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連續3天未完成作業 六年級男生被父親帶回老家兌現挑糞教育

連續3天未完成作業 六年級男生被父親帶回老家兌現挑糞教育

連續3天未完成作業 六年級男生被父親帶回老家兌現挑糞教育

父親連續3天接到兒子班主任電話,被告知兒子家庭作業未完成

兒子曾跟父親保證:「一定完成作業,沒有完成就回家挑糞。」

父親把兒子帶回鄉下「兌現承諾」。「我用盡了全力才站起來,走一步都非常困難……後來我挑久了就感覺肩上和脖子後面的骨頭都非常痛,還感覺肩上挑的糞越來越重,像扛著一座山似的」

挑了七八趟,兒子向父親保證,提高學習成績,並定下了期中考試的目標。「挑糞教育」就此結束。

老師說,孩子回鄉下挑糞體驗後,每天布置的家庭作業都認真完成,「就連字都寫得非常工整了。」

留在肩頭的紅印痕,終於消了。

那幾道深深的印痕,是明明(化名)在鄉下挑糞時留下的。明明是四川廣安市鄰水縣城的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上周末(5月5日),他被父親帶回鄉下老家,接受了一次「苦難教育」——挑糞,原因很簡單,在連續兩天未完成家庭作業後,他跟父親保證,若再不完成作業,就回鄉下挑糞。第三天,他仍然沒有完成作業。

明明沒想到,父親這次認了真。整個上午,他挑上裝著三四十斤糞水的糞桶,往300米遠的玉米地里挑了七八趟。不過,他告訴記者,他心裡不怪爸爸,這次經歷確實讓自己成長了許多。

5月9日晚,明明父親劉玉文(化名)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扁擔壓在兒子的肩上,但痛在自己的心裡。他希望通過這次教育讓兒子明白,這世上還有比讀書更辛苦的事情,比如說挑糞,希望兒子能珍惜讀書的機會,好好學習。

明明就讀學校的校長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知道明明被父親叫回家挑糞的事情,家長對孩子開展類似這種體驗式教育,很有教育意義,能讓孩子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不過,他也提醒說,家長在開展類似教育活動時,一定要注意與孩子溝通,避免適得其反。

視頻

紅領巾少年鄉下挑糞

多次保證好好讀書

最近幾天,一段時長2分41秒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畫面一開始,一名系著紅領巾的少年,肩挑兩隻糞桶,晃晃蕩盪走在鄉間小路上。「你讓我回去複習嘛,參加期中考試,考差了就回來。」少年說。之後,少年蹲下身子將糞桶放在地上休息,再次帶著哭腔向父親保證自己會好好複習。但父親的話打斷了兒子:「莫向我流眼淚,你那個眼淚現在對我來說沒有用,走」。

5月9日,成都商報記者多方證實,挑糞視頻並非策劃,而是發生在鄰水縣城一對父子身上的真實故事,是一位父親為督促兒子好好學習開展的一次另類教育嘗試。

幕後

3天未完成作業

父親讓兒子兌現挑糞承諾

視頻中挑糞的少年,是鄰水縣城某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明明,挑糞的事情,發生在上周六。

明明父親劉玉文告訴記者,今年五一節收假後,他連續三天接到兒子班主任電話,被告知兒子家庭作業未完成。其實,在明明第二天依然沒完成作業時,他曾跟爸爸保證:「一定完成作業,沒有完成就回家挑糞。」但是第三天,他的作業還是沒有完成。

「(兒子)既然說了這件事(挑糞),那就要兌現。」周六一早,劉玉文用摩托車載上兒子,回到40分鐘車程的鄉下老家。讓兒子挑糞澆玉米。從糞坑到玉米地大約300米,要走一段上坡路。

「我用盡了全力才站起來,走一步都非常困難……挑久了就感覺肩上和脖子後面的骨頭都非常痛,還感覺肩上挑的糞越來越重,像扛著一座山似的……」明明寫了一篇作文描述挑糞經歷。

「糞桶沒有裝滿,一挑估計三四十斤重。」明明挑著糞桶沿著小路往玉米地里走,父親就跟在他後面監督,到玉米地這段300米的距離,走了一二十分鐘,明明記不清中途歇了多少次。整個上午一共挑了七八趟。

劉玉文說,他不希望這次教育無果而終,結束也需要一個理由。午飯後,他再次讓兒子去挑糞,並錄下了後來流傳到網上的視頻。這一次,他跟在兒子後面詢問兒子對於挑糞和讀書之間的看法,當兒子再次哀求他時,他順勢問兒子:「你準備怎麼辦嘛?」兒子向他保證,提高學習成績,並定下了期中考試的目標。挑糞體驗就此結束。

劉玉文騎上摩托車,載著兒子回到位於縣城的家,途中,他告訴兒子,希望他能從這次經歷里悟出一些道理。

父與子

父親

要兒子知道,有比讀書更苦的事

劉玉文是貨車司機,今年40多歲,明明是他的第二個兒子,大兒子初中畢業後便外出務工。劉玉文決心要好好培養小兒子,「現在不好好陪他讀書,他長大了要怪我們」。

為讓兒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從明明上幼兒園開始,劉玉文一家便在鄰水縣城租房陪讀,4年前又在縣城買房陪兒子讀書。兩年前,因貨運業務減少,劉玉文回到縣城一邊跑摩的一邊專職照顧兒子,先前照顧兒子的妻子則外出務工。

劉玉文說,自己每天都會詢問兒子作業情況,但沒想到兒子竟然對自己撒謊,最後決定讓兒子回鄉下挑糞接受體驗式教育。剛開始,扁擔總會從兒子的肩上滑下來,畢竟兒子從未乾過農活。儘管兒子不情願,但「必須得挑,讓你知道到底是這個(挑糞)苦,還是讀書苦。」兒子每次都說:「還是這個(挑糞)苦,讀書輕鬆些。」

「說老實話,我心裡也難受,扁擔雖然壓在兒子的肩上,但卻痛在自己的心裡。」劉玉文看著兒子挑著糞桶一次次晃晃蕩盪走在鄉間小路上,但又找不到讓兒子停下來的理由。

當天下午,劉玉文載著兒子回到縣城後,他讓兒子先去洗澡,他看到兒子的肩膀上有明顯的紅印,劉玉文心裡一陣難受:「我這樣做,就是想讓他知道,還有比讀書更辛苦的事情,比如說干農活,挑糞,希望這個經歷,能讓他回來之後好好學習」。

兒子

寫了一篇作文 《難忘的一天》

回到縣城的當天下午,明明在家裡完成作業後,寫了一篇名叫「難忘的一天」的作文。

他在作文開頭寫道:人的生活有苦有甜,由於我的作業沒做被老師逮住了,所以爸爸把我帶到農村,挑了半天糞。

「我起初還以為挑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等我手接到糞桶才知道是多麼不容易……我用盡了全力才站起來。我走一步都非常的困難,於是我又倒了一些糞,我又挑起來,這時候比原來要輕非常多,可是每走一步還是有一點晃,我走一會兒都會停下來休息。後來我挑久了就感覺肩上和脖子後面的骨頭都非常痛,還感覺肩上挑的糞越來越重,像肩上扛著一座泰山似的……我淚流滿面地跟爸爸保證,如果在後面幾個月中,有作業沒做的話,就繼續回去挑糞,期中考試沒考好就回來干農活……所以爸爸今天就再給我了最後一次機會。」明明在作文里寫道,「這讓我知道了以後要好好讀書,更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在農村生活有多麼的不容易」。

當晚,父親還讓明明在紙條上寫下一句話:挑糞苦,幹活累,只有讀書有出路。這張紙條,明明一直放在書包里。明明告訴記者,他不怪爸爸,這次挑糞經歷,讓自己成長了很多,自己今後要好好學習,按時完成作業。

星期一開學,劉玉文給兒子班主任打電話,希望能讓兒子在班上讀這篇「挑糞體驗」的作文,他希望兒子的這次挑糞經歷,能讓更多的孩子都從中悟出一些道理,好好學習。此前,他還將兒子挑糞的視頻傳到了家長班級群里,後被人傳出。

明明的班主任包老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明明的這篇作文寫得很好,當天也讓明明上講台讀了這篇作文。「他還是很聰明,就是學習積極性不高,在班上成績屬於中等。」包老師明顯感覺到,明明回鄉下挑糞體驗後的變化,每天布置的家庭作業都認真完成,「就連字都寫得非常工整了。」

學校

重體力活體驗式教育

要注意和孩子溝通交流

看完明明挑糞的視頻,明明就讀學校的黃校長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黃校長是一名70後,讀初中時,一放假就在家裡挑糞干農活,「從早干到晚,那幾個暑假,我體驗了很多。」黃校長覺得,正是當年的體驗式教育,讓自己更加發奮學習。

黃校長說,他覺得家長讓孩子勞動,並非壞事,「從我的角度來看,這種方式很有教育意義,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勞動辛苦,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選擇重體力活,我們還可以靠知識文化去改變未來的生活,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不過,黃校長也建議,家長在對孩子開展類似的鄉村體驗式教育的時候,要注意和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知道這種方式不是對他們進行體罰,更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而是讓孩子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

明明班主任包老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因為擔心此事對明明造成心理影響,她和其他老師還對明明進行過心理輔導,同時在班上告訴其他孩子,挑糞並不是丟臉的事情,但是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