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阜外學者教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圍手術期處理

阜外學者教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圍手術期處理

阜外學者教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圍手術期處理

外科手術是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最有效的方法,但鑒於其病理生理特徵較為特殊,圍術期處理常存在較大的挑戰。

圍術期怎麼處理才更安好?近期阜外醫院王水雲和於欽軍等在我刊進行了闡述。

術前評估

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和NYHA心功能分級,是評估患者心功能和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

超聲心動圖是明確診斷和評估的金標準,超聲心動圖不能完全確診者,可以做CMR檢查。

遺傳學和基因診斷特異度高,但使用於臨床診斷受限。

高度懷疑合併有冠脈病變者可以進行冠脈造影或CTA。

所有患者都需要心電圖檢查,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對外科處理具有警示意義。

室間隔的肥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阻塞的程度是獨立的危險因素。

術前,緩解癥狀首選β受體阻滯劑,控制目標心率靜息時 55~65 次/min;無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慮加用鈣拮抗劑。

盡量維持竇性心律,積極處理心律失常,對頻發室上性心動過速或合併房顫者,可以使用胺碘酮來控制心律失常,減慢心室率,預防猝死。

術中監測

肺動脈導管(PAC)監測:在大部分 HOCM 患者弊大於利,不推薦使用,但對於合併嚴重肺動脈高壓或左心收縮功能不全的患者,PAC 的使用對於圍術期評估和指導治療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監測:TEE 是外科處理的最為重要的監測手段。手術效果滿意的患者 TEE 顯示左心室內徑增大,流出道收縮期峰值壓差在20 mmHg 以下,主動脈壓力波形恢復正常,無明顯二尖瓣反流,SAM 征消失。

中心靜脈壓(CVP)監測:CVP 的動態變化對血容量的估計仍有價值,在較為準確的估計患者液體出入量的基礎上,綜合患者的血壓、心率、CVP 等動態變化,以維持穩定的血流動力學為原則來調節液體的入量,而不要機械地以 CVP的絕對值來估計前負荷。

術中管理

維持適當的麻醉深度:以降低心肌的應激性,避免因麻醉偏淺、容量不足、心率過快、血流動力學波動較大而導致心室顫動等循環意外。

維持前負荷:為保持適當的前負荷,通常在體外循環前期需要輸注 500~1 000 ml 液體。

維持或增加血管阻力:必須維持較高的後負荷,避免使用血管擴張藥物。對合併有嚴重肺動脈高壓者,術後可以吸入一氧化氮,降低肺動脈壓而對外周阻力沒有明顯影響。

維持竇性心律:積極預防和治療室上性心律失常,避免使用可增快心率的藥物。心率增快,首選美托洛爾或阿替洛爾。如出現異位心律,須積極治療以恢復竇性心律。如果遊離上、下腔靜脈時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立即建議外科醫師先行主動脈插管,以便輸血和快速建立體外循環。

維持足夠的灌注壓:收縮壓宜維持在 75~80 mmHg 以上。

心肌保護:通常心肌停搏液的灌注量較其他患者要大,間隔時間要縮短。難復性心室顫動可以直接使用β受體阻滯劑或胺碘酮 150~300 mg,再除顫可成功轉復。

術後處理

術後仔細評估容量狀態,早期保證有足夠的前負荷。維持足夠的灌注壓,收縮壓應超過90 mmHg,必要時可以持續輸注去甲腎上腺素,以保持適當的血管張力。

術後鎮痛十分必要,儘早使用β受體阻滯劑,以控制心率,維持心率在55~80

次/min。慎用正性肌力葯和利尿葯。

如果出現左心室功能不全,處理原則與其他心臟患者相同。術後出現低血壓而原因又難以判斷時,儘早使用超聲心動圖,不但可以判斷低血壓的原因,也可以及時發現手術併發症等。

術後發生或合併房顫者增加腦卒中風險,該類患者需要及時抗凝和治療房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阜外學院」6月15日(周五)節目預告
阜外醫院陳偉偉教授等發布國內最大規模「心臟年齡測試」:17.7萬人心臟「老」了13歲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