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

萬人敬仰,被尊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他卻誠惶誠恐力辭這三頂「桂冠」。百年一生,志於學,立於世,知天命而不惑,隨心所欲不逾矩,他常言「不完滿才是人生」。7月11日,「東方學人」季羨林先生逝世紀念日。重溫一位真性情智者的讀世感悟,共勉

檀香森林

 芳香療法心靈音樂

Various Artists 

00:00/07:11

季氏·達觀

《我不想做長生的夢》

作者/季羨林

節選自《老年談老》

記得很多年以前,自己還不到六十歲的時候,有人稱我為「季老」,心中頗有反感,應之逆耳,不應又不禮貌,左右兩難,極為尷尬。然而曾幾何時,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聽得入耳了,有時甚至還有點甜蜜感。自己吃了一驚:原來自己真是老了,而且也承認老了。

不管怎樣,一個人承認老是並不容易的。我的一位九十歲出頭的老師有一天對我說,他還不覺得老,其他可知了。我認為,在這裡關鍵是一個「」字。這個字有大神通力,它在人生中的作用決不能低估。

人們有了憂愁痛苦,如果不漸漸地淡化,則一定會活不下去的。人們逢到極大的喜事,如果不漸漸地恢復平靜,則必然會忘乎所以,高興得發狂。人們進入老境,也是逐漸感覺到的。能夠感覺到老,其妙無窮。

人們漸漸地覺得老了,從積極方面來講,它能夠提醒你:一個人的歲月決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應該抓緊時間,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免得無常一到,後悔無及。從消極方面來講,一想到自己的年齡,那些血氣方剛時乾的勾當就不應該再去硬幹。個別喜歡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的人,或許也能收斂一點。老之為用大矣哉!

我自己是怎樣對待老年呢?說來也頗為簡單。

我雖年屆耄耋,內部零件也並不都非常健全;但是我處之泰然,我認為,人上了年紀,有點這樣那樣的病,是合乎自然規律的,用不著大驚小怪。如果年老了,硬是一點病都沒有,人人活上二三百歲甚至更長的時間,那麼今天狂呼「老齡社會」者,恐怕連嗓子也會喊啞,而且嚇得渾身發抖,連地球也會被壓塌的。

我不想做長生的夢。我信奉陶淵明的兩句詩: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這就是我對待老年的態度。

看到我已經有了一把子年紀,好多人都問我:有沒有什麼長壽秘訣。

我的答覆是:我的秘訣就是沒有秘訣,或者不要秘訣。我常常看到有一些相信秘訣的人,禁忌多如牛毛。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嘗,比如,吃雞蛋只吃蛋清,不吃蛋黃,因為據說蛋黃膽固醇高;動物內臟決不入口,同樣因為膽固醇高。有的人吃一個蘋果要消三次毒,然後削皮;削皮用的刀子還要消毒,不在話下;削了皮以後,還要消一次毒,此時蘋果已經毫無蘋果味道,只剩下消毒藥水味了。

至於我自己呢,我決不這樣做,我一無時間,二無興趣。凡是我覺得好吃的東西我就吃,不好吃的我就不吃,或者少吃,卡路里維生素統統見鬼去吧。心裡沒有負擔,胃口自然就好,吃進去的東西都能很好地消化。

再輔之以腿勤、手勤、腦勤,自然百病不生了。腦勤我認為尤其重要。如果非要讓我講出一個秘訣不行的話,那麼我的秘訣就是:千萬不要讓腦筋懶惰,腦筋要永遠不停地思考問題。

專就北京大學而論,倚老賣老,我還沒有資格。在教授中,按年齡排隊,我恐怕還要排到二十多位以後。我幻想眼前有一個按年齡順序排列的向八寶山進軍的北大教授隊伍。我後面的人當然很多。但是向前看,我還算不上排頭,心裡頗得安慰,並不著急。

可是偏有一些排在我後面的比我年輕的人,風風火火,搶在我前面,越過排頭,登上山去。我心裡實在非常惋惜,又有點怪他們,今天我國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七十歲,你們正在精力旺盛時期,為國效力,正是好時機,為什麼非要搶先登山不行呢?這我無法阻攔,恐怕也非本人所願。不過我已下定決心,決不搶先夾塞。

不搶先夾塞活下去目的何在呢?要幹些什麼事呢?

我一向有一個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看法: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卻不是為了吃飯。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對人民對祖國都還是有利的,不管這個「利」是大是小。我要把這些工作做完,同時還要再給國家培養一些人才。

我仍然要老老實實幹活,清清白白做人;決不幹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事;要盡量多為別人著想,少考慮自己的得失。人過了八十,金錢富貴等同浮雲,要多為下一代操心,少考慮個人名利,寫文章決不剽竊抄襲,欺世盜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時候,就順其自然,坦然離去,無愧於個人良心,則吾願足矣。

季氏·學品

季羨林·小

語言學家 文學家 教育家

1911年8月6日 - 2009年7月11日

一介布衣 一個中國知識分子

向下滑動親近先生生平

胡適曾有言:「做學問,應該像北京大學的季羨林那樣。」

香港學界泰斗饒宗頤說:「他(季羨林)是一位篤實敦厚的人們樂於親近的博大長者,搖起筆來卻娓娓動聽,光華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帶從容不迫的齊魯風格和涵蓋氣象,從來不矜奇、不炫博,腳踏實地,做起學問來,一定要『竭澤而漁』」。

而對於自己一生的學識與聲名,他卻淡然處之,不止一次說過: 「不要提什麼『國學大師』,真正的大師是王國維、陳寅恪、吳宓,我算什麼大師?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師們的項背,不過是個雜家,一個雜牌軍而已。」他更是撰文,誠惶誠恐地請辭外界為自己加冕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三項桂冠。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生於山東清平(今併入臨清市),1930年進京考學,不像其他考生那樣報了七八所大學,季羨林只報了最受垂青、門檻最高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雖然數學考試只得了4分,但還是憑藉紮實的中文功底被兩校同時錄取。他最終選擇了去留學機會更多的清華就讀。

1935年季羨林赴德留學,期間在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為副系。他認為「中國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太大了。我要對中印文化關係徹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發明。」因此,「非讀梵文不行。」

回國後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創建了東方語文系,著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關係史,發表了一系列富有學術創見的論文。

2009年7月11日,季羨林在京病逝。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

配圖/視覺中國

季氏·風範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

說話要注意兩點:

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你要明白,離開是正常的,

孤獨才是生命之常態。

走運時,要想到倒霉,

不要得意過了頭;

倒霉時,要想到走運,

不必垂頭喪氣。

每個人都爭取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了解這個「平凡的真理」,對己,可不煩不躁;對人,可互相諒解。

中華乃文章大國,對老祖宗的經典

需隨時含蘊於心中,低吟於口頭。

如果我有優點的話,我只講勤奮。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

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

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

一個是我偉大的祖國母親。

影響我一生的四句話,

分別是陳寅恪所言: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胡適所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梁漱溟所言: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

馬寅初所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我覺得,在人類前進的極長的歷史過程中,每一代人都只是一條鏈子上的一個環。拿接力賽來作比,每一代人都是從前一代手中接過接力棒,跑完了一棒,再把棒遞給後一代人。這就是人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認真負責地完成自己這一棒的任務。做到這一步,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配圖皆出自「畫壇鬼才」黃永玉。他的畫作隨手採擷,無拘無束,童真滿溢。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這個世界太有趣…

點擊「寫留言」分享感悟

更多新聞

覺得不錯請點贊

本期監製/唐怡 主編/王興棟 編輯/王若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新聞 的精彩文章:

老賴欠債10年不還 豪宅被強制騰房:兩百個箱子裝滿名牌
「北斗」與「北斗地圖APP」有關係嗎?只是藉機炒作!

TAG:央視新聞 |