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良是一天才,一直站在劉邦身後,卻為何劉邦還屢戰屢敗?

張良是一天才,一直站在劉邦身後,卻為何劉邦還屢戰屢敗?

大家都知道,漢初三傑之一張良,被譽為千古謀聖。不誇張的說,談及謀略,無人能出其右,千古公認!

在劉邦崛起的過程中,張良居功至偉。關於張良為劉邦的計謀,有以下五點值得一提!

(1)先入關中!劉邦採納了張良的計謀,保證了軍事上的順利進展,歷時僅一年,就進入了關中,比項羽快了一步!

(2)安定關中!正是張良的勸導和教導,劉邦才有約法三章,此後才能安定關中的民心,為楚漢爭霸奠定了穩定的後方基礎!

(3)鬥智鴻門!關於鴻門宴的橋段,大家都很熟悉,不必多說,沒有張良,劉邦十條命也沒用!

(4)暗度陳倉!劉邦到關中之後,在張良建議之下,燒掉了棧道,表明無意和項羽爭鋒,其實卻是「暗度陳倉」的計謀!

(5)聯兵破楚!面對項羽的勇猛,張良建議劉邦聯合天下勢力,共同打擊項羽,策反了英布等,韓信彭越鬧情緒時,又給予封王的安撫等。

從以上五點可以看出,沒有張良,即便有十個蕭何,劉邦也無法取天下。所以,張良才是劉邦的「超級智庫」和「超級大腦」!

然而,這裡卻有一個問題,即:張良一直跟隨劉邦,甚至是站在劉邦背後的男人,為何劉邦卻屢戰屢敗,一直遭遇軍事失敗?

西元前209年,農民起義轟轟烈烈,張良準備投奔其他義軍,不料路上遇到了劉邦。史書上記載,這兩人一談之後,相恨見晚。於是,張良就放棄了其他想法,投奔了劉邦,被劉邦封為廄將。所謂廄將,就是負責車馬後勤方面工作的將領(後勤部隊)!

西元前206年,大秦帝國已經轟然倒塌,張良復興韓國的夢想實現了。所以,張良就徹底辭別了劉邦,輔佐韓王。然而,項羽不久之後,卻殺了韓王,使張良相韓的幻夢徹底破滅。這一年,張良逃過楚軍追查,投奔了劉邦!這一年,楚漢爭霸也開始了!

可以說,從劉邦起義開始,一直到成為大漢皇帝,除了中間短暫的分別之外,張良一直都在劉邦身邊!既然如此,為何劉邦卻一直失敗,在和項羽的軍事鬥爭中,唯一勝仗就是垓下之戰!當然,項羽是一路勝利,唯一的敗仗也是垓下之戰!

客觀的說,從劉邦和項羽爭鋒之中,可以看到一點,即:張良軍事水平可能真一般,否則劉邦不會那麼慘!

對於這一結論,可能很多人不認同,黃石老人送給張良的是兵書呀,張良軍事水平怎能不行呢!其實,這很正常,張良應該是兩個身份定位:(1)戰略家,(2)「智庫」!總之,張良的「鬼主意」特別多,只要主公面臨難題了,張良總能找到解決辦法!

所以,劉邦的一個評價,道出了答案:「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因為張良擅長的是謀略,而不是具體的指揮作戰,最適合指揮戰鬥的是韓信!正因為如此,劉邦張良加起來,在軍事上也遠不是項羽的對手,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得不到英法支持,關鍵是六個字:堅決拒絕賣國!
李自成的失敗,范文程歸納為三個詞,卻經不起推敲!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