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羊城八景的千年遞變

羊城八景的千年遞變

廣州自宋開始就有『"羊城八景」的名目,元、明、清各朝都有所變更,因為地方景色隨著時代遷移而呈現不同風采,舊的景物相繼湮沒,新的景物則代替了舊的位置,這種變易是必然的。

20世紀60年代

廣州各界人士評選出下列羊城八景的:

白雲松濤

蘿尚香雪

越秀遠眺

珠海丹心

紅陵旭日

雙橋煙雨

鵝潭夜月

東湖春曉

60年代的八景既有舊景的痕迹,又更多地反映了地方新貌。「珠海丹心」是指海珠廣場的廣州解放紀念的戰十立像。「紅陵旭口」是指1927年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雙橋煙雨」是指珠江的鐵路大橋,因橋分兩段,跨江而過,故稱雙橋,「東湖春曉」是指東山的人工湖。

20世紀80年代

廣州各界人士再度評選「羊城新八景」所選如下:

紅陵旭日

黃埔雲檣

雲山錦繡

珠海晴波

黃花浩氣

越秀層樓

流花玉宇

龍洞琪林

這與60年代所選互有異同。其中,「黃埔雲檣」指黃埔新舊港,「黃花浩氣」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流花玉宇」指流花湖一帶新貌,「龍洞琪林」指龍眼洞植物園風光。

宋、元、明、清各朝的「羊城八景」,現已已因年遠名湮,不為人們所知了。下為歷朝八景的名稱:

宋代羊城八景

扶胥浴日——南海神廟所在的黃木灣扶胥口,宋時瀕臨江岸,日出時,「火雲一燒,天海皆赤」,素稱奇觀。

石門返照——石門在廣州西北,江水切開石峽南下,江景浩闊,現仍是個遊覽區。

海山曉霽——海山亭,宋時仵廣州鎮南門外,亦稱市舶亭。

珠江秋色——珠江,當時指流經廣州海珠石的一段河道。

菊湖雲影——菊湖,舊址在白雲山濂泉左方,並建有宋丞相崔菊坡祠。

蒲潤濂泉——在白雲山聚龍崗北6華里,又名甘溪,舊以產菖蒲得名。

光孝菩提——光孝寺菩提樹,是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智葯三藏從天竺國移植來的。

大通煙雨——大通寺,舊址在大通滘口。

元代羊城八景

扶胥浴日、石門返照、蒲潤濂泉、大通煙雨——同前。

粵台秋月——越王台,舊址在越秀山。

白雲晚望一白雲山晚望岡,在今白雲山山頂公園。

景泰僧歸——景泰寺,舊址在白雲山西南方,專內有僧歸亭。

靈洲鰲負——靈洲,在廣州西北,又稱小金山。舊有寶陀寺,有蘇東坡詩刻。

明代羊城八景

粵秀松濤——越秀山。

穗石洞天——穗石亭,舊址在廣州五仙觀。

番山雲氣——廣州舊有番,禺二山,南北相接,勢如長城、自南漢以來,逐漸夷為平地。

葯洲春曉——南漢在廣州城鑿湖500餘丈,聚方士煉丹,後稱葯洲。廣州九曜園即葯洲故址的一部分。

琪林蘇井——蘇井,指廣州元妙觀西廡的東坡井,又名龜泉。跡已久廢。

珠江晴瀾——廣州海珠石一段河道。

象山樵歌——象崗,在廣州大北門外。

荔灣漁唱——西關荔枝灣。

清代羊城八景

粵秀連峰——越秀山諸峰。

琶洲砥柱——琶洲,在廣州城南江中,地形如琵琶,明萬曆年間建有海鰲塔,今稱琶洲塔。

五仙霞洞——廣州坡山五仙觀,明代所建。

孤兀禺山——清代的廣州禺山,實際只剩下殘跡。

鎮海層樓——明初朱亮祖所越秀山建鎮海樓。

浮邱丹井——浮邱,故址在廣州城西,傳為晉時葛洪煉丹處。

西樵雲瀑——西樵山有32泉瀑。

東海魚珠——魚珠石,在南海神廟西,亦名鰲洲。

宋、元、明、清的羊城32景,除四景相同外,實為28景。元代的八景中,有3處地屬白雲山,過於集中。清代的八景,包括西樵,雖同屬廣州府,但超出羊城界域頗遠。各景的名目,有些在當時就徒托虛名,例如明、淸所列的番、禺二山,早已成歷史上的陳跡了。

所有圖片素材均源自網路共享資源,其知識產權歸相應權利人所有。因未有圖片作者聯繫方式,無法核驗所有素材的知識產權,如涉侵權,請聯繫我們,核實後將對相關內容進行刪除或其他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城網 的精彩文章:

TAG:花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