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次變節而屢獲高位——歷仕十位皇帝的宰相,死後還被追封為王

多次變節而屢獲高位——歷仕十位皇帝的宰相,死後還被追封為王

原標題:多次變節而屢獲高位——歷仕十位皇帝的宰相,死後還被追封為王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北漢勾結契丹南犯,後周世宗柴榮召大臣議欲親征,柴榮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並是太宗親平之。」這時朝中的宰相站了出來,他極力反對這次戰爭,並說了一句讓世宗非常不高興的話:「陛下得如太宗否?(您比得上唐太宗嗎?)」。大怒之下的柴榮立罷其相位,並說道:「以我兵力之強,破劉崇(北漢國主)山壓卵耳!」這位被罷相的人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被歐陽修罵作「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他就是十朝元老,政壇上的不倒翁馮道。


馮道出身於耕讀之家,年輕時品行淳厚,勤奮好學,善寫文章,且能安於清貧。他平時除奉養雙親外,只以讀書為樂事,即使大雪擁戶、塵垢滿席,也能安然如故。天祐年間,馮道被幽州節度使劉守光闢為掾屬,也就是從這時起馮道開始登上中國的歷史舞台。劉守光兵敗後,馮道逃往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李存勖在鄴都稱帝後,以馮道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天成二年(927年),馮道被拜為宰相,擔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又加封吏部尚書、集賢殿弘文館大學士,加授尚書左僕射,封爵始平郡公。馮道擔任宰相後,「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即貧窮的、無背景的讀書人和有真才實學、有事業心的人,都得到提拔重用,而當時的世家顯貴以及品行不正、辦事浮躁的人則被抑制。



後唐王朝短短十四年換了四個皇帝,而且四個皇帝不是一脈相承。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說皇帝換了,大臣也要換,前朝大臣能留下的就不多了,甚至性命都難保,而這馮道卻不是這樣。當前一個朝廷滅亡後,他往往是以宰相的身份去奉迎另一個朝廷的皇帝,照樣享受榮華富貴,成為官場上的「不倒翁」。馮道除了善於察言觀色,盡說好話,見風使舵,當好牆頭草外,他還處處小心,為皇帝是尊,絕不染指皇帝的權力,因此後唐的每一任皇帝都對這位恭恭敬敬的大臣非常放心,馮道也得以在政壇之上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他十分擅長觀察紛繁複雜的天下形勢,估量強弱勝敗,及時捨棄失敗的弱者,奉迎勝利的強者。他自己曾經說過;「三公也好,祭祀也好,不都是為皇帝效力嗎?」在他看來,不管誰來做皇帝,只要能保全自己就行,管他是好皇帝還是壞皇帝。馮道為官從政的又一秘訣是「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從不「逆取」,特別善於「順守」,尤其善於以幽默方式,在談笑之中化解矛盾,並順勢委婉諷諫,引導一個個皇帝為天下百姓做點好事。


天福元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稱帝,建立後晉,是為後晉高祖。馮道因擁戴有功再次被拜為宰相,授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石敬瑭死後,石重貴繼位,是為出帝。馮道仍然為相,並且加太尉、封燕國公。後晉僅僅存在了11年就亡了國,劉知遠建立後漢,馮道又歸附了後漢,被封為太師。後來,劉知遠病逝,太子劉承佑繼位,馮道官爵如故,後漢僅僅存在了4年,就被後周所滅。廣順元年(951年),監國郭威繼位,建立後周,是為後周太祖。馮道被拜為太師、中書令。周太祖對馮道非常敬重,每逢馮道覲見,從不直呼其名。顯德元年(954年),周太祖病逝,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北漢勾結契丹南犯,後周世宗柴榮召大臣議欲親征,馮道這時站出來反對並激怒了世宗,最終被罷相奪官,數月後病死,終年七十三歲。周世宗聽聞,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謚文懿。



馮道一生正值五代戰亂之際,其所歷仕的四個朝代,不僅時間短,而且其間的改朝換代與其它的歷朝歷代相比,也有特殊性,後一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是前一朝代的臣子,後晉、後漢、後周的開國君主更是和馮道同殿為臣。五代更替的實質是誰擁有武力、佔有土地,就可以稱王稱帝。後晉的藩帥安重榮就曾說道:「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乎?」因此,王朝及皇位的更迭猶如走馬燈一樣,武夫之間你爭我奪,沒有什麼是非對錯,就是「勝者為王敗者寇」。對馮道的詬病主要集中於其政治道德,特別是其在忠君問題上的表現。而馮道如果死守一宗,恐怕他早就沒命了,在朝代的更替之中,他讓自己始終可以站到最有利的位置,作出最佳的選擇,來避免災禍和保全自己的官爵。在司馬光等正統歷史學家眼裡,忠君,而且不管國君是人是鬼,作為臣屬,都要從一而終,這是大節,違背了這一點,其他方面再好,也是不足稱道的「小善」。這也是他被歐陽修罵作「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誌 的精彩文章:

《龍門飛甲》中的雨化田——西廠第一任提督,失寵後抑鬱而死

TAG:歷史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