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州城北二十餘里有一千年大鎮,你去過嗎?

蘇州城北二十餘里有一千年大鎮,你去過嗎?

原標題:蘇州城北二十餘里有一千年大鎮,你去過嗎?


蘇州城北二十餘里有一大鎮。鎮名滸墅關,簡稱滸關,有時還被叫做「關廊」。鎮邊農民上街,常說:「到關廊去」。這「關」似乎成為了這一地名的重點。


初聞「滸墅關」,會以為它和「雁門關」「山海關」一樣,有聳峙的雄關,有險峻的隘口;會有動人的抗敵故事,甚至會產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遐想,因為它畢竟是蘇州城北的門戶。

然而到實地一看,情況完全不是這樣。那裡既無雄關,亦非隘口,水陸交通還特別方便。細查歷史,這裡除太平天國攻打蘇州、新四軍老六團夜襲車站,幾乎沒發生過什麼戰事。



這裡為什麼叫滸墅關?


不由人不猜度。

1


滸墅關,是個有歷史的名鎮。鎮名的得來,要遠溯到秦代。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東巡會稽,祭大禹陵。路過吳地時,想發吳王闔閭墓以求名劍,但到虎丘時,見山頭有「白虎踞其上」,以劍擊之,虎向西北逃竄,不到二十里白虎就不見了。因為有白虎為闔閭護陵,秦皇打消了挖墓的念頭;而白虎消失的地方,就被定名為「虎疁」,也就是白虎不見了的意思。這就成了滸墅關最早的地名,並被延用了數百年。到唐朝,為避高祖李淵之諱,五代時又避吳越王錢鏐之諱,「虎疁」才被改名為「滸墅」。這滸是水邊的意思,毛傳曰:「水厓曰滸」;墅是野與土的結合,是田間草房的意思,所以滸墅這也不是什麼好地名,沒有「楓橋」「望亭」那麼雅,那麼有含意,也不像「蘇州」「常熟」那麼令人嚮往。但這一地名卻延用了1200多年。民間傳說滸墅現在的讀音,起源於乾隆下江南時。儀仗隊的彩旗將驛樓上滸字的三點水遮住了,皇帝在龍舟上沒看清楚,隨口說了聲「許墅」到了。因為皇帝是金口,民間只能順之,將錯就錯地把地名讀作「許墅」,並一直延續了下來。但我判斷,這「許墅」的讀音,也當起始於唐初,老虎都改名「大蟲」,「虎」字都不允許隨便寫了,還能發出虎字的聲音?當然這一判斷不是亂猜,宋代朱長文著《吳郡圖經續記》,直接把「許市」寫進了他的書里;明代詩人王穉登還作過一首詩,詩名就叫:《出許市》。詩是這樣寫的:「秋水孤帆掛白雲,關門楊柳落紛紛。城中若問陽山色,個個峰巒翡翠文。」


詩和書都出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可見民間傳說之不確。在王穉登的詩里,還出現了「關」字,可見明代的滸墅已被稱為「關」了,它的全稱應該叫「滸墅鈔關」。


所謂「鈔關」,就是當時的稅務機關。元末、明初朝廷就在滸關設立:「抽分竹木場,後改滸墅鈔關」,至宣德四年(1429)「滸墅鈔關」已成為全國七大鈔關之一。朝廷設榷關於此,並有把總駐守。滸墅鈔關的管轄範圍和權力都非常大,不僅管轄著長洲的放生池港、蠡口港,無錫的伯瀆港、轉水河港、大渲港,武進的下埠港,宜興的烏溪港和木瀆港等內河八港,吳淞港、瀏河港、白茆港、福山港等沿海四港出海船隻的發單與上料,也都有滸墅榷關委派胥吏負責。當時滸墅關「為十四省貨物輻輳之所,商船往來,日以千計」,均有巡檢司職負責盤詰察捕。過往船隻「如無本部印信由票,不明開進港口字樣,梁頭丈尺不合者,即可將人船拿解赴部,按律治罪」(清道光《滸墅關志》)。因為滸墅關的稅收,直接攸關朝廷的財政收入,可想其地位的重要了。


滸墅關興賢橋下運河


滸墅鈔關的設立,起源於楓橋米豆市場的擴大與興盛。滸關距楓橋僅十餘里,是長江北來和太湖西來米艘到楓橋的必經之路。在此設卡收稅,不僅可以避免河道壅塞,減輕楓橋交通壓力,同時也方便船戶納稅過關。當時「蘇省之流通,全賴船舶之轉運」。所有貨船經過滸關,均應「遵章納稅」。滸關不僅設有「監收公所」,吳、長洲兩縣的巡檢廨舍、滸關營署也均設在滸關,協助徵稅。當時也有輾轉其他水道想偷漏稅款的,「鈔關」還專設「河快」,例行檢查,補收稅款,以規範商戶的正常交易。收多少稅,也決非亂來,要根據「梁頭大小(船的噸位大小)和所載物資的品種而定。有《榷稅則例》,明行公布,告知船戶,以《例》徵收。這《榷稅則例》與徵收方法,清道光所著《滸墅關志》有詳細載錄。當然,時間長了也會有問題,當地「一乾地痞,假充河快,聚黨多人,日肆索詐。裝米者,照船之大小,索米自三升至一斗不等;裝雜貨者,與米等價勒錢每船一百四十文。夜航之船各夜逐要燈油錢十四文。種種擾害,萬船切齒,忍氣吞聲。」這種情況有船戶聯名上報至蘇州府臬憲台前,「縷情具稟」,陳明「米濟民食,貨利國用」的道理。元、長、吳三縣「合行示禁」,「永禁詐索商船」。言明「如有無籍棍徒,假充河快於各商船索詐錢米,生事擾害者,許即扭稟本縣,以憑按律嚴辦」。這是滸墅榷關史上的一段插曲,事具載於《元、長、吳三縣永禁詐索商船碑》內。


清末,太平天國的戰火漫延了大半個中國。兵荒馬亂,加之各地災情迭起,運糧舟船驟然減少;特別是戰火燒到蘇州,太平軍焚毀了楓橋、山塘和南濠街的全部商貿店肆和加工企業,獨領風騷數百年的米豆市場不復存在,滸墅鈔關開始形同虛設。清宣統三年(1911),滸墅鈔關被裁撤,但鎮名卻一直保持了下來。


2


戰爭對於經濟的破壞是致命的。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李秀成部,由天京(南京)出發一路燒殺,攻佔蘇州。在滸墅關曾發生激烈爭戰。蘇福省建立後,滸墅關文昌閣曾築成水寨營壘,扼守運河。同治三年(1863),清軍與太平軍又在滸墅關南發生激戰。短短三年中的兩場戰爭,使滸墅關遍體鱗傷。大量富戶不是被殺被掠,就是挾資外逃。大量店肆不是被燒就是被劫,只能關門打烊。使滸墅關留下一片凄涼。據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記載:蘇州城北「二三十里無居民」「竟日不逢一人」。從那時起,蘇錫地區開始流傳起一句民謠:「金盪口,銀黃埭,洋鉛皮皮滸墅關」。一等一的鈔關大鎮,被欺落成三流破鎮,可見那場戰爭對滸關的傷害。

但滸關畢竟水陸交通便捷,擁有各種人才。戰爭結束後,迅速醫治創傷,鈔關沒有了,但家庭手工業、民族工商業發展起來了。


席草業是滸墅關的一大傳統產業。在北宋時滸關草席已成為貢品,有「龍席」之譽。「滸墅關鄉村婦女,織席者十之八九……席之肆,席機之匠,唯滸墅有之,而南津、北津,通安橋等席市,每日千百人群,凡四方商賈,皆集販於此,而賓旅過關者亦必買下焉。……雖虎丘亦以席名,皆不及(滸關)也」(清道光《滸墅關志)。此時這一行業率先得到恢復,以致慈禧太后還派人到滸墅關選購「油朴」「雙草」等名席。到民國時,滸關鎮運河兩岸的席店草行鱗次櫛比。所謂:月有商人云集,日有五鄉席貿。」「


養蠶、剿絲業也迅速得到發展。宣統初年,私立上海女子蠶業學堂遷來滸關,更名為:江蘇省女子蠶業學堂,特別是第三任校長鄭辟疆於1938年任職後,提出「要改進我國的養蠶業,首先要從改良蠶種入手」的思路後,滸關的蠶種場如雨後春筍。大有蠶種場,在短短几年中,開設了12個分場。鎮上又開設了虎疁、天遠、永新、三和等二十餘家,年產蠶種60餘萬張,佔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不僅分銷全國,還遠銷阿富汗、緬甸、日本等周邊國家。


滸墅關原永新蠶種場


蠶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剿絲業的發展。1925年女蠶校開始置辦設備,在學校南側闢地建實驗代繅絲廠。改變了以往一家一戶繅「土絲」的情況。1935年,周元勛在滸關義橋頭創建江南絲廠,引進環球式立繅車208台。這在當時,是最現代化的工廠。在此之前,民族企業家祝蘭舫從德國購進造紙機,在滸關開辦「華章紙業有限公司」,這就是「蘇州紅葉紙廠」的前身。


1949年4月27日滸墅關解放,這裡曾成為吳縣政府所在地。當地工商業經公私合營,對私改造,國家投資新建等,使這裡成為擁有部(省)、市屬企業41家,吳縣縣屬工業企業18家的工業重鎮。這不僅在吳縣首屈一指,在江蘇省也是少有的。獲得「江蘇百家名鎮,滸墅關第一鎮」的美譽,絕非虛名浪得。


3


我對滸墅關,是深有感情的。


1950年,我隨父母來到滸關。父親在蠶絲專科學校任教;母親先後在江南絲廠和天遠蠶種場工作。我的童年和讀書生涯都是在這裡度過的。我太太也出生在那裡,結婚之後,我經常有機會去滸關。


看到改革開放後其他鄉鎮發展迅猛,滸關卻變化不大;特別是大運河拓寬後,本來潔凈規整的古鎮,變得髒亂起來,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也許是滸關多次區轄調整,變得「爹不親、娘不愛」起來。滸關劃屬蘇州高新區之後,特別是近年來,加大了對市鎮建設的投入,還委請清華大學的專家進行鎮區的全面規劃。


現在,高鐵站點已經建成;高等級的公路已經拓寬;鎮邊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文昌閣、三里亭、十里亭已經修復……我似乎看到了這裡雄起的希望。


願蘇州城北的滸墅關,輝煌再燦,並不斷超越前代。



滸墅關興起的一幢幢高樓



文:張志新


原載於7月8日《姑蘇晚報》A11 吳地


手繪:陶開儉


攝影:杭興微 十月


編輯:小times


為沉澱千年的古鎮點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姑蘇晚報 的精彩文章:

新區地標「大龍蝦」又回來啦!就在……

TAG:姑蘇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