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夢回大唐 永陵博物館「復活」二十四伎樂風采

夢回大唐 永陵博物館「復活」二十四伎樂風采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唐代女子妝容

身穿唐代華服的女子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詩《霓裳羽衣舞歌》,曾用此句描述道《霓裳羽衣曲》當年「一曲動天下」的場景。作為唐代著名宮廷樂曲,《霓裳羽衣曲》中所承載的,還有人們對於盛唐氣象的道不盡的留戀與嚮往。「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纍纍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似乎從白居易所描述中、從舞伎輕盈柔軟的身韻中,人們得以窺見那個歌舞昇平、盛世繁榮的唐朝。

二十四伎樂

遺憾的是,「安史之亂」後,唐朝慢慢走向衰亡。這些美麗的音樂與舞蹈,也隨著戰火紛飛而流落不知所終。但同時值得慶幸的是,在包容的蜀地之中,還能找到這些美好事物的歷史存留,還能看到這些帶著唐代繁華的盛景。在成都永陵博物館之中,雕刻在棺床壺門之內的「二十四伎樂」,就極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晚唐五代宮廷宴享樂的樂舞場面,無疑是其中最好的證明。

二十四伎樂

「二十四伎樂」中的遺存盛唐風韻,如何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世人眼中,7月14日下午2點,一場驟雨初歇後,永陵博物館迎來了許多從唐朝「穿越」而來的使者,只見她們身穿古裝,就像從古畫中走出簪花仕女。其中有人身穿青色的大袖連裳,頭戴金色發簪;有的身穿坦領襦裙,身佩披帛;還有一位女子身穿深藍色的齊胸襦裙,面容姣好,舉手投足中儘是古韻。永陵博物館請來了24位身著華服的女子,還原永陵「二十四伎樂」的眉宇風流,帶觀眾品盛唐繁華的文化活動。不僅如此,館內還進行了一場《敦煌飛天與永陵24伎樂·看中國傳統舞蹈發展》的講座,在主講人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四川傳統文化促進會漢服文化專委會會長黎冷的講述中,更是描繪了館內珍寶「二十四伎樂」的前世今生。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在上古時代,它就充當了原始人們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的起源是隨著人類生產勞動而產生的。」黎冷在講座開始,就將觀眾的思緒拉到了數千年的上古時代。他從舞蹈的起源講起,細緻地描繪了舞蹈在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演變發展,在這其中,《霓裳羽衣曲》無疑是最耀眼的存在。「由於唐代的政治、經濟水平,所以當時舞蹈表演藝術也進入空前輝煌燦爛的高潮。唐代宮廷設立』梨園』、』教坊』、』太常寺』,集合了全國最優秀的舞者。」從踏歌舞到胡旋舞,從凌波舞到驚鴻舞,唐朝舞蹈和音樂的繁盛,實在是讓後人驚嘆不已。而《霓裳羽衣曲》不僅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個璀璨的明珠。

永陵博物館的「二十四伎樂」,與《霓裳羽衣曲》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呢?黎冷說到:「在八十年代,永陵博物館一位研究員秦方瑜的曾提出過一個觀點,那就是』二十四伎樂』其實所表演,可能是《霓裳羽衣曲》中的場景。當年我與其有過數面之緣,也探討過這方面的研究,我是比較認同此觀點的。」

主講人黎冷

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黎冷將中國數千年舞蹈的發展歷程娓娓道來,讓現場觀眾聽的如痴如醉。在講座之後,三位身穿唐代服飾的,畫著精緻妝容的上台展示了各自的服飾特點。除此之外,一位名叫寧猶涼的女孩身穿唐代華服上台,帶來一段韻律十足的古典舞蹈,舞姿輕盈、身段優美,似乎將靜默無聲的「二十四伎樂」,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觀眾眼中。也許,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輝煌一時的盛唐風韻早已不復存在。但是,在珍貴文物的留存之下,人們仍然能夠窺得當時的繁榮景象。起碼在當天的永陵博物館中,觀眾們就目睹了一番盛唐的風韻,彷佛回到了璀璨的歷史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悲喜交加!澳洲英雄醫生救出最後一名泰國被困足球少年時收到父親去世噩耗
男子無證駕駛摩托車被查 稱牌照系花50元買來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