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國家是中國喂不熟的「白眼狼」,後因舉國傳銷,徹底的毀了...

這個國家是中國喂不熟的「白眼狼」,後因舉國傳銷,徹底的毀了...

原標題:這個國家是中國喂不熟的「白眼狼」,後因舉國傳銷,徹底的毀了...


在人們的印象里,歐洲往往都給人一種富裕的感覺,尤其是北歐地區,高福利的生活讓不少人羨慕不已,但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一個沒那麼發達的國家,這個國家曾經是我們的好兄弟,誰知道是個「白眼狼」。


今天來八一下傳銷怎麼毀了這個國家。



這個國家是歐洲中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儘管美麗的亞得里亞海邊,壯闊的海岸線延綿472公里。近些年有所改進,但卻還是在下游水平徘徊,這個國家叫做阿爾巴尼亞


北部的阿爾巴尼亞段阿爾卑斯側脈岐峻矗矗,崇山磝磝。





狹長的科曼湖蜿蜒,兩岸低緩蔥碧。



中央山脈也被開闢為國家公園,一覽眾山小。



就在亞得里亞海岸邊,設有Divjaka-Karavasta國家公園,以保護珍稀的半島水域與動植物。


地處亞得里亞海東側,典型的地中海海景,高質量的沙灘上極難得看見有人。




這裡既有旅遊開發相對靠前的西部海港薩蘭達。




最南部還有汪汪的「藍眼睛」湖,幽藍深邃,清泉見底。



如果你來到這個國家,隨便走進一家,問一下房東,他都會告訴你,這些建築原先不是飯店,不是咖啡館,不是酒吧。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碉堡」。

是不是令人匪夷所思?同時阿爾巴尼亞,也叫「碉堡」之國。



為什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如今會淪落成一個準備沒落的國家?


說起阿爾巴尼亞或許不少人會覺得很親切,因為曾經阿爾巴尼亞與咱們國家的關係可以稱得上是鐵哥們了,咱們國家也非常慷慨。


據不完全統計,自1954年至1978年, 人民幣是很值錢的年代,我們向這位老朋友總共捐助了100多億人民幣,那個時候一個月工資只有十幾元。



在中國人自己都吃不飽的三年困難時期,中國給他們的糧食就達180萬噸。等於300萬阿爾巴尼亞人,胃口還真不小啊,一人分到600公斤,三年下來,每人每天一斤多的糧食。


但卻在七十年代終止援助後,這個國家立馬反目成仇,甚至那時候還直接列為了敵人,嚴重的排華,讓人不禁有些唏噓,就那麼養了個「白眼狼」。



為什麼這裡也叫「碉堡」的國家?


想當年其他國家都在大興國土的時候,猜猜我們的兄弟在幹嘛?兢兢業業的做起了「碉堡」,國土面積只有2.8萬平方公里,建造了世界上最堅固的75萬個碉堡!


等於每平方公里,就有30個碉堡,等於一戶人家,就修了一個碉堡,正所謂好女廢漢,好男廢飯,這麼個修法,一人一天一斤糧食,確實,還真不夠他們消耗。


如今,老百姓對防空洞們進行了各種改造。當地最有名的一片葡萄酒產區把附近的防空洞改成了酒窖,首都提拉那有不少「防空洞酒吧/餐廳」、集會地點和文化場所等。



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說傳銷毀了這個國家。


阿爾巴尼亞開放已經有25年,身為歐洲國家,還是走著「朝鮮模式」,作為歷史的極權只是普遍和尷尬的過去。然而在阿爾巴尼亞仍然可以看見一度獨裁極權的諸多痕迹。


在1997年,這個國家爆發了一場內戰,刷新了所有人的世界觀,而引發這場動亂的原因,卻是傳銷,傳銷誤國在這個國家得到了最現實的體現。



這個奇怪的建築原為霍查博物館,設計師為霍查女兒。


如今的阿爾巴尼亞-地拉那-「金字塔」


1992年,阿爾巴尼亞民主黨上台執政,終結了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前勞動黨領導人霍查的私人醫生貝里沙出任總統。



薩利·貝里沙


貝里沙執政後阿爾巴尼亞迅速向西方靠攏,開始發展經濟改革,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1993~1995年,阿爾巴尼亞GDP顯然上去了,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逐漸開始暴露出來。



阿爾巴尼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情況


不斷的效仿發達國家,但欲速則不達,銀行的放貸對象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而這些企業在經濟轉型時期的經營狀況卻很不理想,銀行資金回籠不來。


也無法放貸給民營企業,幾乎所有企業都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雖然政府想了一些辦法,但結果往往是國家經濟赤字居高不下,對企業情況則沒有什麼改善。

阿爾巴尼亞市場上到處充斥著沒有錢的焦慮。



1994年末,阿爾巴尼亞三大國有銀行的壞賬佔總貸款金額的50%,幾乎到了倒閉的邊緣。


政府當然不能就讓銀行垮了,提高貸款審核制度,緩了一下,但是也然並卵,政策穩住了銀行,卻讓企業沒有資金髮展的惡劣狀況雪上加霜。


在早期,由於這些公司的存款利率處於合理範圍內,加上這種模式確實緩解了國內企業的資金需求壓力,因此政府對這些企業還給予了一定的扶持。



但隨著募資公司及其所籌集資金不斷的增加,一些企業開始將資金從實體經濟放貸轉移到外匯、地產等來錢更快的投機項目,更有甚者甚至不惜觸犯法律,將資金用於偷渡、販毒及走私活動。


這當然是一個無底洞,需要的資金只會越來越多。為了籌集更多的資金,這些公司開始採用金字塔式集資,通過提高收益率來吸引新儲戶,以借新還舊的方式維持公司運轉。


沒錯,這就是阿爾巴尼亞傳銷的開端。


為了從群眾手中籌集更多的資金,各大融資公司開始進行競爭,除了進一步提升收益率以外,當然還要在電視、報紙上刊登廣告,大肆宣揚「快速致富」。

金字塔式集資所帶來的利潤令所有人都感到眼紅,集資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市場已經開始表現得非常不正常了。



彷彿已經看到了結局……


為了控制這個局面,1995年2月,新的法令規定「除銀行外的任何企業及個人均無權接收家庭戶的活期存款及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


但這一法令卻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大量政府官員已經參與到集資活動中,沒有人願意斷掉自己的財路。


1996年,阿爾巴尼亞全國共有近100家金字塔式集資公司,其中以VEFA、Gjallial、kamberi、sude等八家公司為首。


截止到1996年12月,這八家公司的負債總額為12億美元,全國超過一半的人口都將錢存入到這八家企業中。


這個有著「山鷹之國」稱謂的歐洲小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傳銷之國」。


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那時的阿爾巴尼亞人民對於金融知識的了解十分有限,他們並不知道這種集資模式就是西方社會中臭名昭著的「龐氏騙局」。


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只要將錢交給他們,自己就能過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生活,今天就能喜提寶馬,明天就能喜提和諧號。


人們認為投資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你投的越多,掙的也就越多,全國人們開始了瘋狂投資,變賣家當,就等著天下掉餡餅了。


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當然,「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際局勢的變化,阿爾巴尼亞的金融開始崩盤。


為什麼?菜沒人種了,牛沒人養了,吃什麼?


1995年12月,聯合國暫停執行對南聯盟的經濟制裁,致使之前依靠走私大發其財的集資公司的資金周轉出現困難,而國民也瘋狂提現。



擠兌啊!搶啊!


1997年1月,sude和Gjallical這兩家大公司宣布破產,泡沫終將破滅,危機全面爆發,全國出現擠兌風潮。

不少阿爾巴尼亞人一夜之間變得一貧如洗,憤怒的儲戶開始走上街頭,一時間全國各主要城市開始出現抗議人群,要求政府賠償損失。



政府部門的無能激怒了群眾,示威活動持續升級,不少地區甚至爆發了武裝衝突。而衝突在社會黨(原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佔優勢的南部地區尤為激烈。



遊行隊伍搶奪了軍火庫,大批軍火落入了示威群眾的手中,全城陷入了無政府狀態。



面對和自己一樣悲慘的民眾,不少士兵選擇偷偷逃走,還有一些甚至帶著武器加入到了反對派的隊伍中。





這場危機給阿爾巴尼亞的經濟造成的惡劣影響直到今天也沒有消除。而流到社會上的大批軍火也給整個歐洲帶來了動蕩。


阿爾巴尼亞開放後容易滑出人眼球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不了解來產生的刻板印象:落後與文化貧瘠。


阿爾巴尼亞人民是在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珍愛生命,遠離傳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映世窗 的精彩文章:

澳洲一女生被姦殺後,澳洲人民做了個決定,讓我們對於人性有了新的認知...
人鬼神妖共處,島國的腦洞就是大!

TAG:映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