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怕你說一本書讀完了

最怕你說一本書讀完了

簡一的西樓

公號:jianyidexilou

1922年,一本家庭月刊雜誌《讀者文摘》在美國創刊。因題材廣泛,文字風格簡單明了,一經推出,受到無數人的喜歡,一躍成為當時最暢銷的雜誌。

這本老少皆宜的讀物,在日本發行時,轟動了日本文化界。據說,當年最火的時候,每個月銷量有一百多萬冊,還出現了排隊才能買到的現象。它與日本本土的雜誌完全不同,沒有晦澀難懂的文字,不需要經過思考,看一眼就可以明白文章的意思,具有極強的可讀性、趣味性與故事性,更推動簡明主義在日本的發展。

從那之後,大眾傳媒的文章風格悄然發生變化,逐漸朝平易近人的方向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迎合讀者閱讀能力的文章。當讀者習慣於閱讀淺顯易懂的文章時,但凡遇到一點點有難度的,就抱怨看不懂、沒有興趣,直接拒絕閱讀。

因為把閱讀兩個字分開了,閱是用眼睛看,讀卻需要用腦思考,很多人只想輕輕鬆鬆看完,卻忘記讀懂才是閱讀的最大意義。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常常有人說明明每個字都認識,但組合起來就是看不懂。

《閱讀整理學》的作者外山滋比古從語言的角度出發,指出語言是閱讀的基礎,閱讀應該回歸初心,找到最初閱讀的意義。最有趣的是,他與很多作者不一樣,不追求閱讀的數量與速度,更講究閱讀的質量與心境,以及是否真正讀懂一本書。

如果說《高效能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實用性閱讀指南》說的是閱讀的方法,那麼《閱讀整理學》更多說的是閱讀的心法。所以還是蠻奇怪這本書竟然在豆瓣只有6.5分,比前面三本的方法類書籍都要低,怎麼樣7分還是有的。

95歲高齡的外山滋比古是日本著名的語言學家、評論家和散文家,也是日本國內最頂尖最難進的女子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的名譽教授,更是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會前總裁。

因為是英文科班出身,除了專攻英國文學以外,語言學、修辭學、教育學等領域均有涉獵。常年致力於提倡和推廣以「語言」為媒介的兒童情操教育。在《閱讀整理學》里,第三章第二節講的就是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家裡有小寶寶的人,可以重點閱讀這個章節。

《閱讀整理學》更多講的是什麼是真正的閱讀,以及應該採用什麼方式去閱讀。外山滋比古將閱讀分為α型閱讀和β型閱讀兩種閱讀方式,他認為後者是學習新知識,能讓人有所收穫的閱讀方法。童話的啟蒙、創造閱讀環境、訓練素讀能力、閱讀古典文學和時間的力量等被很多人忽視的最基礎的技巧,是打開β型閱讀大門的金鑰匙。

當你不知道閱讀的方向和意義時,不妨打開這本書,去看看一個95歲的老先生,他是如何理解閱讀,又是如何做的,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啟發。

1

什麼是真正的閱讀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一直都在摸索,直到前段時間,從讀書瓶頸期走出來,才算是找到一點點答案吧。

我的讀書時期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只看中外文學,尤其是英美文學中的女性角色,讓我了解女性的自我價值是自尊、自立、自強與獨立,最喜歡的是《傲慢與偏見》的伊麗莎白·班內特。

第二階段是工作後的第2年和第3年,實在太忙太累,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看書,正好那段時間,公眾號里出現了很多勵志類的心靈雞湯文章,我幾乎每晚睡覺前都看,除了打了一些雞血,好像沒有太大實質性的收穫。

第三階段是這3個月,我開始按照閱讀-寫作-文案進行主題閱讀,書看得不是很快,一個月估計最多4本,但每本都有做讀書筆記、思維導圖和書評,和第二階段相比簡直收穫滿滿。

外山滋比古把我閱讀的第二階段稱為α型閱讀,也就是閱讀我們所了解的事物,除了心靈雞湯類的文章,還有言情小說,或者其他能使我們開心的事物。這種類型的閱讀,文字通俗易懂,情節趣味十足,就像開篇提到的《讀者文摘》一樣,但時間長了,容易使人原地踏步,止步不前,甚至因為閱讀理解能力不好,而鬧笑話的例子不在少數。

比如前段時間,我在一個博主的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句話:「2019年前,抓牢錢,極盡所能降低負【債】!」這句話的重點是降低負債,但有些人卻理解為不要負債,更有甚者,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是典型的α型閱讀帶來的危害。

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的閱讀是β型閱讀的其中一種,其他比如歷史類、心理類等等,只要是閱讀未知、我們所不了解、又對自身成長有好處的事物,都可以稱為β型閱讀。

在閱讀的過程中,因為對未知事情不了解,需要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有時候一本書里出現的專有名詞,可能需要通過檢索相關資料,或者翻閱其他同類型的書籍,做筆記才能稍微有點吃透。毋庸置疑,讀起來是真的很累,但的確有不少的收穫。

如果說α型閱讀是平緩的道路,走起來輕鬆又快速,那麼β型閱讀就是登山,還是一座相當險惡、而又無法預知前面會遇到什麼阻礙的山,爬起來很吃力,但當我們登上山頂,「一覽眾山小」的喜悅油然而生這是α型閱讀所無法比擬的,也是外山滋比古所極力倡導和推薦的閱讀類型。

2

怎麼去閱讀

5月份,剛開始看第一本閱讀類的書籍,其實是我最痛苦的時候。我知道這類書對我的閱讀有好處,更加知道如果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閱讀中,會讓我有所進步。

但知道和去做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情,再加上之前兩年太習慣於α型閱讀,腦子有點生鏽了,以至於我遇到比較無法理解的內容,直接繞道而走。不過,堅持了2個月,每個月看1-2本,目前總共看了4本的時候,這種情況稍微有點好轉,至少我能靜下心來,一點點把書里的內容看完,而不是選擇逃避。

換句話來說,從α型閱讀轉到β型閱讀的過程,恰好是我目前所處的階段。外山滋比古說,這個階段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只要堅持不懈地練習β型閱讀,使用一定的閱讀技巧,相對應的閱讀理解能力會逐步上來。

01

童話的啟蒙

古人似乎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童話是生活的智慧。從古流傳至今的童話不在少數,就像小時候看過的《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和《一千零一夜》,就是以民間故事為藍本進行創作的。

不過當時年紀太小,對這些故事只有懵懵懂懂的印象,只知道童話里的結局都是好的,好人會有好報,壞人也會得到相應的懲罰。長大了才明白,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壞人也未必有得到懲罰。現在看來,童話算是我人生的啟蒙書,它教會了我什麼是真善美。

如果可以,閱讀從小抓起,以童話和繪本啟蒙,既能培養他的閱讀能力,還能引導他樹立基礎的人生觀

02

創造閱讀環境

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有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我的書房,陪伴我度過初中、高中、大學甚至工作後的閱讀時間。可以說,最初的閱讀環境,就來自這裡。我在這裡讀了很多中外文學,看到了很多獨立女性的精彩人生。她們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但在我的眼中,卻是很可愛的一面。

圖書館也是我常去的一個地方。因為圖書館的書籍都是分門別類擺放的,對於找書和進行主題閱讀是非常方便的。就像前兩年我寫民國人物的女性故事,只要找到民國人物故事這個書架,基本上附近的書架都是。每次我寫一個故事,總能在圖書館待上整整兩天。圖書館擁有讓時間消失的魔力。

03

訓練素讀能力

素讀,意為在不理解的前提下,還是要繼續讀,這也是β型閱讀的原動力。其實,我們從小就擁有這個技能,只是長大後忘記使用罷了。牙牙學語之初,爸爸媽媽總是不斷地重複一些簡單的詞語,直到我們會說為止。這也是教導孩子認識未知事物到已知事物的過程。

上學以後,這種技能被用到學校中。在老師的指引下,一點點開始學習,擴大對世界的認識。可惜的是,很多人出了學校大門之後,反而喪失學習的慾望,一步步後退,從β型閱讀重回到α型閱讀。如果現在重拾素讀的能力,讓自己保持長期學習的狀態,化被動為主動,一定程度上能減少對未來的恐懼與不安。

04

閱讀古典書籍

這裡的古典書籍,除了社會上所公認的四書五經、四大名著之類的,更多指的是你願意花時間和耐心閱讀一本書當書里的精華成為滋養你人生的養分時,這本書就是古典書籍了。遇到實在讀不懂的地方,就不斷地反覆地讀,讀得次數越多,也就懂了。正如老話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第一次讀《簡·愛》的時候,單純地以為這就是個家庭教師和她僱主之間的愛情故事。後來讀得次數多了,才發現這是個友情與親情、救贖與成長的故事。海倫和譚波兒小姐的出現,救贖了當年那個性格尖銳孤僻、被親情傷害的簡愛,讓後來的她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這類型的書無形中形成了我最初的價值觀。

05

時間的力量

有些事情,我們不明白、無法理解時,過來人常常會說,時間到了你就懂了。外山滋比古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他閱讀寺田寅彥的書。第一看寺田寅彥的書是他在15歲,從教科書上看到「科學家與頭腦」這篇文章。之後的兩三年里,他一點點明白用詞語考慮世界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時間對人格外的寬厚和仁慈,它不會要求你遇到一件事,就立刻馬上明白,反而讓你的生命中出現一些人、一些事,由他們來教會你不懂的道理。他站在幕後,看著你從不諳世事的孩子,成長為成熟懂事的少年。你不再魯莽,不再害怕,不再鑽牛角尖,開始懂得很多道理,開始學著與自己和平相處,卻也更加明白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β型閱讀的確難讀,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這就像工作一樣,如果一味地只做最簡單的工作,固執地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人是不會有進步的,更不可能升職加薪,反而時間長了,容易喪失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但如果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再難的工作也不會怕。

當我們靜下心來,耐耐心心看完一本本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書時,不要在意它是否難讀,更不要為了完成任務囫圇吞棗,看一遍就完事,而是要把它讀懂讀透,學著融會貫通,從書中看到解決各種各樣人生問題的方向,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模樣。

把時間交給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一的西樓 的精彩文章:

TAG:簡一的西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