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5有巨大缺陷將被新型艦載機取代?俄專家急了:五年之內不可能

殲15有巨大缺陷將被新型艦載機取代?俄專家急了:五年之內不可能

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也被稱為「飛鯊」,是中國海軍航母編隊現有唯一可用的艦載固定翼戰機。它就有航程遠,載彈量大,機動性好的優點。然而,最近有消息傳出,中國空軍張紅賀中將對媒體透露,國內正在研製新型艦載機來取代殲-15.此番話被解讀為殲-15艦載機或存在無法克服的缺陷。

如果殲-15真的存在重大缺陷,那麼也就是說,俄羅斯原版的蘇-33艦載機可能也存在此類隱患。對此,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不這麼認為。他覺得蘇-33艦載機是蘇-27惻衛家族的一個優秀成員,是可以媲美美國海軍F/A-18「大黃蜂」艦載機的優秀產品,即便是中國的殲-15存在無法克服的短板,也是中國沈飛自己的問題,蘇-33依然是一款強大而有效的艦載機,並且,在可預見的數年時間內,大約為5到8年時間,殲-15改進型和雙座型還是中國海軍不可或缺的主力機型。

誠然,俄軍事專家維護蘇-33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師承蘇-33的殲-15已不適應中國海軍的未來需要的現實是無法迴避的。在追求飛控一體化的今天,蘇-33落後的航電和操控體系令三翼面布局成為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產物,更不要提油耗高,維護間隔短的俄制發動機,而且隱身能力不佳是更為致命的缺陷。因此,即便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之後,殲-15的作戰性能的提升其實很有限,在面對美,日,韓空軍的F-22和F-35第五代戰機時,勝算微乎其微。

張紅賀中將口中所說的新型艦載機,從目前來看,最有希望的便是沈飛的FC-31。隱身外形,先進的飛控一體化系統,有源相控陣雷達,信息化航電設備從各方面滿足中國海軍對未來艦載機的需要。與此同時,國產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WS-18的順利投產,也使得FC-31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的可能性更大。

但如俄專家所說,FC-31「鶻鷹」的測試才剛起步,需要至少三到五年時間才能達到小批量產的水平,形成戰鬥力則時間還要更長一些,因此,在這期間,殲-15及其改進型依然是中國海軍艦載機的核心戰鬥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閱無疆 的精彩文章:

剛剛,45枚火箭彈突襲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為何只攔截到7枚?
蘇軍出動24萬精銳部隊拯救歐洲大陸,至今這片土地依然是生命禁區

TAG:大閱無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