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十九軍為何兩天之內被日軍徹底擊潰?

二十九軍為何兩天之內被日軍徹底擊潰?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這首著名的《大刀進行曲》,歌頌的主角就是二十九軍,1933年3月12日至3月24日,在長城關隘喜峰口,宋哲元和張自忠帶領二十九軍用大刀與日軍關東軍血拚,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

從此,宋哲元帶領二十九軍實力不斷增強,擴充為四個師,十萬多人,成為華北舉足輕重的一支軍事力量,也成為在平津與日軍對峙的一線力量。

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二十九軍從上到下都是麻痹大意的,對日軍頻繁的軍事活動缺乏重視,認為日軍在平津地區區區三萬人,無法與己方的十萬之眾抗衡。

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也厭倦了與日本人的周旋生活,於1937年5月份回山東樂陵老家養病。

恰在此後不久,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

此時的宋哲元,依然夢想能政治解決爭端。

而日本政府已經定下了侵略中國的罪惡計劃,不斷向平津地區增兵。

1937年7月28日,日軍先發制人,於凌晨發動全線進攻,南苑、北苑、西苑、通州均發生激戰。

二十九軍倉促應戰,局勢非常不利。

此時的宋哲元和二十九軍完全處於被動局面,日軍擁有優勢兵力,而且佔了先機,南苑的二十九軍軍部遭到日軍主力攻擊,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相繼陣亡。

南苑丟失後,二十九軍防線被攔腰斬斷,危在旦夕。

此時的宋哲元思想壓力非常大,繼續打,自己這支苦心經營的部隊可能完全被打殘,最後血本無歸。

不打,難以向國人交待。

最後,宋哲元留下了張治中代理北平市長與日軍談判,留下四個團維持治安,其餘部隊全部撤走。

29日清晨,北平人民清早出門,發現國軍已經完全拋棄了平津人民撤退了。

在中國人心中英勇頑強的二十九軍,就這樣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被日軍徹底擊潰。

抗日戰爭開局就這樣被葬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站在牆外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滿門英烈,兄弟三人抗戰均浴血沙場,分別是37歲,29歲,38歲
二戰中最具浪漫色彩的部隊——飛虎隊

TAG:站在牆外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