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作家王朔和漢族劉震雲
以下王朔對劉震雲的評價:
劉震雲給我一種特別刻薄的感覺。他把生活平庸化了,乘機他也深刻起來。
他把人切割的面目不清了,這個,看完給我們某種震動。如《手機》《一地雞毛》等與馮導合作的影視劇。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已經接近於生活本質了。他把我們這種波瀾壯闊的歷史全部庸俗化了。是不是更真實了呢?我覺得更真實了。進行這種討論我不行,我說不清楚。就是說他把生活中原本無意義的東西還原成無意義了。這種無意義的東西往往打扮的很有意義,帶著很多的珠光寶氣。好像我們人類生活是一種非常波瀾壯闊,有聲有色的。這些全被他的作品還原了,其實生活就是這麼回子事。帝王將相和販夫走卒,知識分子和勞動人民都是肉做的,沒太大的區別。老劉有句名言:凡人無小事。由此給我一種深刻感。
有一次華藝出版社的老金請我和王蒙,馮小剛,劉震雲在一起喝大酒聊天。劉震雲老師就對馮小剛導演說了這樣一出段子:「馮老師,學生小劉寫得再好,再有智慧,再有高度,那也是人類的高度。在上帝面前,這種智慧和高度都會顯得十分渺小。而上帝眼下正握著王朔老師的手在寫作。王老師不僅僅是王老師。王老師是上帝派駐文壇的使者。」這誇我的話雖然我不愛聽,但劉震雲是當代作家裡對我真正能夠構成威脅的一位。
王朔和劉震雲都是青年作家的時候,搞筆會,他們坐船去三峽。
劉震云:(第一天見到王朔)王朔老師,你得和我說說,我這好多天睡不著覺了,你小說怎麼寫這麼好,你怎麼想的?
王朔:我寫的好什麼呀,你瞎說,你罵人。
劉震云:(第二天見到王朔)王朔老師,您還是說說吧,您怎麼寫的那麼好,您當初怎麼想到的,您說一點就行!
王朔:……
劉震云:(第三天見到王朔)王朔老師!您就說說吧,您就說一句都行,您怎麼寫出那麼好的小說,您怎麼想的?
王朔:其實一開始吧,我就是想……
王朔剛說到這兒,還沒來得及說完一句話呢,劉震雲就指著王朔哈哈哈哈的笑了起來,意思就是你終於當真了。王朔說當時就有一頭跳進三峽的心。
劉震雲是誰?
劉震雲,1958年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是著名的作家和編劇,寫過《一地雞毛》等等,是馮小剛多部電影的金牌編劇,比如《手機》、《1942》等等。
2016年,以160萬版稅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排行版,可謂我國日進斗金的一線作家。
前段時間剛剛獲得法蘭西文學騎士獎,該獎項對他的稱讚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者。
劉震雲出身微寒。小時候家庭困頓,15歲的時候便產生了離開家鄉的想法。
為什麼要離開家鄉?要娶媳婦。
怎麼樣才能夠娶媳婦?得考上大學,得有錢。
1978年,劉震雲作為恢復高考的第一屆考生,他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而且是當年河南省的高考狀元。劉震雲後來回憶自己的人生,說如果當時沒有考上大學,可能現在的自己就是在搬磚了。
劉震雲在考大學之前,在部隊當兵,他聽說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但是基礎知識又不紮實,他心生一計,就是帶小抄,而且是抄在腿上,可以抄很多。
劉震雲早年接受陳魯豫採訪,確認了這件事。
魯豫說:「那怎麼一考就能考成個狀元呢?就是說你是打小抄是吧?」
劉震云:「對。這段掐了別放,我覺得這個打小抄的話是兩種,一種的話你要打在紙上,這一般這個是初級階段太初級了。」
陳魯豫聽了很震驚,說:「您呢?」
劉震雲說:「我因為當時從部隊回來,我穿的是軍褲,然後我把褲子扒起來,有多少東西都可以,整個的世界,你不管是歷史還是地理還是什麼其他都可以,一個腿難道還承受不了嗎?如果是女孩子就更方便了。」
劉震雲從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要前途,要未來,要出人頭地。他通過作弊考上北京大學給以後的人生增添了不少榮光。
在北大的時候,他開始創作《塔鋪》等文學作品,很快在北京的文壇嶄露頭角。
劉震雲也娶了媳婦,非常漂亮的北大畢業生,是自己的同鄉。
1990年時,劉震雲發表了他的中篇小說《一地雞毛》。王朔曾經評價說,這是一部瑣碎人生的範本。
1995年,《一地雞毛》播出,劉震雲拿到了8萬塊錢的稿費。他頭一回見到這麼多錢,帶著全家人去吃了一頓大餐——肯德基。
從此之後,他嘗到了資本和快錢的滋味。
劉震雲是個聰明人,他很知道自己應當在世俗中取得怎樣的成功,所以現在名利雙收。
他自己參與和控制了五家公司,主營業務基本上都是影視製作,部分已經在新三板上市。
這些公司有沒有稅務問題呢?
其中一家公司劉震雲占股20%,是最高法院公示的失信公司:
他的女兒也很不錯,現在是新人導演,剛剛執導了胡歌的MV。以老爸這樣的資源和背景,翻拍了《一句頂一萬句》,但豆瓣評分慘淡。
劉震雲曾經提到自己有一個弟弟,差不多是同年高考,弟弟考到了政法大學。
現在已經是一位領導(具體內容刪去)。
劉震雲的朋友,比他更早涉足影視圈、王朔,真的是視富貴為糞土的人,不比是無法看清一個人的。
王朔很窮,窮到需要前女友幫襯買房安居的地步,但他忠於自我,寧肯留一個落魄的背影任江湖嘲笑,也不肯交付驕傲換取富貴。
王朔的朋友馬未都講,王朔一次為讓門口的一個修自行車的走人,過去問給你三萬元,讓你離開可以嗎?那人答應了,那年代,三萬是不小的數目,王朔回去取存款,他存款上就三萬零幾毛,取出三萬給了那修車的。
按馬未都說,王朔是最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王朔和別的作家不同,馮氏風格就是他當年手把手真傳出來的,只要他肯,機會大把。在最容易組團發大財的時代,他卻主動屏蔽了圈子,「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
忠於自我是有代價的,它意味著你得耐住孤獨,忍住寂寞,不怕受窮,心無旁騖。
2013年,擱筆已久的王朔,替摯友梁左整理再版了《笑忘書》,這是梁左迄今為止唯一一部作品集。
干這活,動感情費心神,無名無利。
他說,梁左本不該被遺忘啊!
有媒體曾用這樣的標題形容梁左的影響力:如果中國喜劇圈是一部《教父》,那麼梁左就是馬龍白蘭度。
王朔、劉震雲、馮小剛、葛優、英達、姜昆、馬未都、陳佩斯、梁天、梁歡……皆為當年跟隨梁左走上影視之路的獲益人。
只有王朔一次次出手。
他把想念化作了行動:「我們都曾從他的生命中獲益。現在市面上已經不見梁左的文字了,而我們還活得或興高采烈或名利雙收,想起他就坐立不安。對一個寫字者最好的紀念,無非是讓他在文字里永生吧。」
別人忙著對賭沖高,從一個金錢高地向又一個財富巔峰躍進,王朔卻遠離熱鬧,在一個離錢大老遠的角落,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兒,自在自甘。
在劉震雲的參照下,才讀懂了王朔的可貴!
人生兩境界:一為知道,一為知足。知道,讓人活得明白;知足,讓人活得平淡。
放眼四野,知道的人太多,知足的人太少。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乾隆寫下一個字,文武百官哈哈大笑,和珅看後卻面如死灰
※朱元璋是回族的最新力證!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