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以為肥胖僅僅因為吃得多?太天真了!

你以為肥胖僅僅因為吃得多?太天真了!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胖瘦似乎只關乎美不美,但其實正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胖瘦更關乎健康。迫於不了解減肥的門道,很多人的減肥之路非常的辛苦,有人靠痛苦節食、瘋狂運動,還有買減肥藥,做手術減肥的人也不計其數。無數的人在減肥的路上,減了又胖,胖了又減,反反覆復,很是辛苦。

目前,中國已經躍升至世界上肥胖絕對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肥胖人口的比例不及美國等國家高,但近些年我國肥胖人口迅猛增加的態勢,已經成為了一個不能不引起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第四集

肥胖是不是吃出來的?

專家檔案

張召鋒

北京大學營養學博士

北京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副教授

北京市營養學會秘書長

國家首批註冊營養師

長期從事營養與慢性病,腸道與健康,精準營養等專業研究,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餘項,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榮獲省部級科技獎級七項,成功指導一千多人減肥,主編《食品健康家庭自助圖解一本通》、《糖尿病人的營養保健與葯膳調養》,並擔任《終結糖尿病十二周飲食方案——遠離與逆轉糖尿病》一書的主譯。

肥胖=吃得多?

肥胖者都有哪些共性?

張召鋒:肥胖者共同特點有很多,例如不愛運動、食量大、愛吃甜食、愛喝含糖飲料,甚至有些人出現了糖成癮的現象。

很多肥胖者疑惑,為什麼已經很胖了還餓得快?

張召鋒:從醫學角度來講,餓不是胃沒有吃飽而是大腦的飽食中樞沒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

為什麼吃得很多大腦的飽食中樞還沒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

張召鋒:食物充盈在胃裡後,大腦感知到飽腹感需要一段時間。如果進食速度過快,在一段時間內大腦感知不到飽腹感就會導致一直進食。如果細嚼慢咽,一段時間內有信號傳到大腦感知飽腹感就會減少食量。

肥胖者每天進食次數會比一般人要多嗎?

張召鋒:大多數肥胖者因為餓得快,所以進食次數要比一般人多。例如很多肥胖者愛吃甜食,特別是精製碳水化合物,它很容易吸收到體內引起血糖升高並導致身體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此時分泌的胰島素會使葡萄糖變成脂肪,胰島素分泌越多轉化成脂肪的速度越快。當糖都變成脂肪後到達大腦的葡萄糖就會減少,大腦的飽食中樞就不會產生飽腹感,出現餓得快並且進食次數變多的情況。

肥胖人群的食譜還有一些什麼共性?

張召鋒:高熱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甜食多、蔬菜水果少、膳食纖維缺乏。

肥胖者容易飢餓是否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和進食量來改善?

張召鋒:可以。在調整飲食結構、減少含糖飲料以及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飢餓感很有可能會在幾天內減少。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張召鋒:把飲食里的精製碳水化合物用全穀物(粗糧)替代,這種方法執行一個星期後飢餓感會消失。

精製碳水化合物和全穀物食物分別指哪些?

張召鋒:精製碳水化合物是指加工精製的食物,具體指白米、小麥為原料做成的麵條、饅頭、包子等。全穀物的食物:全小麥、糙米、大麥、燕麥、藜麥、青稞、蕎麥、玉米、小米,黑米這十種是比較常見的全穀物。

肥胖≥吃得多

肥胖人群飯量大,食慾好這跟他們的飲食習慣、食物種類、進食速度有很大的關係。

肥胖真的是吃出來的嗎?

張召鋒:首先,肥胖跟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有關。遺傳的影響佔百分之十到三十,更多的是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如飲食、營養、生活方式及壓力等。研究發現:雙親都肥胖,子女的肥胖率達到50%到80%。如果單親肥胖,子女肥胖率達到30%到50%。研究也表明:雙親當中母親肥胖,後代的肥胖率更高。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經常高糖高脂飲食,她的後代即便是正常飲食發生肥胖的概率也會更高,這叫做「奶奶效應」或者「外婆效應」。如果是准爸爸在懷孕之前是肥胖,也會導致後代肥胖概率增加。除此之外,孕期營養不良導致胎兒在媽媽體內也營養不良,出生體重小於5斤,成年之後得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癌症等疾病的風險會比出生體重在5-8斤的孩子更高。如果孕期營養過剩,導致胎兒出生體重大於8斤,也會導致孩子成年後得肥胖等的風險更高。

預防肥胖要從准媽媽和准爸爸做起,要科學備孕。

張召鋒:除此之外,中國人的烹調方式以煎、炸、烤為主,這會導致食物形成一種與衰老相關的物質(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它在體內蓄積過多也會引起肥胖,所以即使吃的很少,飲食的烹調方式不一樣也會導致肥胖。如果胖的人不吃煎、炸、烤的食物,自己在家就餐,體重也會下降。

實際上肥胖不單是吃那點事兒?

張召鋒:肥胖不僅僅跟吃有關,還跟烹調方式、年齡、環境、壓力、睡眠等有關。所以肥胖的原因很複雜並且潛伏期比較長,在這過程中會導致身體各個臟器的功能發生改變,累積起來最終導致脂肪代謝紊亂而出現肥胖,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不同疾病都會導致肥胖的原因。

肥胖跟吃有關

但不僅僅跟吃有關

烹調方式、年齡、環境、壓力、睡眠等

都會導致肥胖

那麼吃肉又和長胖有多大關係呢?

下期節目將為您揭曉

審稿:阮虹

編輯、主持人:庄麗

配音:姚科

新媒體編輯:徐嘯

錄音製作:張寶生、石良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之聲 的精彩文章:

肥胖的5個指標,你中了幾個?
狗肉節or狗肉劫?

TAG:中國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