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常被凶的孩子,大腦結構發生了可怕的變化!

經常被凶的孩子,大腦結構發生了可怕的變化!

卷卷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卷卷漫畫

你小時候被大人懟過嗎?

有沒有感受過那種

被大人支配意識

又無力反駁的恐懼?

……

最近卷卷看了一個節目

著實心疼壞了

裡面的一個小女孩

這個節目形態跟日本一個

老牌綜藝很像

他們會邀請一些孩子

上台來大聲喊出自己的願望

然後被「訴訟」的人一般

會站在台下做出回應

要說的這個小女孩

今年才上初一

她吐槽的就是她老媽

因為媽媽經常拿她和別人家

的孩子做比較

而偏偏這個「別人家的孩子」

還是姑娘的閨蜜!

所以就出現了:

「媽媽經常說,你這麼差,

那誰誰怎麼會和你做朋友?

「每次成績下來,

一定會先說我最差的那門,

永遠不會鼓勵自己……

最後

小女孩幾乎是帶著

哭腔向媽媽喊話:

「老是這樣打擊我,

我知道別人很厲害,

可為什麼我一直在努力,

可是你卻從來沒有看到過捏??」

這句話一出口

不知道問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台下的學生們心裡也都戚戚焉

而媽媽是怎麼回的呢?

「我之所以把你和他們比較,

是為了打擊你,

因為,不打擊你,你就會飄。」

第一回合:K—O!

女兒:我不適合激將法啊!

你們總是打擊我,

我就會覺得自己很差啊!

而媽媽卻在逃避問題:

我承諾你的我都做到了,

但是你承諾的你做到了嗎?

第二回合:K—O!

(你媽還是你媽…)

女兒:那你以後可以不可以

別再說別人家的小孩

比我好的事情的了?

(我承認我做的不好,

但你在指責我不好的時候

可以不可以收斂些)

媽媽繼續迴避問題:

當你很強的時候

我覺得我是要拍一下

當你很弱的時候

我覺得我要推你一把

你要不停得去實踐

有些事情,

你一定要去改才有效果的

麻麻你在說什麼呢???

(打擊還是要打擊的,

這輩子都不可能不打擊的。)

第三回合:K—O!

這幾句話

生生把女兒懟得張不開嘴

台上的她早已哭成了淚人

一度想掉頭就走

女兒的訴求

只是希望媽媽

多肯定自己一些而已

但更戲劇性的是

那個她媽媽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也不能讓自己的媽媽滿意

接下來那個真的學霸閨蜜

緊接著也上來吐槽自己的煩惱了

作為一個考試第一的學霸,

她的父母卻也在不斷苛責:

「你們班每個人體育都及格了,

而你什麼都不行!

GIF

看來

不管孩子多好

在父母眼裡

都是有問題的

打擊式教育是在中國

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

比較典型的帖子

一個媽媽去美國

看望正在常春藤

讀博士的女兒

不知道怎麼就指責了起來

面對媽媽的不滿

女兒問:

「我是不是永遠都沒法讓你滿意?」

媽媽回道:

「你覺得自己做的很好嗎?」

女兒一聽

翻身就跳下了陽台,沒救回來

明明女兒已經那麼優秀

但就是不願意當面讚美女兒

悲劇發生悔也悔不及

熟不知

還有許多父母都把懟孩子

當家常便飯

宋丹丹曾在一檔

收視率極高的

綜藝節目上言語打擊

自己的兒子巴圖

「我生了一個廢物,

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

巴圖被說的抬不起頭

躲進雞窩

但無奈媽媽還是站在旁邊一直說

全然不顧及孩子的感受

「我不打擊你,你就會飄」

「你就是什麼都不行」

「你覺得自己很好嗎?」

「我生了一個廢物…」

……

這些話放在孩子身上

已經不僅僅只是懟那麼簡單了

家長好像從來都未意識到

他們這些話里有槍

會對孩子的一生

都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心理學上管這個現象

叫做「語言虐待」

也被稱為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一位知乎網友短短几字

的回答直戳人心:

「堂堂七尺軀,莫聽三寸舌。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據調查顯示

平均每20個人就有1個人

遭受過語言暴力

50個人中就有1個人

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

輕者患有社交障礙

重者有殺人和自殺行為

有這麼嚴重嗎?

——真的有

語言暴力帶給人的傷害

幾乎完全不亞於身體暴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

語言暴力在一定程度上

也可以稱之為是一種社會排斥

會讓人產生社會疼痛

2003 年

加州大學洛衫磯分校的

NaomiL . Eisenberge 教授

通過神經影像實驗發現

當實驗參與者

感受到了杜會排斥時

會激活與身體疼痛相同的腦神經迴路

當時

他找來一群人一起

試玩接球電子遊戲

第一輪的時候

3個人之間都可以互相傳球

第二輪的時候

就讓其中兩個人

故意不傳球給第三個人

在這個過程中

實驗人員利用核磁共振(MRI)

同步掃描了實驗參與者的大腦

結果顯示:

在參與者體驗到社會疼痛時

大腦背側前扣帶回

(dACC)以及前腦島

(AI)的激活更強了

現在也有廣泛的證據表明背側前扣帶回功能損傷導致大量的心理紊亂和不正常的人格質,這些都表明dACC是很重要的部分,是參與行為、認知、情緒調節的共同通路。(互動百科 前扣帶回詞條)

而這兩個部分(dACC、AI)

恰恰也是人體受到身體暴力

會激活的反應區

也就是說:

你罵我一下,和打我一下

在我這裡的疼通值在本質上類似

還一個更讓人震驚的實驗顯示

語言暴力甚至會

影響兒童的腦結構腦功能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

副教授 Martin Teicher

與波士頓兒童醫院合作

共同評估了語言虐待

對兒童腦結構和腦功能的影響

研究顯示:

與沒有受過語言虐待的兒童相比

受過言語虐待孩子大腦中的

海馬區體積平均減少了6%!

這都會直接導致孩子的

識別調節情感的能力變弱

是不是有些細思極恐?

但這些也都僅僅

只是我們可以觀察到的表面

語言對人內心秩序的破壞

根本是難以估量的

因為它是一種

精神層面的持續性傷害

在《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中

阿米爾對伊夏的父親講的話

也隱喻了這一點

一項針對未成年人的調查發現

在家經常被罵的孩子

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

25.7%的孩子表現出「自卑」

22.1%表現出「冷酷」

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這種不良性格的養成

相當於在孩子的成長

過程中埋了一顆

定時炸彈

一個極端的案例:

泰國一家超市,父親看見在櫃檯里發獃的兒子,便怒不可遏,把一把槍扔在孩子面前:有種你就別活了!沒想到,轉身的瞬間,兒子拿起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父親的一句話要了兒子的一條命。

而真兇並不只是這一句

是這個父親在此之前

罵過孩子的千千萬萬句

這已經在他心中

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

根本無法填補

說到這裡

肯定會有很多父母

無法理解

為什麼孩子會

聽信自己的這些氣話呢?

「我並不是真的覺得他是廢物啊,

難道他不懂嗎?」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

《中毒的父母》中解釋到: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心裡學家庫利關於自我的定義:

「對每個人來說,他人都是一面鏡子,個人通過社會交往了解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自己的自我」。這個定義表明,他人的看法決定了一個人的自我感知。

這都表明

他人的看法會在很大程度上

左右了一個人的自我感知

但相比於以上種種

更令人心寒的事情是

在大眾的共識里

沒有人會覺得罵一罵子女是一種語言暴力

所以就導致

很多遭受語言暴力的人

會對自己的痛苦

產生不確定性

比起那些身體受到虐待的人

他們似乎沒有資格叫苦

沒有資格抑鬱,沒有資格生病

但他們的痛苦又是實實在在的

每天生活在壓抑之中

每天回家都戰戰兢兢

而孩子也不會表達

他們首先是哭泣

之後就變成了麻木

就像有個網友說的:

孩子的沉默、隱忍、恐懼、討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因為這樣的「懂事」,讓他們覺得很「省事」。

是不是所有的大人都渴望擁有

這樣一個「省事」的孩子呢?

最後卷卷想給大家講一個

輕鬆的小故事吧

從前有兩個死對手

一個叫南風,一個叫北風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

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寒風

結果行人因為害怕寒冷

就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

行人覺得很暖和

便解開了紐扣,主動脫掉了大衣

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個故事

也是社會心理學上

真實存在的一個概念

被稱之為「南風效應」

用來啟示人們在處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時候

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

南風為之所以勝出

是因為他讓人的行為

變成了自覺的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

最高級的教育

是給孩子啟發

讓他主動成長

而不是一味的拔苗助長

他需要你,需要你的愛

所以不要吝嗇對自己孩子的讚美

誇誇他他真的會很開心的

比任何獎勵都來得有用

GIF

焦耳:可以沒有小魚乾,但不能沒有主人的抱抱

卷卷編輯整理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胎教管家 的精彩文章:

媽咪寶貝聽古詩:馬詩
馬伊琍:我為取悅自己而活!

TAG:胎教管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