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建窯建盞之斗笠盞

解讀建窯建盞之斗笠盞

筆者在前文解讀建窯建盞之束口盞一文中向各位介紹了鬥茶用的束口盞,那麼今日我們來了解一下分茶用的斗笠盞。

烏衣巷柴窯茶綠釉建盞

分茶盞主要有四種造型:淺式直壁斗笠盞;深式直壁斗笠盞;壁斜外撇的敞口斗笠盞;壁斜直出束口的假束口斗笠盞。斗笠盞以形如斗笠而得名。以上每種都有厚胎和薄胎,尺寸不一,是建盞分類中品種最多的一類。宋代分茶雖然不局限於斗笠盞,但斗笠盞以及斗笠盞的變形品種卻主要使用於分茶。其中假束口斗笠盞,是可以遊離於鬥茶和分茶之中的盞型。

建盞分茶盞主要器型示意圖

說道分茶盞,先簡單給各位交代一下宋代的分茶。分茶最簡單的原意就是將一份茶與大家分飲,宋代張擴《均茶》詩云:「密雲驚散阿香雪,做客分嘗雪一杯。」均茶就是分茶。宋代除了鬥茶以外的大多數場合用到的還是分茶,分茶更多的是在商業場所使用,從商業需要出發,逐步使得分茶演化成一種表演藝術,即「水丹青」「茶百戲」,以致古代詩賦中提到分茶時將分茶直接指向於分開茶麵的這種表演技巧。但我們必須清楚,這僅僅是一種俗成之事的指代,並非分茶之本意。

宋敞口斗笠與撇口斗笠盞

宋代的分茶除了茶宴和待客外,更多是在商業場合使用,宋代茶風鼎盛,茶肆林立、茶擔遍行,從各種商業會所到賣春院落皆多以茶為招幌。為了吸引到更多的顧客,必須增加分茶時的趣味性。無論水丹青還是茶百戲,其精髓是「瞬間幻化」,它不是一門為表演而表演的藝術,最終茶還是要分而飲之。今天有人慾恢復「水丹青」,稱能將圖案保持數個小時,那是做蛋糕,不是水丹青了。

烏衣巷柴窯茶綠釉建盞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斗笠盞都是分茶盞。

1.斗笠盞一開始出現就帶有商業性。同樣口徑的深腹盞中的一碗水,倒入斗笠盞中就變成了兩碗。這就是這一類型的盞在生意場合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2.它的品種豐富,適應廣泛,分茶時必有大、小盞型的配套使用,根據人數多寡加以選用,母盞是指用於調膏沖注的大盞,一般口徑在16cm以上的盞應視為母盞。分盞及啜甌,是與母盞相配套來使用。最能說明問題的是2004年在浙江金華市陶朱路宋墓出土的一套建窯兔毫茶具,其中扣銀大盞一件口徑21.6cm,大盞為寬腹敞口盞,內部空間大,利於點茶。扣銀小盞4件,口徑12.6cm,為撇口斗笠盞。同出的有銅盞托、銀茶罐、茶勺等,是一整套分茶器具。經同口徑盞測試,四隻分盞中的茶水倒入母盞中時恰好也是一碗。

烏衣巷柴窯茶綠釉建盞

3.造型上適合分茶、其大敞口有利於分茶時觀賞,直壁斜利於清洗不留渣,疊放空間省,方便疊放,重量輕,方便攜帶。

4.一般口徑的斗笠盞不適合直接用於點茶和鬥茶時使用,是因為足心小,重心高,易傾側,不利茶的沖點,口大不利保溫,內窄小有礙擊拂等。

至於厚裝和薄裝,古人的用法尚不明確,或許也是根據場合不同提供的一種選擇。日本茶家有夏盞和冬盞之說。厚裝為冬盞利於保溫,薄裝為夏盞利於散熱。但如果是分盞(啜甌),夏天用薄裝的會比較燙手,不過與盞托配合使用倒也無礙。

烏衣巷柴窯茶綠釉建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盞茶香 的精彩文章:

建盞入門八問
建盞中最符合宋人審美的是哪一種

TAG:建盞茶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