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十年代,這一布包碎紙賣得1400元,從中拼出范仲淹米芾書畫

六十年代,這一布包碎紙賣得1400元,從中拼出范仲淹米芾書畫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彼時的新中國因為生產力低下,社會財富也相應地稀缺,工人工資的級差從4.5元到15.45元 ,服務性人員的工資級差從20.50元到13.50元,技術人員的級差從2元到50多元,文藝工作者的級差從5元到50多元,與當今千萬上億的片酬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商品單價也不高,3元錢當時在連隊能買60斤牛奶,或300-600斤白菜,或300斤蘿蔔、或150斤土豆,或20斤醬油、或4斤豆油或23斤鹽,或17斤白面、或31.6斤玉米面、或3.8斤豬肉!!!

然而,1964年,一個男青年卻在榮寶齋以1400元的高價賣掉了一布包碎紙:

北京榮寶齋前身"松竹齋"南紙店從1672年建立,是一家馳名中外的經營文房四寶的店鋪,至今依然還在,今天的木版水印事業與它旗下的"帖套作"機構密切相關——

男青年來到後,當時文物局的局長張蔥玉、副局長王冶秋等領導紛紛齊聚榮寶齋,年輕人要價1500元,當然通曉文物知識的店員知道,這批文物如果拿到現在的市場拍賣,至少值幾千萬元。。。只是這不是錢的問題,店員們講價講到1400元,試圖糾纏男青年,不過男青年一點也不在乎,辦完手續點了錢就走了!

為了這堆碎紙,榮寶齋聚齊當時最好的書畫學者,最終拼出了37件書畫,包括李公麟的《三馬圖》題跋、北宋范仲淹《師魯二札》的殘缺,宋代書法名家米芾的《苕溪詩卷》。。。

也許是為了不必要的麻煩,男青年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留下的地址也不詳,直到1996年,哈爾濱《新晚報》的採訪報道,他依然不願意使用真實姓名,「青年人」丁心剛(化名)、父親丁征龍(化名)、母親孫曼霞(化名)!

父親丁征龍(化名)早年曾留學德國和法國,盧溝橋事變後回國,在張學良北京辦公處工作,1945年他告別妻子,與朋友駱大昭、王學武一起去長春看望同學和老師;因為正值日本投降,以日本為依附的偽滿政權隨之傾覆,溥儀出逃,忙著逃命的溥儀自然管不了身外之物書畫古籍,這些藝術精品被遺棄在溥儀的偽滿洲國小白樓里。。。

主人沒了,留守的士兵們爭著搶著做新主人,只是書畫超過金銀般的價值,卻沒有金銀的質地——許多流傳千年百年的精品就這樣被肢解了——不能一件一件地賣,那就一袋一袋地賣,當時的東北街頭常有這樣的場景,叫做「東北貨」。。。丁征龍(化名)就買了一些!

也許是丁征龍(化名)賣得太物超所值,同行駱大昭起了歹心,在搭乘貨運列車回營口的路上將丁征龍殺害,推下了火車,奪走了字畫。。。母親孫曼霞(化名)懷疑駱大昭,並且告發了駱大昭的罪行,最終駱大昭被槍斃,書畫回到了丁家——

不過母親孫曼霞(化名)是個識大體的人,深知那批書畫的重要性,如果書畫在自己手裡出了什麼閃失,上對不起國家,下對不起死去的丈夫,就這樣她讓兒子丁心剛(化名)向榮寶齋捐獻文物!

而百年老字號榮寶齋無償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讓這批遍體鱗傷的文物回到了原來的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山西煤礦發現六萬白骨,病殘活生生扔進萬人坑,日寇掠奪千萬噸
中國最早的特種兵:抗日時期一夜之間消失三年,回來後殺敵八萬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