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貶黃州第三年,蘇軾酒醉挨淋卻寫出宋詞名句,飽含人生哲理

被貶黃州第三年,蘇軾酒醉挨淋卻寫出宋詞名句,飽含人生哲理

雖然說唐宋時代是中國古代最發展興盛的時代,但是也並非士大夫心中最好的時代,蘇軾的遭遇就是明證。作為北宋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的文學造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卻是極其不順,因為「烏台詩案」的牽連,詩人接連遭遇被貶,密州、黃州、杭州、惠州、儋州……

在這之中,蘇軾在黃州的時間可以說是最長的,在這裡留下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等經典詩文都寫於這一段時間。而在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時候,酒醉挨淋卻寫出經典的宋詞,更值得今日的我們提及: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蘇軾曠達豪放宋詞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名句,當屬「一蓑煙雨任平生」,意思就是,即便風雨交加,但是我身著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少年成名中年失意一直到老年都沒有在受到重用,一生最好的時光都在貶謫之地度過,蘇軾卻依然有如此的人生態度,乃真豪傑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這是一段序詞,交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蘇軾和友人酒醉歸家,卻不料途中遇雨。沒有雨具眾人都感覺狼狽,只有蘇軾處之泰然,寫下這首宋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寫出風雨之景,卻也告誡友人不必狼狽,處之泰然在雨中照常行走即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寫雨中詩人的形象,腳踏「芒鞋」,手持「竹杖」,在雨中行走,甚至比騎馬還要舒坦,有什麼可怕的?即便是風吹雨打,只要我有這一身蓑衣,就不必懼怕。

下片一開始就寫雨過天晴,「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雨後的春風還有幾分涼意,吹醒了詩人朦朧的酒意。放眼望去,去也看到雨過天晴,斜陽露出了笑容。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詩人回望剛才走過的路,繼續前行。因為在詩人看來,這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自然界最常見的景象,無論是晴朗天氣,還是風吹雨打,又有什麼分別?

最後的詩句當中,蘇軾其實也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自然界有風雨,人生征途中也有風雨。尤其是當時的詩人正在經歷一生中艱難的時刻,被貶到黃州遠離京城,空有報國之志才華也不得展現,如此懷才不遇之感伴隨了蘇軾的一生!

但是即便如此,蘇軾也逐漸在逆境中參透人生。就如同此次酒醉遭遇風雨,人生征途又何嘗不是如此?「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蘇軾平生最曠達之語,而「也無風雨也無晴」更是充滿人生哲理,一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給予我們營養。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李白死後30年,白居易來到李白墓前,寫下這首經典悼亡唐詩
劉禹錫金陵五題傳誦千年,我們只學過他其中兩首,後三首同樣精彩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