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羅斯著名歌劇你知道幾部?

俄羅斯著名歌劇你知道幾部?

來俄羅斯旅遊,怎麼能不了解一下世界著名的歌劇,今天小編帶你一起來細數一下來俄羅斯你一定要知道的歌劇。

伊萬·蘇薩寧(Иван Сусанин)1836年創作完成

作為俄羅斯第一部民族歌劇,它的問世轟動一時。是由格林卡在1836年完成的製作。格林卡是俄羅斯歌劇的奠基人,名副其實的民族音樂家,從小接受俄羅斯傳統音樂熏陶的他一心想要創作出「不但題材是民族的,而且音樂也是民族的」俄羅斯歌劇。

(伊萬·蘇薩寧劇照)

(伊萬·蘇薩寧同名畫作)

1834年因父親過世,從義大利與德國之旅歸國的作曲家格林卡決定譜寫民族題材的歌劇。次年春天,在詩人茹科夫斯基的建議下,他著手創作《伊萬·蘇薩寧》。故事講述的是在1613年,波蘭封建主入侵俄國,俄國人民在波扎爾斯基的領導下,組織了義勇軍抗敵,並向莫斯科挺進。波軍非常驚慌,派騎兵前往莫斯科支援被圍困的部隊。波軍闖進農民蘇薩寧的家,威逼他指點通往莫斯科的道路。蘇薩寧急中生智,把敵軍領入荒無人跡的森林,使侵略者在那裡凍死、餓死,全軍覆沒。他自己從容就義,為祖國獻出了生命。這部歌劇格林卡雖然仍承襲義大利歌劇的樣式、依循法國喜歌劇的模式,卻豐富地創作出俄國民謠特色濃厚的旋律,也是第一部用俄語演唱的歌劇,音樂充滿了俄羅斯民族風格。雖極少直接引用民歌曲調,但民歌的精神實質和表現手法已化入其間。

1836首演於彼得堡大劇院,首演前綵排時,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前來觀賞,聽過之後他下令把劇名改為《為沙皇獻身》,後蘇聯政府又使它恢復原名。因在首演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與讚譽,它作為第一部俄羅斯歌劇也在民族音樂史上具有紀念碑式的意義。

鮑里斯·戈都諾夫(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1874年創作完成

《鮑里斯·戈都諾夫》可以說是最有名的俄羅斯代表歌劇之一,是由穆索爾斯基在1874年完成創作的4幕歷史劇,歌劇以其氣勢宏大的合唱,自然融入其中的民歌調式成為了俄羅斯歌劇的經典。此后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和肖斯塔科維奇等音樂家分別創作了自己的版本。如果要看,小編強烈推薦莫斯科大劇院的版本,豪華的製作和歌劇本身自帶的俄羅斯風情讓它成為了劇院的保留劇目。

(鮑里斯·戈都諾夫劇照)

歌劇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1600年,鮑里斯原來是伊凡雷帝的大臣謀殺了本應繼承王位的伊凡雷帝的兒子季米特里,篡位當了沙皇。年輕的修道士格里高利則假冒季米特里的名字逃到立陶宛,利用人民對鮑里斯的不滿,向他興兵討伐,贏得了人民的支持。鮑里斯被這一切嚇壞了,倉促把繼承權交給了他兒子費奧多爾,自己則在精神錯亂中死去。

這部歌劇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優秀作品,其音樂在運用平行和弦、民歌調式等方面,特別是在劇中突出群眾場面 ,加強合唱的地位,不過分顯耀主角 ,是歌劇創作上的革新。該劇有幾個修訂版,其中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肖斯塔科維奇等人的版本,後者被人公認為最好的也是最接近作者意圖的。換句話來說,指揮和演出者應該以穆索爾斯基為起點,而不是像里姆斯基那樣用過於華麗的樂隊色彩,「正確的」和聲,過分強調鮑里斯而不是有大量合唱的作為真正主人公的俄羅斯人民。

葉甫蓋尼·奧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1878年創作完成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俄羅斯歌劇,那非常推薦《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由柴可夫斯基在1878年創作完成的的三幕歌劇,1879年首演於莫斯科小劇院。普希金的名著改編為歌劇後,將音樂性注入文學作品,況且這部歌劇的舞台設計簡直叫人過目難忘(俄羅斯國內湧現出許多版本,幾乎每個版本都可圈可點)。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抒情歌劇的典型作品。歌劇腳本由作曲家和康斯坦丁·西羅夫斯基基於俄國著名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1830年發表的同名長篇詩體小說改編而成。歌詞十分貼近普希金的原著,原文的詩性中融入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和戲劇元素。劇中的人物可謂是典型的俄羅斯文學人物形象,腳本該劇1879年在尼古萊·魯賓斯坦指揮下首演於莫斯科小歌劇院。

(葉甫蓋尼·奧涅金劇照)

劇情講述一位自私英雄的終生抱憾:當年玩世不恭地拒絕一名少女的求愛;還有草率激怒好友,導致在決鬥中殺死對方。劇中塔季揚娜這一角色歷來被認為是俄羅斯女性形象的代表,而主角葉甫蓋尼·奧涅金也是俄羅斯文學中「多餘人」形象的代表。

沙皇的新娘(Царская Невеста) 1899年創作完成

4幕歌劇《沙皇的新娘》由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在1899年創作,同年首演於馬蒙托沃歌劇院,以其曲折凄美的故事情節、極盡華麗的舞美和服飾,配以里姆斯基-柯薩科夫一貫擅長的大型合唱,成就了這部集華美精緻、戲劇性、史詩感於一身的經典作品之一。

(沙皇的新娘劇照)

《沙皇的新娘》取材於真實的歷史故事,劇中的主要人物在俄羅歷史上多有原型。故事發生在著名的暴君「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當權時期,以其第三任妻子瑪爾法在新婚不久後便離世的悲劇故事為藍本,講述了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平民美女瑪爾法的悲劇愛情故事:沙皇禁衛軍官格里高利愛上瑪爾法,試圖以迷藥從其戀人手中橫刀奪愛,卻未料自己的情婦因妒成恨引發牽連大波。後瑪爾法被伊凡四世選入宮中,成為其第三任妻子,在新婚不久後遭毒害。

直至今日,伊凡雷帝和其第三任妻子的故事仍是俄羅斯古代史中最眾說紛紜的片段之一,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用華美的音樂和戲劇張力將散落於歷史長河中的這些愛恨情仇、陰謀與權利、人性深處的光明與黑暗統統放進作品中。

黑桃皇后(Пиковая Дама)1890年創作完成

如果沒有讀過普希金的《黑桃皇后》,你就不能說了解俄羅斯的文化,沒有看過馬林斯基版的黑桃皇后,你就不用說自己了解歌劇了。如果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是唯美系,那麼《黑桃皇后》酷炫到沒朋友。《黑桃皇后》是由柴可夫斯基在1890年創作完成的,同年首演於馬林斯基劇院。

(黑桃皇后劇照)

歌劇發生在18世紀的聖彼得堡,描述的是出身貧寒的具有德國血統的青年軍官蓋爾曼愛上了上流社會的麗莎小姐,但由於他們的階級地位不同,他無法娶貴族小姐為妻。為了追求心中嚮往的愛情而被一則賭博傳奇致勝的神話即「三張好牌」所迷失自我的靈魂,在瘋狂探尋賭博秘訣、拜金求榮的不歸路上,先後逼死了神話故事中的主角伯爵夫人、自己摯愛的戀人麗莎,而最終導致自己也在「秘訣」指導的賭局中,徹底慘敗後自殺而亡的這樣一個悲慘結局的故事。

《黑桃皇后》改編自普希金髮表於1834年的同名小說,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賭徒的形象,揭示了俄國社會中的陰暗面,為金錢而不顧一切的冒險發瘋。在原著中,麗莎這個人物後來嫁給了一個有為的青年,而赫爾曼則被關進了瘋人院。懸疑、驚悚、諷刺、悲劇性——所有的這一切都被柴可夫斯基搬上舞台,十九世紀俄羅斯的現實生活場景用聲音和戲劇手法表達,突出了普希金在情節及構思上的排布,簡直不能更好看。

以上歌劇是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與歌劇名聲大小無關。如果來到聖彼得堡大家盡可以選其中劇目到馬林斯基劇院看一場,絕對會讓你流連忘返!

馬林斯基劇院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劇院之一,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莫傑斯特·穆索爾斯基和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的所有歌劇均是在馬林斯基劇院及其前身的大劇院首演的。1886年皇家芭蕾舞團和皇家歌劇團全部轉到馬林斯基劇院。舞蹈設計師馬留斯·彼季帕的大多數傑作,包括《睡美人》(1890年)、《胡桃夾子》(1892年)、《天鵝湖》(1895年)全部是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此外尼古萊·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圖良等的許多傑作也是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

(馬林斯基劇院)

歡迎來盡情享受歌劇的盛宴!

關注喀秋莎沙龍俱樂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喀秋莎獨特視角 的精彩文章:

恭喜普京成為世界盃大贏家!

TAG:喀秋莎獨特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