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盃三四名決賽如同雞肋,真是這樣嗎?

世界盃三四名決賽如同雞肋,真是這樣嗎?

在一些人看來,三四名決賽只不過是失敗者的安慰獎,但縱觀歷史,這場比賽難道真的就是如此雞肋,毫無意義嗎?thesefootballtimes.co作者Clemente Lisi就撰文討論了這一問題。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是同一個國家的兩座城市,不過它們一直都是傳統意義上的競爭對手。若你在大街上隨便逮幾個莫斯科人詢問,哪座城市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城市,你幾乎會得到同樣的答案:「一個是曾經俄羅斯的首都,另一個是莫斯科。」

換而言之,如今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的聖彼得堡,在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不過,無論是莫斯科,還是聖彼得堡,在過去四個世紀的歷史裡,都在俄羅斯歷史文化的進程中扮演著獨特而又重要的角色。

正是因為如此,今夏世界盃的決賽放在莫斯科舉行,而提前一天進行的三四名決賽放在聖彼得堡進行,真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選擇了。

如果聖彼得堡在政治、經濟上一直被認為是次於莫斯科的存在,那麼周六在聖彼得堡進行的三四名決賽,在世界盃的歷史上也有著類似的地位。和世界盃決賽(或者世界盃上任何一場其他的比賽)相比,三四名決賽看起來就像是一場掉價的比賽,人們也並不在意這場比賽。更多的球迷還是在翹首期待世界足壇的新王在盧日尼基球場加冕桂冠。

話雖如此,但從三四名決賽的門票銷售情況來看,其實情況並非一定如同我們想像的那樣。周六這場在聖彼得堡進行的比賽,仍舊預計有64287名觀眾前往觀戰,觀看這場兩支半決賽中敗者的對決。

誠然這是一場沒有太多球迷在意比賽結果,更加沒有什麼球迷去記住比賽結果的比賽,但縱觀歷史,世界盃的三四名決賽往往比決賽更具觀賞性。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正是比賽性質所決定的。決賽的交戰雙方小心謹慎,嚴密防守,不願意讓對手抓住一絲機會。例如最近三屆世界盃的決賽,一共只不過出現了四粒進球。而三四名決賽交戰雙方往往無所顧忌,能夠為球迷帶去更多的快樂、更多的進球。雙方大開大合,絲毫不會考慮用擺大巴這樣枯燥的戰術去堅守勝利果實。例如在過去三屆世界盃的三四名決賽中,就一共產生了12粒進球。也正因為這樣,世界盃三四名決賽,也總是能創造出一些經典時刻。

今夏世界盃三四名決賽的門票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銷售一空,而黃牛黨手中的三四名決賽門票已經炒到了差不多原價的十倍——當球迷們試圖去見證一些經典時刻的誕生之時,票販子們就看到了商機,看到了一摞摞的鈔票。按照黃牛黨的說法,如果東道主俄羅斯在四分之一決賽中取勝,那麼這場三四名決賽的門票可能會有更大的市場,而且票價可以炒得更高。

球迷們願意砸這麼多錢,去一場看似毫無意義的比賽,其實還是能夠享受其中過程的精彩。三四名決賽中產生的進球數從來都不少。自1974年世界盃上波蘭1-0戰勝巴西以來,沒有哪一場世界盃三四名決賽的進球數少於3球。不過即便如此,這樣一場比賽在不少球員和主教練心中,仍舊是嫌棄的對象。在他們看來,這就是給半決賽敗者的一個安慰。

此前執教荷蘭國家隊的范加爾在2014年世界盃之時,對記者說道:「我認為這是一場沒有必要進行的比賽。我都已經喊了十年了。我們要踢這場比賽,但這不公平。我們少了一天恢復的時間,這是不公平的。最糟糕的是,你可能連續兩場比賽面對失利,以失敗者的身份回到家鄉。因為你可能連續輸掉最後兩場比賽。」

四年前,荷蘭在世界盃三四名決賽中戰勝了慘敗給德國的巴西,成為世界盃季軍。但這對於荷蘭來說,並非是他們發奮圖強的開始,而是他們陷入黑暗之前的最後一道曙光。兩年之後的歐洲杯,今夏的世界盃,橙衣軍團都沒有能偶出現在決賽圈的舞台上。

憎恨世界盃三四名決賽,並非是什麼新鮮事。從世界盃開始的那一刻起,三四名決賽就一直飽受爭議。不過自1934年德國在那不勒斯3-2擊敗奧地利,收穫世界盃季軍以來,國際足聯就沒有真正考慮過要取消這場比賽。

談及世界盃歷史上的首個季軍,時至今日仍舊是史學界爭論的焦點。一份在1984年的國際足聯公告中表示,南斯拉夫在1930年世界盃的三四名決賽中以3-1擊敗美國,收穫季軍。但一些史學家們對於這樣一個結果並不認可,他們認為當時南斯拉夫對於世界盃裁判表示不滿,所以沒有參加比賽。兩年之後,國際足聯又發布了一份報告,而在這份報告中指出,首屆世界盃的季軍是美國。

不過,無論國際足聯表示首屆世界盃季軍是南斯拉夫,還是美國,這樣一個爭論都一直沒有停止。在2010年之時,科斯塔-哈茲的兒子翻出了父親代表南斯拉夫出戰首屆世界盃之時所收穫的銅牌,看起來終於是終結了這個話題的討論。

關於美國和南斯拉夫之間,誰是首屆世界盃季軍的爭論,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其實也是揭示了世界盃季軍在足壇歷史上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

最激動人心的三四名決賽,發生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之上。韓國在淘汰賽階段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績,其中包括對陣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極具爭議性的勝利——不過他們在三四名決賽中輸給了土耳其。

說起來,那屆世界盃上的土耳其確實算得上是一匹黑馬。在6.3萬名紅衣球迷的注視下,土耳其在大邱體育場以3-2的比分擊敗了韓國。這場比賽中,雙方都展現出了自己的最佳狀態,以及足球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對於土耳其而言,這場比賽的勝利,使得他們收穫了自己在世界盃歷史上的最佳成績。而以殿軍收場的韓國,也展現出了自己的最佳狀態,收穫了自己在世界盃上的最好成績。

那場比賽中,土耳其前鋒哈坎-蘇克只用了不到11秒的時間,就攻破了韓國的大門——這粒進球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的最快進球。事實上,在任何重大的國際賽事中,這都是最快進球。哈坎-蘇克的進球也為這場比賽奠定了基調,雙方都毫無保留,你來我往。

不過時任韓國主教練的希丁克,對於這場比賽卻有著複雜的感覺。2002年韓國在三四名決賽中遭遇失利,而四年前希丁克執教的荷蘭在半決賽中點球大戰輸給了巴西,並在三四名決賽中輸給了克羅埃西亞。希丁克說道:「這就是為啥我不喜歡決賽前的那個周六。」

這位荷蘭教頭還回憶起了1998年的荷蘭國家隊,那個時候的橙衣軍團擁有博格坎普、埃德加-戴維斯等優秀的球員。「這就是為啥在三四名決賽中,你的能量完全消失了……儘管多年之後,你的想法會有所不同,但在那一刻,你最先想到的還是決賽。」

對於一些球員來說,三四名決賽是一場關乎於個人成功的比賽。在這場毫無意義的比賽中,一些球員能夠擴大自己的進球數,進而奪取世界盃金靴。1990年世界盃上的斯基拉奇、1998年世界盃上的達沃-蘇克、2010的托馬斯-穆勒,都是如此。

儘管這樣的數據表明,三四名決賽還是有價值的,但在大多數人眼中,這場比賽的重要性還是存在爭議。而且對於一些主教練來說,這場比賽最大的意義可能就是讓那些世界盃大部分時間都枯坐板凳的球員,有機會感受世界盃的熱情。

1990年世界盃半決賽中失利的東道主義大利,在巴里與英格蘭進行了三四名決賽。在這場比賽中,15分鐘內出現了3粒進球。巴喬在比賽第71分鐘的時候率先打破僵局,為義大利拔得頭籌,而10分鐘之後,大衛-普拉特頭槌為英格蘭扳平比分。最後,斯基拉奇用點球攻破了彼得-希爾頓所把守的大門。

對於斯基拉奇來說,三四名決賽中的進球,是他在這屆世界盃中的第六粒進球,足以幫助他贏得世界盃金靴獎。而最終收穫殿軍的英格蘭,則是憑藉紅黃牌數量最少的優勢,拿到了賽事公平競賽獎。

雖然傳統的足球強國不把這場比賽當回事,但黑馬們還是非常重視這場比賽的。比如1994年世界盃,瑞典就全力以赴,4-0擊敗了保加利亞。四年之後的法國世界盃上,克羅埃西亞在半決賽中輸給了最後的冠軍法國,而在三四名決賽中,他們則是卯足了勁戰勝,戰勝荷蘭,拿到了季軍。同時,達沃-蘇克也是憑藉這場比賽中的進球,最終確保了自己的世界盃金靴獎。

此外,在某些時候這樣一場比賽也能夠成為球員鞏固自己世界盃最佳球員地位的比賽。比如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儘管弗蘭最終只不過幫助球隊拿到了殿軍,但他仍舊是奪得了該屆世界盃的最佳球員稱號。這是他至今仍記憶猶新的事情:「很明顯,躋身世界盃四強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有人在2010年世界盃開始之時問我們這件事,我們會很開心。這是非常積極的。」

事實上,歷史證明三四名決賽對於球迷和球員來說,其實還是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所以,現在是時候擁抱這場比賽了。低估它,或許我們會錯過一些世界盃上的精彩時刻。而且,參加三四名決賽,其實從來就不是什麼壞事情。

世界盃猜球小程序「FIFA熱愛大競猜」上線,掃描小程序碼,即刻猜你所愛!競猜贏Q幣、FIFA限量周邊和華為手機終極大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播吧 的精彩文章:

今夏世界盃20款最漂亮球衣:德國主場球衣居首
日本足球崛起之路:匠人匠心貴在堅持,百年藍圖並非空談的夢想

TAG:直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