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迷失於創作的姜文與成就英雄夢的《邪不壓正》,終於返璞歸真

迷失於創作的姜文與成就英雄夢的《邪不壓正》,終於返璞歸真

來源:企鵝號

作者:十口娛樂

7月13日,姜文的最新作品《邪不壓正》在各大影院上映,對於姜文的粉絲來說,這將是一個能在大銀幕一睹「姜文式」影片的好機會。

一直以來,姜文的影片無論是改編自哪一部小說,都會被打上深刻的「姜文印記」,荒誕幽默的台詞、極度考究的打光、大膽跳躍的蒙太奇以及常常與鏡頭造成極大反差的配樂。姜文拍電影彷彿不是拍給觀眾看的,而是獻給他自己的。

《邪不壓正》劇照

這次的電影《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但姜文卻捨去了小說中原本濃濃的北平煙火氣,著重於人物塑造,與「復仇」這一主題。這使得影片脫於生活之上,也就隱隱與觀眾產生了一層疏離感,如此疏離感是姜文影片風格演變中最大的變化,追其根本原因,離不開他這一路的創作歷程。

姜文

1994年,年僅31歲的姜文拍出了自己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至此,除了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他在影視圈又有了一個響亮的名號:導演。且是一個一鳴驚人的導演,他的才華在處女作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陽光燦爛的日子》先後獲得各大國際電影獎項的認可,姜文也成為了影迷們心目中的「鬼才」導演。

陽光燦爛的日子

31歲的姜文回憶青春,回憶文革時的北京,影片中充滿了青少年對於性的好奇與探索,瀰漫了懵懂的荷爾蒙氣息,這些搖擺不定的關於愛的衝動,完全不像是一個31歲的導演會拍的東西,反倒像是一個已經步入老年的男人追憶自己放蕩不羈的年華。

《陽光燦爛的日子》截圖

如同在美國電影《年輕氣盛》中,幾位老男人雖已老到無法再有性行為,但仍然充滿了對年輕女子肉體的嚮往。

《年輕氣盛》截圖

反而是現在55歲的姜文竟拍出了一部快意恩仇的武俠電影《邪不壓正》,這樣看,這個導演反而年紀越大心態越年輕了。

對此,姜文在參加高曉松的《曉說》時用一句話概括:少要持重老要狂。

他覺得少年不持重,很容易變成小流氓,老了不狂妄,很容易變成老朽。

高曉松採訪姜文

四個字:返璞歸真。

現在的姜文反而更加狂妄了,對於江湖的嚮往、英雄的寄託成就了這部《邪不壓正》。

2000年,姜文拍出了自己的第二部作品《鬼子來了》,可是這部電影卻讓他第一次感受到受挫的滋味。由於影片的題材受限,國家禁止在大陸上映,這部作品一時之間被打上「禁片」的標籤,姜文為此各路奔波卻無疾而終。

《鬼子來了》

儘管在今天看來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甚至不少影迷把其看作姜文影片中第一的位置,可是在當年,事業受阻的姜文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這也許讓他靜下心來沉思應該拍什麼樣的東西,是順應觀眾喜愛的,還是自己喜歡的,他整整7年沒有再導戲,而是選擇回歸演員的身份,先後出演了《尋槍》、《天地英雄》、《綠茶》、《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影片。

《尋槍》截圖

2007年,他帶著自己的第三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回到大眾視野,他對這部作品充滿了感情,他似乎在做一個影片敘事的實驗,整個影片由四段小故事組成,四個故事各有自己的情節脈絡卻又環環相扣。

《太陽照常升起》

影片上映後,得到的大眾反饋卻是兩極化的,一部分觀眾表示影片非常精彩,其中的人物深陷歷史背景下的選擇與彷徨,對生活的絕望與無奈展現得酣暢淋漓,表示姜文拍出了小人物之於大環境的羈絆,可是卻有一部分觀眾表示實在看不懂,整個片子人物關係混亂,故事敘述不工整等等。

《太陽照常升起》截圖

儘管整部片子畫面鏡頭美極了,美得不像是講述小人物的故事,但這仍舊成為了姜文影片中爭議較大的一部。

對於這樣的結果,姜文是痛心的,他曾在採訪中表示《太陽照常升起》是他最滿意的作品。可能由於這是繼「禁片」7年後的綻放,姜文給予了太多的期望。

《太陽照常升起》

2009年,《讓子彈飛》問世,姜文搭檔葛優、周瑞發、陳坤等,開始拍攝具有江湖氣息的影片,而這也成為姜文電影逐漸轉向商業化的開始。

《讓子彈飛》

雖然影片依舊帶著濃濃的姜文式視聽語言,但是內核卻漸漸的變了,他不再描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許是姜文的野心更大了,也許是對於這個不歡迎文藝片的時代他妥協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改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子彈飛》口碑票房雙豐收。

《讓子彈飛》豆瓣評分

2014年,《一步之遙》公映,姜文影片身上的商業味兒越來越濃重,甚至將敘事線做到極致,再加上浮誇的人物裝扮與讓人毫無共鳴的情節台詞,使得而這部影片像是一個早產的嬰兒,過度畸形不堪,甚至引人懷疑這還是那個拍出《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姜文嗎?

《一步之遙》

《一步之遙》也因此成為了姜文影片中豆瓣評分最低的一部。

《一步之遙》豆瓣評分

2018年7月13日,姜文最新導演的電影《邪不壓正》上映。其實,這部小說早在十年前姜文就買下了其電影版權,時間越長越出精品。

高曉松曾表示想買下《俠隱》的電影版權,一番詢問後得知被姜文買走了,轉念一想,破涕一笑:姜文肯定拍得比我好。

高曉松微博截圖

作為「北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姜文顯然把小說中的「俠」和「江湖」拍到了極致,甚至幾乎忽略了「北平」的歷史厚重感。除了蜿蜒曲折的房檐大院,難以看不到那個時代其餘有標誌性的道具,姜文把更多的筆墨花在了「復仇」上,而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武俠」的詞。

《邪不壓正》截圖

電影的名字叫做《邪不壓正》,其中的「正」是一心想為師父一家復仇的男主李天然。

《邪不壓正》李天然

「邪」是親手殺掉自己的師父並與日本人合作,只為爭取個人利益的警察局副局長朱乾龍。

《邪不壓正》朱乾龍

那姜文所飾演的藍青峰呢?他大概是其中唯一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

《邪不壓正》藍青峰

一方面,他周轉於根本一郎與朱乾龍之間,另一方面他又救了李天然,看似把他當做自己的一顆棋子,卻在根本一郎誘惑其為日本人賣命時一口回絕。

他宛如一個遊走在黑白之間的俠士,心中自有自己堅守的底線,卻又狠心到親手殺掉養了二十年的人。

《邪不壓正》藍青峰

他巧言令色、能說會道,將根本一郎與朱乾龍忽悠得團團轉,似乎成為了影片中的幕後老大,他串聯起兩幫人,托起了整個故事的底,卻又在最後一刻失手。

被朱乾龍關閉後的他被強制性拔掉了牙齒,場面十分血腥。「牙齒」就如他狂傲的資本,沒了「牙齒」無法正常說話,藍青峰就如一個被人抓到把柄的傀儡。

《邪不壓正》截圖

不難發現,現在姜文的影片不再局限於拍攝「邊緣人」的故事或是與觀眾產生共鳴的影片,世界更大了,自然能容納的觀點就更大了。

《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是講述的文革時代的青春回憶,可是哪怕是90後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那些耀眼泛黃的畫面就如同回憶那般模糊。

《陽光燦爛的日子》截圖

《鬼子來了》中,姜文透過小人物的視角展現了那個烽火硝煙的戰爭時代,從一個從未有過的角度審視抗日,描述日本人,全片除了最後一個人頭落地的血紅鏡頭,其餘部分都是黑白畫面,這更加提高了片子的藝術感,讓人回味無窮。

《鬼子來了》截圖

《鬼子來了》截圖

現在的姜文除了越發嫻熟的視聽語言技巧,他想要表達的世界也越寬闊了,從大歷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家長里短到能將家國讎恨這樣宏大的主題濃縮到一個人物身上,他的野心不斷膨脹,控制欲也越發增強,這是必然的進步。

他的改變從來不是為了討好觀眾,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姜文越發的「童話」了。

高曉松曾用一句話描述看完《邪不壓正》的感受:《邪不壓正》其實是一個童話。

的確是童話,那飛檐走壁的功夫,恩怨分明的人物,彷彿是姜文為了實現一個英雄夢而製造的世界,他在其中可以大展身手、拳打腳踢、懲惡揚善、實現個人的價值。西方的「英雄」,中國的「俠」不都是童話嗎?

《邪不壓正》截圖

電影風格變了,卻依舊是那個我行我素的姜文,影片中借史航飾演的「影評人」一角就是在反抗世俗對於其藝術的指指點點,他僅用幾個鏡頭便狠狠扇了眾人一耳光。說姜文這樣的拍攝太狂妄,他還真有這資本。

姜文

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電影天才,哪怕是電影風格大變之後的他,依舊掩不住一身的文化人氣息,就算被世俗綁住雙手雙腳,他仍舊能拍出獨具特色的江湖。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邪不壓正》中的距離感大抵如此。

他是一個全能電影人,導、編、演、樣樣在行,這樣的姜文可以稱之為藝術家。《邪不壓正》亦可堪稱他多年積澱的上佳作品,值得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娛樂 的精彩文章:

創造王菊:互聯網文化紅利下的蛋
「火箭少女101」新宿舍首次曝光,這裝修也太夢幻甜美了吧

TAG:騰訊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