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東研究】畢洪業:美伊博弈進入危險狀態

【中東研究】畢洪業:美伊博弈進入危險狀態

原標題:【中東研究】畢洪業:美伊博弈進入危險狀態


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中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隨著設定的制裁時間窗口日益迫近,美國「極限施壓」的調門不斷升高,甚至喊出要將伊朗的石油出口「歸零」。對此,伊朗也毫不示弱,不僅重啟了閑置多年的核工廠,還威脅要以軍事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來回應。隨著美國的步步緊逼,雙方的博弈也進入了「看誰先眨眼」的恐怖狀態。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後,新任國務卿蓬佩奧向伊朗提出了包括停止鈾濃縮活動、放棄彈道導彈項目及收縮地區影響力等12項基本要求,並威脅如果得不到滿足,將對德黑蘭實施史上最嚴厲的制裁。而鷹派立場的博爾頓更直言不諱地支持顛覆伊朗政權。


隨即被特朗普認為在朝核問題上取得成功的「極限施壓」政策在伊朗身上開始複製。為紮緊包圍伊朗的藩籬,美國在外交上展開了緊鑼密鼓的運作。從6月起,一個由美國國務院與財政部官員組成的代表團開始巡訪歐洲、東亞盟國,施壓後者配合對伊朗的全面制裁。隨著時間窗口的臨近,7月2日,美國國務院發出對伊朗最嚴厲的壓力動員,要求在制裁啟動後將伊朗的石油出口 「歸零」,而且強調製裁沒有任何寬限和豁免,包括對歐洲企業。


在繼續與英、法、德就制裁伊朗進行接觸的同時,特朗普還親自施壓歐佩克產油國特別是盟友沙特,希望沙特未來增產,填補伊朗退出全球石油市場的缺口。針對伊朗軍方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威脅,美國軍方表示已經對保護該區域航行和商業自由活動做好了準備。


同時,美國意圖對伊朗不穩定的國內局勢推波助瀾。特朗普承諾為伊朗國內示威者提供一切支持,美國政府官員及政界人士與反伊朗政權的流亡人士團體組成的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密切接觸,還要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衛隊宣布為恐怖組織。為攪亂伊朗國內局勢,美國與以色列還成立了聯合特別工作小組,商討如何對德黑蘭進行施壓。

針對美方的苛刻要求,伊朗給予堅決拒絕,並積極與其他簽約方對話,尋求維持伊核協議繼續生效。伊朗的態度是,只有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各方,特別是歐洲能夠提供具體而切實的利益保證,才願意留在核協議之中。為此,伊朗外長扎里夫在中、俄及歐洲之間展開了穿梭外交。自7月 2日開始,伊朗總統魯哈尼親自出訪擁有全球最大離岸金融中心的瑞士和歐盟輪值主席國奧地利,為維持伊核協議做最後努力。


同時,伊朗也不斷對外示強,以回擊美國的要挾和向歐洲施壓,以及呼應國內強硬派的指責。按照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命令,魯哈尼政府宣布重啟核材料工廠,為增強鈾濃縮活動做準備,還表示要減少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之間的合作。針對美國拉攏盟友意圖徹底截斷伊朗石油出口,魯哈尼稱如果事實發生,伊朗就將設法阻撓鄰國的石油出口。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穆罕默德·考薩里將軍更直言:如果美國要阻止伊朗出口石油,我們就讓石油無法從霍爾木茲海峽運出去,讓美國的敵視政策付出沉重代價。


除了外交斡旋和對外示強,魯哈尼政府對內也進行了多方面準備:強調伊朗絕不會退縮,呼籲國民做好應對美國制裁所導致的經濟蕭條的準備;有意通過私有企業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出口石油,以規避制裁;採取措施實現汽油生產自給;政府和議會成立委員會,專門研究可能的石油買家以及被制裁後將收入匯回國內的路徑問題。


美國全面制裁能否使伊朗石油出口「歸零」值得懷疑,但伊朗石油出口收入銳減將是大概率事件。如此,伊朗必將退出核協議。但是否會走到這一步還要看歐洲的立場。


應伊朗要求,7月6日中國、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和伊朗外長在維也納舉行會議,並就繼續落實伊核協議發表聯合聲明。聯合聲明體現了對國際法的尊重,但難言取得實質結果。雖然聲明強調伊朗通過履行核領域義務換取制裁解除,並從中獲得經濟紅利是全面協議重要組成部分,但未來在美國的制裁下,伊朗的利益如何保證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美國已經拒絕了英法德豁免在伊朗開展業務的歐洲企業,以及呼籲讓伊朗留在國際銀行結算系統的請求。問題是,相關歐洲企業必須平衡美國市場和投資與伊朗業務孰輕孰重,尤其是其大量融資和結算業務都依賴於美國的金融體系。很多歐洲大公司已經或即將暫停在伊朗的業務,歐洲各大商業銀行更不敢提供支付保證。歐洲國家也無奈地表示,他們希望堅持伊核協議,但不能強迫企業留下。伊朗認定,歐洲方案「沒有滿足自己的經濟要求」。有鑒於此,伊朗所要求的利益將難以得到切實保障,最終只能退出協議。


由此,伊核協議只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個抓手,其核心目標是徹底解除伊朗的威脅。隨著全面制裁的窗口日益收窄,雙方的籌碼不斷累積,底牌愈加清晰,博弈也進入令人恐怖的危險狀態。答應美國的要求,不僅魯哈尼政府必將下台,就是伊朗政權也將失去合法性。在美國不肯讓步的情形下,死磕到底似乎是伊朗的唯一選擇。這樣一來,儘管美國不希望與伊朗發生直接軍事衝突,但在制裁全面啟動後,以色列加大對伊朗在敘利亞軍事目標的打擊或者未來突襲伊朗鈾濃縮設施,以及伊朗被逼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都可能把美國拖入與伊朗的大規模軍事衝突。這一點,不知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是否進行了「精算」,其對中東的宗教、民族及地緣政治矛盾複雜性的認識究竟達到什麼程度,是令人懷疑的。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文匯報;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的精彩文章: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南洋文庫」首套叢書《東南亞華僑口述歷史叢編》順利出版
【韓國研究】陸忠偉:文在寅繼續尋找「破門」時機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