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羊城半日訪四教

羊城半日訪四教

作者:大鵬哥

又叫,大風歌,一個活在當下的 「古人」。遊歷名川大山,是其身之所往;考古往今來,是其心之所向。「舊聞」,是小小的「晴天說」為大鵬哥保留的一片空地。撥開一小片歷史的濃霧,拾起遙遠的舊時光。

也古,也新。

我敢說在中國,甚至在世界,不會像廣州這樣,在城市一隅,一個方圓不到2平方公里的地方,同時存在著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這四大宗教的勝跡,而且又都是那麼的古老而富有特色。

求學之餘尋訪、瞻仰名勝古迹,一直是我的喜好。更何況要具備一定的宗教常識,除了學好宗教概論課程,對實物實景感知一番也是必要的。

一個曙光初露的周日,我來到了位於人民北路上的光孝寺。光孝寺是廣州最悠久的建築。素有「未有廣州,先有光孝」一說。晨光霧靄中的光孝寺顯得氣勢不凡,在這裡,曾經發生過多少不同尋常的往事。諸侯、名士、高僧都曾留下過他們的故事。至今寺內遺存的一些古迹還在默默地向來此的僧俗訴說著這一切。光孝寺原址為西漢初年南越趙佗的玄孫趙建德的故宅,三國著名的東吳名士虞翻在此講學,虞翻死後其妻將此房捐了做了廟宇。禪宗初祖達摩至中國廣州,也在這裡講經說法,並且還挖一泉洗缽,就是現在的「洗缽泉」。

當然最著名的要數禪宗六祖慧能在此正式剃度出家說法。由大殿繞至殿後,那引發的著名禪宗公案的幡還在飄動。千百年前的一日,一眾僧俗正在聽住持和尚說法,寺中兩沙彌見幡在風中舞動,便就「幡動」還是「風動」的問題爭執起來,此時人群中的慧能一句「此乃心動」的回答,宛如石破天驚,驚駭世俗,主持和尚當即認定他就是隱於民間的禪宗六祖。於是隱藏民間十六年的六祖在此正式剃度,被眾僧推為光孝寺住持,開創了禪宗「一花傳五葉」的時代。

瘞發塔是不能不去的,當年六祖的落髮就盛放在塔內。靜立於塔旁,凝神追思,六祖當年的情景慢慢現於腦際,六祖不識文字,卻給後人留下了堪稱中國唯一一部自創的大乘經典,向來佛經都是傳自印度。這部經典的特色在於敢於藐視一切經典權威,提出了「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明心見性即是佛」的觀點,使長期以來卑膝於佛像前的中國人第一次感到了自性之光的偉大。因而六祖成了千百年來人們禮拜尊敬的對象。以至於美國人把他列入影響世界的100位偉人之中。慧能大師可以說是「死而不亡者壽」了。

出光孝寺南行約十分鐘,來到了一個院里矗立著一個高大光禿,形如炮彈的巨塔的建築面前,這就是懷聖寺。那塔也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光塔。此塔是世界上現存最為古老的伊斯蘭教塔。懷聖寺的歷史可謂久已,早在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還健在的時候,伊斯蘭教士阿布.宛葛素來到廣州傳教。

當時正值中國的唐朝,廣州是中國連通海外的唯一港口,據載當時在廣州居住的外國人就有十幾萬,當時政府為了便於管理讓他們統一居住在城西,名曰「番坊」,於是阿布.宛葛素就在這兒修建了全中國第一座清真寺。來到寺門前,正欲進入,卻見門內有一牌上赫然寫著「非本教人員禁止入內,謝絕個人參觀」的字樣。我到過不少道教、佛教的廟宇、宮觀,大凡都是歡迎人去參拜而並不受限制的,沒想到伊斯蘭教寺院是這樣的。

經過一番交涉,門衛通情達理破例讓我進入。進門之後,彷彿置身於異國他鄉。建築頗具伊斯蘭特色。正值伊斯蘭齋月期間,來此禮拜的人們很多。見到的眾人,女子除了正在準備餐飯的,無不頭戴面紗,身披絲巾,男子大多是高鼻深目、長著絡腮鬍子的外國人,還有不少是黑人,中國人卻很少看見。他們操著異域語言讓只會漢語的我無法與之溝通,只能用目光淺淺的交流一下。

來到禮拜殿門前,裡面傳出了參差不齊的嗡嗡的誦經聲音,門口放著不少各式各樣的鞋子,脫鞋之後踩在殿內鋪滿羊毛氈的地面上,環視周圍,裡面的人姿態各異。有躺著的,但絕不是在休息,而是在冥想或是在聽經。有在幾幅寫滿異域文字的大型鏡框面前反覆起立跪倒禮拜的。書上說伊斯蘭教不拜神像,他們認為真神安拉是無形無像的,這個常識到今天才得以形象地感知。殿內牆上懸掛的幾幅文字應該是寫有真主安拉的阿拉伯文。整個懷聖寺內感受不到一絲中國風土的氣息,由此想到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融入了很多中國文化,比如佛像為中國人模樣,建築為中國宮殿式。

今天我們進入佛教寺院決不會有身處異域之感,但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也逾千年,在他的寺院卻感受不到絲毫中國化的東西,無論是建築還是寺內陳設,還有門口的醒目提示,該教對自己的宗教文化守護之嚴可見一斑。

註:飛雲頂,海拔1288米,羅浮山最高峰,相傳歷史上孫中山,蔣介石曾登臨。山頂狂風陣陣,170多斤的我也站不住。

由懷聖寺南行五、六百米便到了道教宮觀—五仙古觀。古觀坐落在一個土丘上,青磚條石結構,上有碧瓦覆蓋、分前、後兩殿依地勢由低到高而建。從外表看,建築規模遠不如前兩地,但它可是廣州「羊城」、「穗城」由來的發源地,其淵源頗為長久,傳說周夷王年間有五位仙人騎著五隻銜著麥穗的羊降臨於此,將金燦燦的麥穗教於百姓耕種。人們為了感謝五仙降福特地建了這座宮觀。

數千年來,此地香火不斷,五仙一直受到人們的供奉。由前殿涉階而上進入主殿,只見由一整石雕出的三男兩女五位仙人被供奉正中,神情怡然,形態各異,真有飄逸脫俗之感。來到殿旁一個大池塘,池底有一個「大足印」,這便是被稱為「仙人拇指」的「神跡」了,傳說是五位仙人在此留下的。

其實這只不過是個古老的傳說罷了。但是,對於廣州人來說,他們一定是寧信其有了,要不然,修建這個「飲水思源」的道觀作何呢?其實,傳說真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廣州對曾造福於己的人或事是永遠不會忘的,無論多久。

離開五仙觀再向南,幾乎走到珠江邊了,在這裡的橫街上有我國現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座哥特式古建築風格的石結構的天主教堂。當地人稱它為「石室」。在未學習宗教知識之前,我不明白天主教究竟為何教,與基督教的關係,學了才知道天主教是羅馬公教傳入中國後的稱謂,而羅馬公教又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別之一。

還沒有走到跟前就見到一對雙尖石塔直刺雲霄。這便是教堂的標誌—尖頂了。較前三教建築,教堂的建築顯得最具氣勢。這座教堂始建於清同治二年,竣工於光緒十四年,距今一百多年了。走入教堂,看到一些膚色分呈白、黑、黃的各國男女,三三兩兩的端坐在長椅上,正在用他們各國的語言喃喃著做著祈禱,不時還在胸前劃著十字。光線從由七彩玻璃鑲嵌的四面門窗透過來,整個氛圍顯得異常肅穆。如果說光孝寺讓我心凈,五仙觀讓我清靜,懷聖寺讓我感受神秘,那麼「石室」則讓我感到了莊嚴。

走出「石室」,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才發現日頭已上三竿,可我絲毫沒有飢腸轆轆之感。今天的行程讓我豐富充實了許多,讓我對四大宗教有了直觀的認識,更讓我對第二故鄉—廣州了解加深了許多。自古以來,廣州一直就是對外開放的前沿,在這兒,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而又互為獨立,各色人種和睦共處,莊嚴肅穆之地與市井繁華場所比鄰相依,古老歷史底蘊與現代都市氣息和諧並存。也許,這就是廣州的特色與驕傲,也是只有海納百川、包容萬象、不拒不棄的廣州才能做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精神分析導論講演》第一講緒論
不聯機故障的維修思路檢測判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