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齊白石又出國了,歐洲人能看懂中國的風雅藝趣嗎?

齊白石又出國了,歐洲人能看懂中國的風雅藝趣嗎?

2018年6月27日,在位於歐洲內陸中心的中立國列支敦斯登首都瓦杜茲的國家博物館中,一個名為「風雅藝趣——中國人的生活·智慧·藝術」特展拉開大幕。

列支敦斯登國家博物館外

這是繼北京畫院2015年4月首次將館藏齊白石真跡帶出國門、在匈牙利國家美術館舉辦專題展之後,與歐洲國家級博物館進行的又一次藝術交流展。與3年前的齊白石個展不同的是,「風雅藝趣——中國人的生活·智慧·藝術」特展所展出的70餘件作品是以齊白石的館藏精品為主,輔以吳昌碩、關良、葉淺予、賀友直等諸多名家真跡,並結合文玩器物,意圖多角度呈現出中國傳統文人筆下飽含深意的斑斕世界。

《讀書圖》

齊白石

紙本設色 110.5cm×4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展出的齊白石真跡有描繪中國傳統文人生活的《讀書圖》和《石濤作畫圖》;表現中國特有紀年標誌的全套《十二生肖圖》;帶有民間百姓習俗的《挖耳圖》和《搔背圖》;館藏草蟲中最具代表性的正面透視《灶馬》;以及帶有祝福寓意的《陞官圖》《發財圖》《桃實》和《老當益壯》。無論是再平常不過的蔬果草蟲,還是文人雅會時的曲高和寡,所展出的繪畫作品試圖從文化、風俗、生活、信仰等多個層面讓處於另一文化語境的觀者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文人生活。西方的觀者既可以從畫作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人用梅蘭竹菊四種花卉植物來暗喻氣節和品格,用何等方式來讀書、觀畫、品茶、飲酒和撫琴,也能夠直觀地了解中國戲劇的人物造型,百姓的生活智慧及其對吉祥、美好的嚮往。這些唯美的畫作將中國人熱愛大自然並享受生活,「以物寄情」來傾訴豐富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的表達方式表露無遺。

齊白石《十二生肖》郵票

列支敦斯登國家博物館館長雷諾·沃康摩爾表示,列支敦斯登及其周邊如瑞士、奧地利、德國在內的德語系國家大多數博物館和美術館鮮有中國藝術的館藏和相關研究人員,以至於對中國悠久的古代文明和璀璨的傳統文化缺乏系統且直觀的認識。相比較我國當代藝術和藝術家們在西方語境下的國際影響力,很多觀眾甚至片面地認為中國僅有當代藝術作為現階段文化輸出的精華和驕傲。因此,自2015年首次到北京畫院參觀之後,他便萌生了要在列支敦斯登國家博物館籌備一個展品量級足夠精良、內容足夠豐富、且最重要的是要將畫中所展現出的文化內涵以言簡意賅的方式來講述的繪畫類展覽。為了向歐洲觀眾呈現他心中中國傳統繪畫的博大精深,在展覽籌備期間數次到訪北京畫院的沃康摩爾館長親自參與了展品的挑選。

《雙螳螂》

齊白石

紙本設色 69.5cm×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展品中有一副李可染的《觀畫圖》屬於家屬寄存而非畫院館藏,因此這幅畫成為了展覽中為數不多的複製品之一,但它卻是沃康摩爾館長第一幅「欽點」確定展出的作品,僅為了讓列支敦斯登的觀者能夠感受中式「把玩」這種有別於西方傳統懸掛品畫的觀賞方式。事實上,《觀畫圖》既是一張能夠凸顯本次展覽主題的絕佳作品,也是本次策展理念的一個縮影——既要從內容中展現出中國文人墨客傳統的觀畫方式和生活情趣,也要通過畫作反映出中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開始與西方名館建立交流項目。但相比較西方博物館和美術館更為現代的展覽設計理念、更成熟的市場傳播體系,以及學術研究與策展兩個獨立專業更為系統及完善的結合,我國交流去西方的本國經典藝術展覽則欠缺新意。儘管我們擁有海量的藝術瑰寶,但在西方的藝術展則多半以單一的展示為主。青銅器或兵馬俑等器物類還相對好些,最難做的就是繪畫類展覽。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很多經典繪畫展大都只是進行一個懸掛和展示的簡單過程,並站在主觀的語境下以一種「想當然」的粗略描述展現給外國觀者,欠缺站在西方觀眾的角度進行解讀和闡述。繪畫本就是一位藝術家綜合素養的體現,畫家所勾勒出的畫面或許是在講述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或是一種抒發內心情感的表達,但想要看懂這幅作品,一定是建立在和畫家相同的語境之下的。如若缺少系統的講解和說明,觀者在欣賞不同語境下的作品時,更多的是一種走馬觀花看熱鬧的狀態,僅知道那是大師名作,但其寓意為何、因何以這種方式創作、作品究竟好在哪兒卻也無法說清。因此,在和沃康摩爾館長反覆溝通之後,雙方最終對展覽的內容和展示方式達成共識:代表中國傳統繪畫最高境界的大師名作為出發點;在其代表作中挑選中國人耳熟能詳但和對方傳統習俗有所差異的主題;用有針對性的解讀方式,來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菊花》

吳昌碩

紙本設色 125.5cm×47cm 1912 年 北京畫院藏

為了能在列支敦斯登這個富足的歐洲小國展現出中式韻味,雙方策展團隊煞費苦心。大到展廳中懸掛的紅燈籠、作為展覽裝置藝術實體陳列的布滿文房四寶的中式書房;小到作為觀眾展覽互動的算盤、書畫捲軸和被我們俗稱為「老頭樂」的後背抓撓,這些細節試圖將我們習以為常的習俗滲透到萬里之外的西方博物館中。為了在展廳面積本不寬裕的國博儘可能呈現更多展品,沃康摩爾館長史無前例地拿出上下兩層展廳進行陳列。由於西方油畫沒有手卷這種創作載體,他還特別訂製了兩個6米長的展櫃,僅為展出長度超過10米的手卷《暢春修禊》。

如果說博物館外懸掛的街旗和館內的易拉寶海報乃是展覽宣傳的常規配套方式的話,那麼素有「郵票王國」美譽的列支敦斯登則讓郵票與畫作的完美結合成為了展覽宣傳的特殊手段。列支敦斯登郵政為本次展覽特別設計了限量版齊白石《十二生肖》(全套十二枚)和展覽同名郵票(全套十枚)各一套,以及兩套小型張郵票於開幕式當天在博物館衍生品店亮相。不僅如此,所有到場嘉賓的邀請函上均貼有不同的郵票,這也是列支敦斯登國博為給展覽預熱所採用的頗具意義的特殊手段。除此之外,沃康摩爾館長還「入鄉隨俗」地套上為展覽特別訂製的黃色刺繡唐裝主持開幕式;在銜接上下層展廳的樓梯擺上身穿各色旗袍的模特。這一系列細緻入微的「接地氣」安排無不凸顯出館長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熱愛。「風雅藝趣——中國人的生活·智慧·藝術」特展在列支敦斯登國博的舉辦為我國經典藝術走向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與思考:任何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層文化交流不應僅是讓觀者認識到另一種文化背景和思維體系的存在,而應在享受美好藝術的過程中,試圖站在對方的角度研究、分析並總結兩種文化語境的異同,從而有利於雙方更為順暢的溝通與相互理解。

博物館樓梯上展示中國旗袍

文| 王加

本文刊載於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報》B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莎士比亞掀起的那場暴風雨,就這樣成為東歐新舊交替後的夢幻泡影
那時的他們 對愛情、勞動、未來,樣樣都堅信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