在「最後一分鐘」緊急購買了海航飛往中國的航班,但剛過安檢,就被FBI 逮捕。

相關資料顯示,張曉浪於2015年底加入蘋果「Project Titan」自動駕駛汽車項目,負責設計和測試電路板以及分析感測器數據的工作。由於工作性質,張曉浪手中握有「廣泛訪問安全和保密的內部資料庫」的許可權,對於蘋果自動駕駛項目的保密資料和專利,張曉浪可以較為容易地進行訪問和下載。按照計劃,張曉浪在回到國內後,會加入位於廣州的初創公司小鵬汽車。

蘋果歷來注重對產品的保密,而其自駕項目「Titan」更是蘋果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據FBI調查結果顯示,張曉浪拷貝的大部分資料 「本質上是技術性的,包括工程原理圖,技術參考手冊和技術報告」,涉及到了蘋果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測試和調試各個階段。

張曉浪原本要加入的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廣州,在矽谷設有辦公室。創始人之一何小鵬曾與俞永福、梁捷共同創辦UC優視,在2014年6月以40億美元被阿里巴巴併購後,何小鵬先後擔任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遊戲董事長、土豆總裁。2017年8月,何小鵬正式加入小鵬汽車,出任董事長。今年1月29日,小鵬汽車宣布完成了由阿里巴巴、富士康和IDG資本聯合投資的B輪融資,融資金額達22億元。

對於此次事件,昨天(7月11日)上午小鵬汽車發表聲明,已經按照規定封存了張曉浪的電腦和辦公用品,將繼續配合關於此事的相關調查,並遵循當地相關部門的處理辦法。以下是小鵬汽車官方聲明原文:

我們關注到 7 月 11 日媒體報道蘋果前僱員張曉浪因竊取商業機密罪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並被起訴的新聞。

小鵬汽車嚴格遵守中美法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並始終將合規作為全體員工的基本準則。張曉浪離開蘋果後,在 5 月初入職小鵬汽車併當天簽署了知識產權合規文件,沒有記錄顯示他向小鵬汽車上報任何敏感和違規的情況。

我們於 6 月 27 日獲悉美國當地相關部門對張曉浪個人正展開調查,並按照規定封存了張曉浪的電腦和辦公用品。我們將繼續積極配合關於此事的相關調查,並遵循當地相關部門的處理辦法。

事發之前,小鵬汽車並不了解此事,美國相關部門展開調查後,小鵬汽車第一時間配合併進行內部調查。小鵬汽車會保持對此事的關注,並努力做好相關配合工作。感謝大家的關注和理解。

事實上,此次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圍繞自動駕駛的知識產權糾紛了。

上周二,谷歌官方宣布,未來谷歌地圖應用內將不再提供預定Uber服務。2017年1月,谷歌和Uber開始合作,用戶可以直接從谷歌地圖上搜索、預定Uber車輛並進行付款。現在,谷歌地圖內直接預定Uber的功能已經被取消,需要跳轉到Uber應用才能叫車。雖然谷歌並未透露於Uber合作終止的具體原因,但外界推測,這與之前受無人駕駛汽車商業機密案而導致的谷歌與Uber之間不穩定的關係有關。

2017年2月,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向舊金山聯邦法院提取訴訟,稱Uber侵犯了自家專利且涉嫌盜竊商業機密,這些指控大多指向Waymo前任硬體工程師、Uber現任副總裁——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萊萬被指控在Waymo伺服器中下載了1.4萬份關於激光測距雷達,共計9.78GB的高度機密文件。萊萬在離開Waymo後,創辦了自動卡車公司Otto,而在2016年7月,Uber以6.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Otto,在完成收購兩個月之後,Uber推出了首輛自動駕駛測試車。Waymo認為萊萬將這些文件資料用於Uber的自駕項目研究。對於這些指控,Uber當時在第一時間予以了否認,稱自己使用的自動駕駛感測器完全由公司獨立研發,萊萬的行為與他後期在Uber的工作內容無關。

這場自動駕駛領域最吸引眼球的商業糾紛在今年2月以雙方達成一份和解協議畫上了一個句號。根據協議內容,Uber將支付給Waymo公司0.34%的股份作為賠償,估值約2.45億美元。同時Uber還表示不會將Waymo的機密技術使用到自己的硬體和軟體中。而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也在2017年5月被Uber解僱。

在這場糾紛中,Waymo決定訴訟Uber公司而非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本人也頗值得玩味兒。在自動駕駛研發領域,Waymo的成績一直有目共睹,作為出行服務提供商,Uber近幾年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動作頻頻,Uber創始人卡尼蘭克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發展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對Uber是「關乎存亡」的大事。Uber在這場訴訟中可能會面臨在未來三年內停止一切與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的技術研發的臨時禁令,這對於正在快車道上的Uber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現在來看雙方最後的協議,Uber妥協的成分更大一些。

而在國內,「自動駕駛第一案」則發生在百度和其前高管王勁身上。去年12月,百度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將其前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及王勁所經營的景馳科技訴訟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並索賠5000萬元。百度聲稱,王勁在離開百度時,既未向百度返還存有百度重要商業秘密的電腦等物品,亦未做任何離職交接,在離職後違反競業限制約定。

這起糾紛雙方都沒有更新的說明,而在今年3月,百度發布公告,景馳科技正式加入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台,成為Apollo合作夥伴。未來雙方將展開合作,積極推動自動駕駛行業發展。這被看做是雙方握手言和的結果,而王勁則已經在此前離職。

自動駕駛所涉及到的技術複雜程度讓人才的成本變得異常昂貴,培養出一套成熟的演算法,系統的開發集成,提升感測器效率與精確度等等的難度之高都是讓自駕公司對知識產權如此重視的原因。從更加實際的市場競爭角度來看,花重金研發出來的技術和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輕易地成為日後潛在的競爭對手會成為較為現實的考慮。

從另一個角度看,上面所涉及到商業糾紛或許能給國內的自駕初創公司提個醒,想要在日後的自動駕駛市場站穩腳跟,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是唯一辦法。很早之前就有業內人士指出,「很多造車新勢力認為車輛是由一個個模塊組成的,做好一個模塊裝上車就行,但他們恰恰忽略了汽車產品的一大核心技術就在於系統的集成和匹配」。

精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伯網 的精彩文章:

前Uber自動駕駛Tech Head,知卓空間崔運凱:拒作自動駕駛追隨者
高德地圖要構建2個大腦,3種數據,10個參數

TAG:泰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