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個偶像級的插畫師「失業」後,如何重建他的生存法則

一個偶像級的插畫師「失業」後,如何重建他的生存法則

雨水的滑過

一杯咖啡的萃取

鋼鐵直男也要溫暖

「穿普拉達的女王」

你可能看過這些《紐約客》雜誌的動圖封面,它們都是克里斯托弗·尼曼(Christoph Niemann)的作品。

他為《紐約客》《時代》等媒體創作過不少知名的封面和插畫,是許多插畫師的偶像。

「朋友都羨慕我,但我其實非常痛苦……」克里斯托弗說,「截稿日期總是讓人很抓狂,而我90%的時間都是坐在桌前工作……」

估計和你差不多吧?

而且,自由職業者的身份曾讓他常常處於「明天沒飯吃」的擔憂之中。所以,他摸索出了一套能在今天生存下來,並讓工作變得更有趣的方法:

「我的銀行賬戶里,

永遠保留著六個月的生活開銷」

「現在的我非常忙碌,但這場忙碌可能隨時會停止。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確保我的工作得到滿足。」克里斯托弗說,「可當你不得不同時擔心金錢時,根本就無法專註!」

「雜誌社都在縮減人員,插畫師的職位消失了,或者極度縮編,這是行業發展的自然演進,但對於身處其中的職場人士,打擊是非常慘烈的。」

為了還有喘息的機會,克里斯托弗要求自己必須建立財務緩衝區。

我會坐下來計算每個月需要多少錢生活,試著讓銀行賬戶里永遠都有至少六個月的費用。這樣,如果有意外發生,我可以有時間來弄清楚該如何解決。」

克里斯托弗發現:擁有這種緩衝區,他就有底氣拒絕那些不太合適的工作,從而保證創作的質量。

「我試圖每月花一些時間檢查一下我的賬戶,看看我能不能繼續下去,或者我是否真的已經要不知所措了。」

如何把工作變有趣?

「我坐在一疊信紙大小的畫紙面前,想要畫些什麼想到頭痛。」

如何將枯燥的草稿,變得有趣呢?

克里斯托弗嘗試以結果為出發點,一切以結局為導向,「從一個特定的物品開始,看看會發生什麼。」

在此之上,循序漸進地畫下去,「跟著角色的感覺走,有了情節就有了故事,」

克里斯托弗又讓他的角色動了起來:

他將複雜的,挑釁的政治觀點融入簡短而大膽的圖畫中,創造出一系列的反戰小動畫:

「一個想法永遠不夠,多次嘗試,總能將生活中的乏味轉化為意想不到的東西。」

與時俱進,但要保持節制

每當工作遇到瓶頸,克里斯托弗心中會有無數個無法排解的疑問:

「我要迎合讀者嗎?」

「我畫的是當下嗎?」

「作品反饋不好時,到底是誰的責任?」

……

十年前,他只能與一小部分朋友和同事討論這些困擾他的問題。如今,一個小視頻或一個瞬間的構思被丟在 Instagram 里,克里斯托弗可以立刻得到反饋。

但在得益於社交網路的同時,他也被鋪天蓋地的「喜愛」攪亂了:

「如果事情得到很多回應,我會很興奮。但是手指划過屏幕的兩秒鐘可以真正衡量創造的價值嗎?」

克里斯托弗擔心,最終所有這些滾動的視頻和圖片都會讓觀眾感到臃腫和空虛。

所以他拒絕使用更多的社交平台,

「有Facebook和Istagram賬號,已經足夠了。我欣賞那些不會受到任何流行趨勢恐嚇,堅定地追求自己願景的創作者。」

克里斯托弗並不是強調要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想要的,只是一種可以與時俱進、同時又擁有節制的狀態。

要天馬行空,也要腳踏實地。

你呢?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整理:Chun

https://www.wired.com/2016/12/sunday-sketching-christoph-niemann-tells-brutal-truth-creative-process/

https://www.itsnicethat.com/features/christoph-niemann-berlin-studio-interview

Youtube Video: How to overcome 3 fears that every creative face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stractsund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ins風是否看膩?非遺線雕的中國風帶給你眼前一亮
他15歲入行,去美留學3年後歸國,開了一家聞名整個上海灘的西裝店!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